分享

论阴阳辨证:阴阳辨证的诊断及具体应用(连载三)

 中医经典分享 2024-04-01 发布于北京

阴阳辨证的诊断及具体应用

在阴阳辨证中,可以将疾病分为阴虚证、阳虚证、阴盛证、阳盛证四个基本病机,以及阴盛阳虚证、阳盛阴虚证、阴盛阳盛证、阴虚阳虚证、阴盛阴虚证、阳盛阳虚证六个病机,共计十个病机。


这里需要说明,教材中的真阳不足证、亡阳证,本身就属于阳虚证,而真阴不足证、亡阴证属于阴虚证,所以不作为阴阳辨证中独立的病机。


临床中,如何实际应用阴阳辨证呢?诊断是关键,也就是说,我们唯有准确地诊断出阴阳盛衰,这种辨证方法才属于真正切实可行,否则,就只是一种空洞的理论探讨。


如何诊断出阴阳盛衰呢?医圣张仲景告诉的方法是“观其脉证”,即通过脉诊和症状结合起来的方式,从而达到准确诊断的目标。


笔者发掘的仲景阴阳脉法,通过脉诊双手寸关尺的“太过不及”,致力于直接准确而客观地诊断出阴阳盛衰,简单说,双手寸关尺的某一部脉管宽大而有力者称为太过,细而无力者称为不及,笔者所著《仲景阴阳脉法》一书中有详细阐释,大家可以翻看,在此我们就直接提示结果,不再赘述。


由于仅仅通过症状诊断疾病,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且涉及到的症状非常庞杂而不具体,因此下文我们在四个基本病机中列举症状,来源于《中医诊断学》,其余六个合并病机中不再列举症状。


1. 阴虚证


【症状】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眩晕耳鸣,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而干。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特点。


【脉证】左手脉不及。


【说明及机理】
左寸不及为上焦阴虚,比如麦门冬汤证。
左关不及为中焦阴虚,比如甘麦大枣汤证。

左尺不及为下焦阴虚,比如百合地黄汤证。


左手脉不及伴有左手稍有溢脉,是阴虚证中的虚热证,比如百合地黄汤证。
左手脉显著不及是所谓的亡阴证的脉证。

左尺脉显著不及是所谓的真阴不足证的脉证。


临床中,阴津血虚病机下,患者就客观地表现为左手脉不及,同样,左手脉不及就可以作为阴虚证诊断的客观指征。在阴虚证的病机下,无论患者是何种表现,必有左手脉不及的脉证特征。


2. 阳虚证


【症状】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嗜睡倦卧,面色㿠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口泛清涎,小便清长。常兼神疲气短,食少乏力,懒言自汗等气虚症状。此证多见于久病体弱或年老患者,病势较缓,病程较长。


【脉证】右手脉不及。


【说明及机理】
右寸不及是上焦阳虚证的脉证,比如甘草干姜汤证。
右关不及是中焦阳虚证的脉证,比如理中汤证。
右尺不及是下焦阳虚证的脉证,比如四逆汤证。
右手脉显著不及伴有右手溢脉,是虚劳和亡阳证的脉证。

右尺不及是真阳不足证的脉证。


临床中,阳气虚的患者无论具体症状多么复杂,均客观地表现为右手脉不及,同样,右手脉不及就可以作为阳虚证诊断的客观指征。


3. 阴盛证


【症状】恶寒喜暖,四肢不温或冷痛,腹痛拒按,面色苍白,肠鸣泄泻,或痰鸣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厚腻。(比较片面,仅供参考)


【脉证】左手脉太过。


【说明及机理】

左寸太过是上焦阴盛的脉证,提示邪气位于上焦(或表),人体聚集足够的阴津血正在向上向外升散邪气,比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


左关太过是中焦阴盛的脉证,提示邪气位于中焦(或半表半里),人体聚集阴津血于中焦向上向外升散邪气,比如小柴胡汤证。


左尺太过是下焦阴盛的脉证,提示邪气位于下焦(或里),人体聚集阴津血于下焦向上向外升散邪气,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这里需要说明,在阴盛证中,其邪气的性质并非一定是阴寒性邪气,比如其邪气也可能是水饮,人体欲通过升散方向祛除的水饮,其病机同样为阴盛,比如苓桂术甘汤证。当然,邪气也可能是血瘀、气滞等,比如当归四逆汤证、小柴胡汤证。


无论何种邪气,人体聚集大量阴津血欲通过升散方向祛除者,病机均为阴盛证。


4. 阳盛证


【症状】壮热恶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鼻煽,烦躁或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出血,舌红苔黄燥起芒刺。(比较片面,仅供参考)


【脉证】右手脉太过。


【说明及机理】
右寸太过提示上焦阳盛的病机,比如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右关太过提示中焦阳盛的病机,比如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右尺太过提示下焦阳盛的病机,比如大承气汤证。


需要说明,右手出现太过脉,提示人体正聚集阳气向下向内敛降邪气,而这个邪气并非一定是阳性的实热之邪,同样也可能气滞、血瘀、水湿、痰饮。比如,十枣汤证其邪气就是水饮,其脉证就是右寸太过,桃核承气汤证是血瘀邪气,而其脉证中就具有右尺太过的特征。


5. 阴盛阳虚证


【症状】略。


【脉证】左手太过脉伴右手不及脉。


【说明及机理】

左手太过脉是阴盛证的脉证表现,右手不及脉是阳虚证的脉证表现。


临床中这样的病机是多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病机呢?


