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有诊断正确,用药方能准确

 中医小白 2022-05-09 发布于山东省

仲景阴阳脉法学习心得

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

脉证经方黄岩传承基地

秦晓微

最早接触仲景阴阳脉法是在2020年11月陈建国老师来台州的一次经方授课上,自此让我对脉诊有了重新的认识,也开启了阴阳脉法的学习之路。虽然目前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但多少也有些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医诊病强调四诊合参,而脉诊是四诊之一,是中医诊病的特色所在,似乎每位中医诊病时都会诊脉,但其应用基本也只是关注脉搏跳动快慢,有些也许连浮沉迟数都难以区分,临床经常出现同一患者不同医生诊治。切脉结果及选方用药却大不相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体系。而陈建国老师的仲景阴阳脉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脉诊诊断方法,更将经方的理法方药进行全面梳理,是将病、脉、证、治贯穿起来诊治疾病的准确高效的理论学习方法。


仲景在《伤寒论》提出:“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陈建国老师掌握这一大法思想,将它贯穿仲景全书并结合临床体会,总结出这套仲景阴阳脉法理论体系。仲景阴阳脉法分为阴阳盛衰、阴阳脉诊、升降治法三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先分阴阳,以左手脉为阴,右手脉为阳,再定虚实,实为脉太过,指阴盛阳盛,虚为脉不及,指阴虚阳虚,阴盛阳虚用升法,阳盛阴虚用降法。要掌握此理论,必须先认识阴阳,理解阴阳,把握阴阳盛衰理论,实际阴阳盛衰反应的是当下人体正邪交争的结果,属于病机范畴,“阴津血”为阴,“阳气”为阳,阴盛阳虚,阳盛阴虚,值得一提的是,阴阳盛衰理论包含范围广泛,也涵盖了病理产物类病机、多重病机等,看似容易理解,其实远不仅于此。


阴阳脉诊反应的是人体气血分布的状态,通过诊查左右手的寸口脉,以感受脉动力量和脉管粗细,判断气血的盛衰,进而确定总体脉是太过还是不及。太过就是脉突出,容易摸到,即脉实、证实;不及就是相对不容易摸到,即脉虚、证虚。对脉诊的把握即包括左右手,也包括寸关尺和浮中沉。需要注意的是,脉法中提到“相对太过脉”的概念,即在总体脉不及的前提下,有一部或几部脉相对突出。太过脉与相对太过脉有时区分困难,不好掌握,但两者治疗方向相反,所以为了不出现偏差,早期学习时我们可以与望、闻、问诊相结合,或根据患者的疗效来反推当时脉诊的判断是否正确,进而不断体会学习。


升降治法是陈建国老师依据仲景大法提出的治疗理论,大法中的“汗”法、“下”法只是“升法”与“降法”的代表,意在强调治疗方向。“升法”是指通过应用药物以向上向外为治疗方向的治法,“降法”是指通过应用药物以向下向内为治疗方向的治法。需要指出的是,部分药物存在气与味的阴阳升降属性不同的情况,这时我们就要根据气与味的多少和药物作用的实际结果来判断。根据左右手寸关尺部、浮中沉位的虚实来选择用升法或降法的方药治疗,即左手脉实或右手脉虚(阴盛阳虚)用升法,右手脉实左手脉虚(阳盛阴虚)用降法。仲景阴阳脉法涵盖了经方的病机、诊断和治疗三个中医治病的主体方向,学习阴阳脉法,可以准确把握方药层面的病机,掌握经方的脉证,快速准确的选择方剂。


仲景阴阳脉法操作简便,思路清晰,十分切合临床实战,对提升经方实战能力有很大帮助,为中医学者们提供了很多启发和帮助。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中医的学习只注重脉法就可以,最终还是要通过望闻问与症状相结合,取长补短,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以做出正确判断。

图片

2022重磅订阅课

明明依照原文开方,结果疗效不尽人意?熟读伤寒原文,依然无法明晰仲景深意? 每张经方治病的原理究竟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医生张仲景所说的那样“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