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公墓园孝肃祠,清明时节游庐州(叶平)

 叶老师YP 2024-04-01 发布于湖北
合肥古称庐州,庐州人最值得骄傲的是包公墓园,一代名臣长眠于包河之滨,清风明月,千古凭吊。2024年清明前夕,二度造访庐州。清风阁上,登高望远;孝肃祠旁,八面来风。集两次瞻仰包公墓园之胜景,书成此篇《清明时节游庐州》。


合肥包公园前身是包河公园,位于合肥包河区芜湖路。园区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


全园以最权威、最翔实的历史资料陈列、文物展示和蜡像向世人展现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坐镇开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爱民如子、清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不阿、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



合肥包公园清风阁包拯浮雕像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卒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享年六十四岁,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包拯少年家贫,二十八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为'孝肃',追赠礼部尚书。



河南开封府包拯断案蜡像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颇有名望的官吏,在普通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称之为'包青天'。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可归纳为: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清命、努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

包公墓园

包公墓园全称包孝肃公墓园。

 美化中

包拯在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病逝于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享年64岁,谥号孝肃。次年归葬故里,安葬于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乡,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年移建于合肥市内包公墓园。




包公墓园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由主墓区、碑廊、附墓区、地下墓室和管理区组成。


墓园区幽静肃穆,掩映在苍松翠柏丛中。

墓园外有神墙围护,内有神道贯通。


由西向东排列着石阙、神门、石像生、享堂及墓冢等。



神道两旁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组成墓前石刻群,名为'石像生'。包拯墓前的石刻群是按照北宋陵寝墓前石刻型制刻制的,其数量品种则沿用唐制,显示墓主是三品以上官员。



祭祀包公的高大享堂,由五开间、三大殿组成,其内有20根丹红涂漆整木大柱支撑梁枋,显得古朴庄重。享堂内设神龛,包拯神主安放在帷幔正中。


享堂正门两侧的抱柱上有一楹联。上联为:'正气慑王侯,铡恶除奸传万世';下联为:'遗风昭日月,蜀山淝水庆重光'。




而另一幅“铁面贮黄泉,清声远播,墓侧常开三宝铡;赤心化紫气,明镜高悬,民间永念一青天。”的楹联,寄托着人们的崇敬和怀念。




为政者师是对包拯最好的赞誉。




包公墓,主墓呈'覆斗型'。




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片红墙黑瓦的古建筑,那才是包拯遗骸及其夫人、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真正墓地。


墓园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


包拯夫人董氏墓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


拾阶而下,墓道两侧石壁上刻有仿宋《二十四孝图》和《接引图》。


墓室前正中端放包拯墓志铭。

墓室中安放着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具,内敛包拯遗骨。


清风阁

墓园对门修建了一座“清风阁”,是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化而建造的。





这是一组仿宋建筑。院内松柏常青、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花香四溢,是旅游观光和休闲的好去处。









清风阁是院内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为1700平方米,是一座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仿宋风格的塔式阁楼。从阁顶可俯瞰合肥城 市风光及整个包公园的秀丽景色。


进入清风阁内。


仰望清风阁顶


清风阁内的编钟


清风阁内的壁画


清风阁定位于“文化包公”,以高水准的壁画铺陈和雕刻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戏曲包公 的主题。声像馆采用先进的科技和工艺手段,全面生动的诠释包公文化和包公传奇故事。


一层为耿光日月厅。亭内镶嵌有一幅长5.4米,宽5米,名为《清风赞》的大型椴木浮雕。浮雕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心为包公浮雕像。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弹劾三魁》等片段,两侧分别是《运粮戍边》和《西办盐务》。


二楼为江淮奇葩厅。展示的是《古庐州市井图》的古绢彩绘壁画,较完整地反映了宋代庐州一片歌舞升平、市井繁荣的景象。 三楼为江山明月厅。介绍的是安徽概况和江淮风情。


四层为庐州夜话厅。出的内容是“三山(黄山、九华山、齐云山)披锦绣,二水(长江与淮河)竞风流”。五层为梨园揽胜厅。这里可了解合肥地方传统文化,认识合肥的人文环境。


最高层六楼为庐州宋韵厅,远眺合肥,风光尽收眼底,近观包河胜景一览无余。






清风阁外明月亭。

包河春晓

北宋嘉祐七年春天(公元1062年),宋仁宗见包公年事已高,家中又无田产,曾下诏赏赐包公在庐州地界一片相当大的土地,以解决包公告老还乡之后的生计。包公坚持不受,只要了庐州城郊的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包公请人清理葑草,挖尽淤泥,以利舟楫。并嘱包家族人在护城河里植荷、养鱼,以水域养殖的收入聊补家用。这段护城河从此被人们称之为'包河'。


如今的包河,是合肥的美丽港湾、园林景点,是包公留给合肥市民休闲的场所。


浮庄原为包公书院,重建于1983年。2000年8月又进行修建,占地20余亩。






因其远观如一片柳叶浮于水面之上,又因岛上建筑类似古代村庄,故名浮庄。


包河南岸是一片密密的直插云天的水杉和常青的丛丛棕榈。




周围河堤,绿柳随着轻柔的碧波节拍而婆娑起舞。




包河北岸是一脉错落层林,依城墙根的斜坡自然形成。




河面高耸的玉带桥连着两大片草坪是对对情侣幽会的鹊桥。





清明时节,包河的樱花盛开




纷飞雪白似花雨……

包公祠

包公祠全称包孝肃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在包公幼年读书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


'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相传的“铁面鱼,无丝藕”。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人们说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


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顽廉'、'懦立' 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公孝肃祠'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包公端坐在“色正芒寒”匾额下。


张龙赵虎


王朝马汉


开封府题名记碑


祠东六角亭有井一口,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






流芳亭千古流芳


回澜轩在正殿之西,东、北临水,古时为官宦、文人避暑饮宴之处。



现在改为包拯历史文化长廊






杨柳依依,怀念包拯,青史留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