人体如果感受了阴寒性质的邪气,并且人体欲通过升散的方向祛除邪气,就表现为左手太过脉,其病机就是阴盛证,而限于人体自身祛邪能力的不足,虽然抗邪但难以仅仅通过自身力量将邪气祛除,处于一种僵持的状态,而阴寒性质邪气在人体内长期留存,就容易伤及人体的阳气,从而出现阴盛伴有阳虚的病证。比如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就是如此。


当然,如果素体阳虚而感受机体欲通过升散方向祛除的邪气,也会导致如此病机。


阳虚之人更容易感寒,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如此,所以,阴盛可以导致阳虚,阳虚的基础上容易出现阴盛,这就是其中道理。


6. 阳盛阴虚证


【症状】略。


【脉证】右手太过脉伴左手不及脉。


【说明及机理】

右手太过脉是阳盛证的脉证表现,左手不及脉是阴虚证的脉证表现。


临床中,这样的病机同样多见。


如果人体感受了热性的邪气,且人体欲通过敛降的方向祛除邪气,即属于阳盛证的病机。阳热性质邪气的留存或者人体聚集了较多阳气抗邪本身,两者均容易导致阴津血的耗伤,所谓大火煎熬,锅中之水自然减少,就是这个道理,最终导致阳盛阴虚证的病机。


除此之外,素体阴虚之人,就容易“上火”,或者说感受热性的邪气,比如许多更年期的女性,就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病机,具体就相当于“虚火”兼“实火”的病机。


这与上面的阴盛阳虚证一样,充分体现了阴阳之间的“相克”和“制约”,因此,所谓的“生克制化”并非只有五行理论当中才有,阴阳理论中本身就有“生克制化”,我们可以称之为阴盛克阳,阳盛克阴。


临床中,比如黄连阿胶汤证、麻子仁丸证,就是这种病机。


7. 阴盛阳盛证


【症状】略。


【脉证】左手太过脉伴右手太过脉。


【说明及机理】

左手太过脉是阴盛证的脉证表现,右手太过脉是阳盛证的脉证表现。


这种病机也很多见,临床中,往往是病人体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邪气,有些邪气人体正通过升散的方向祛除,而另外的邪气人体正通过敛降的方向祛除,这些邪气往往是不同性质或者是在人体不同的部位,那么通过升散方向祛除病机的状态,就是阴盛证,其客观指征就是患者的左手一定会出现太过脉,而敛降方向者就是阳盛证,表现就是右手出现太过脉。


临床中,大柴胡汤证就是中焦有两种需要从不同方向祛除的邪气,其表现就是双手关部的太过脉。另外,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五苓散证,就是在表有个邪气,应当通过升散的方向祛除,所以方中用桂枝,并且在中焦另外有个水饮之邪,人体欲通过敛降的方向祛除,所以方中重用泽泻降水,对应的就是右关出现太过脉。正是因为有两个邪气,所以仲景先师称五苓散就是“发汗利小便”两种治法同用。


为何临床中会形成这样的病机呢?


正是因为有两个以上的邪气存在,并且这两种邪气人体识别为唯有向两个不同方向祛除的方法才能得解,那么,人体的正气祛邪的方向本身就是矛盾的,相当于人体的一部分正气正在和另外一部分正气自身在“打架”,那么,这种邪气自然就难以祛除。


临床中,许多疾病本身不就是自己在“伤害”自己而导致的吗?比如许多免疫类疾病,有不少就符合此类病机。


大家熟知的经方中,属于此类的就不少,比如:


桂枝茯苓丸证、桃核承气汤证,就是左寸右尺太过。
葛根芩连汤证,左寸右关太过。

越婢汤证,双寸太过。等等。


可见表现为此类病机的疾病不少。


8. 阴虚阳虚证


【症状】略。


【脉证】左手不及脉伴右手不及脉。


【说明及机理】

左手不及脉是阴虚证的脉证,右手不及脉是阳虚证的脉证。


临床中形成这样的病机,大约是三种途径,一种是患者素体本身就气血两亏,一种是阴虚证导致阳虚证,即所谓的阴损及阳,一种是阳虚证导致的阴虚证,即所谓的阳损及阴。


这种病体充分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少了,能量无所依存,就容易导致日久而虚损;能量少了,同样难以支撑物质,物质无所支撑,日久自然也容易虚损。


临床中,代表性的八珍汤证、黄芪建中汤证,就属于此。


9. 阴盛阴虚证


【症状】略。


【脉证】左手太过脉伴左手不及脉。


【说明及机理】

左手太过脉是阴盛证的脉证,左手不及脉是阴虚证的脉证。


这个病机看起来不好理解,实际上正是由于如此,才是临床中最容易被忽视或误治的部分。


那么,既然是“阴”盛了,怎么可能还虚呢?


前文已述(点击查看:阴阳辨证的内涵),阴盛证是人体聚集阴津血到达邪气所在的某个部位,通过升散的方向祛除邪气,请注意,是“某个部位”,人体并非由于感受了邪气,所以阴津血就比平素增加了,所以形成“阴盛”证,而是调动人体其他部位阴津血聚集到邪气所在的部位,这个部位比平素阴津血多了而已。那么,自然地,其他部位的阴津血就比平素要少,可以说,一些部位的“阴盛”是以导致其他部位的“阴虚”作为代价的,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一般情况下,其他部位阴津血比较少这种情况不必过于关注,因为我们用药物帮助人体的阴津血祛除邪气以后,阴津血自然各归其位,恢复正常。


但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如果其他部位本来阴津血就虚,并且本身就有相应的症状需要解除呢?比如,素体阴虚的人感受了外感邪气,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二种,如果人体聚集足够的阴津血抗邪日久,而病邪一直未除,阴津血相当于“弹药”,这种正邪相争本身就相当于一直在给人体“放血”而“消耗弹药”,自然就容易导致阴虚。


因此,阴盛阴虚证的脉证特征是,左手脉在不同的部位出现太过和不及共存。


第一种情况,代表方如栝楼桂枝汤证、葛根汤证,其脉证特征就是左寸太过而左尺不及。


第二种情况,就比如小柴胡汤证,本来是阴盛的病机,日久就容易伤阴,所以古人在小柴胡汤中加入人参、天花粉,其中的人参当为沙参,目的为养阴无疑。


因此,所谓扶正祛邪,在阴盛的病机下,其中的扶正,有时应当是补助阳气,比如桂枝加附子汤证,有时却应当滋养阴血,比如栝楼桂枝汤证。所以,扶正并非是一味地温补阳气,不能呆板,而应当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10. 阳盛阳虚证


【症状】略。


【脉证】右手太过脉伴右手不及脉。


【说明及机理】

右手太过脉是阳盛证的脉证,右手不及脉是阳虚证的脉证。


这种病机也是在临床中容易被忽视的,其脉证特征是在右手的不同部位出现太过和不及共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病机呢?临床中看,多见于三种情况,分别为:


第一种,素体阳气虚的人,就一定不会“上火”吗?比如,一位素体下焦阳气虚的人,大吃大喝,出现了腹胀积食,并且这个食积应当用攻下的敛降方向治疗,其脉证就会在右尺不及的基础上,出现一个右关太过脉。这时的治疗,自然是应当攻下,但临床中一定要注意中病即止,因为苦寒的药物本身就会伤及本来就虚的阳气。所谓精不足者多食,本身就虚的人,往往容易代偿性地喜欢多吃,这种情况是经常容易遇到的,因此,我们在采取攻下治疗的时候,应当关注一下右手还有没有其他部位有显著的不及脉,以把握好分寸,过犹不及,攻邪切勿伤正。


第二种,人体内有一个实热性邪气,病机也属于阳盛,由于热性邪气长期留存,其本身就会耗伤阳气,所谓“壮火食气”是也。


第三种,人体内有一个实寒性邪气,一方面这种实寒性邪气本身就非常容易耗伤人体的阳气,同时人体自身识别为这种实寒性邪气必须通过敛降的方向祛除,这时其脉证就表现为右手不同部位既有太过脉又有不及脉。比如,大黄附子汤证,就是右关太过而右尺不及。


总结

综上所述,阴阳理论虽然是中医最基本的理论,但其内涵非常丰富,即使是时至今日,仍旧对其认识不足,值得进一步发掘、总结和体验。


在阴阳理论下的阴阳辨证,虽然中医经典中多有提及且高度推崇,但至今并无全面而深入地阐释,特别是没有客观而准确的诊断方法。


笔者基于本人当前的认识,将阴阳理论和阴阳辨证进行了梳理,特别是运用仲景阴阳脉法将阴阳辨证的诊断分享给广大同道,希望对大家的中医学习和临床有所帮助。


中医发展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今天仅仅是刚刚起步,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自陈建国/提供,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本公众号发布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者交流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使用。

文章来源:陈建国脉证经方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