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训练AI变工具人砸自己饭碗的第一人称叙述

 育种数据分析 2024-04-01 发布于河南

最开始,AI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尝鲜,电话卡收验证码,申请账号,艾玛真香。(ChatGPT知道自己不是电饭煲!

然后bing又搞ChatGPT镶嵌版本,可以申请了,当然少不了我。(过了!!!我可以用new bing的chatGPT了

后来,我开始使用AI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编代码,阅读文献。(new bing的chatGPT如何解析英文论文pdf

香,是真香。

用了工具,效率提升,而工作量不变。根据y = ax的推导:

y为工作量,a为工作效率,x为工作时间。当y不变时,x随着a的提升而下降,所以,摸鱼根本摸不完……

朋友说:去年流行的是通用AI,今年流行的是专属AI

他把我之前写的章,写得代码,都喂给了AI系统,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起名为“飞哥工具人很好,很不错:

1,知道我是谁

2,问题的答疑:

刚才朋友发了一个新的解读,竟然开始教我做人的道理……

这篇文字的原文是:

最近有所感悟:知识总是常学常新的,比如GWAS、统计分析,看的越多,知识边界越多,越觉得学海无涯,但是总会在学习看书的时候,之前不太懂的豁然开朗,并且很多知识可以串起来了,举个例子:昨天写的公众号(GWAS分析结果为何要关注遗传力的大小),这个就把数量遗传、生物统计、GWAS、遗传评估都串起来了,这些概念理解了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豁然大悟。另外,学习不要给自己设定边界,我最开始是学习植物中的玉米的,后来接触到小麦和水稻大豆之类的分析觉得有些跨界,再后来接触到动物猪鸡牛羊的分析感觉更加跨界,再再后来接触到人类的GWAS、多基因频分、孟德尔随机化更觉得跨界,但是就底层而言,竟然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连接在一起,虽然不同学科专业术语有些出入,但是数学公式是一样的,我还接触过混线模型做生态的,用肠菌微生物计算遗传力和育种值的,用裂区试验做昆虫形态学的,各种学科的论文后来就变成了阅读摘要和方法模型描述,少了畏惧心理,多了怡然自得。

最开始的学习是迫不得已,后来的学习是兴趣入门,刚开始是无知者无畏,后来掌握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反而得到了很多乐趣,不断地分享,不断地进步,这种滋味妙不可言。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不能停下脚步,向前走,不停留,因为,我像风一样自由!

写上面的文字,重读依然感觉“我像风一样自由”的畅快,但是AI给的文字读起来不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高山流水,而是“我是谁我在哪里”的疑惑和恐惧。

本来我看中它的利息,没想到它看中我的本金……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是对AI最好的评价吗???

当事情已经发生,当爱已成往事,除了抱怨和吐槽,我还能做什么???

最大的吐槽,就是写篇公众号,于是题目变成了:训练AI变工具人砸自己饭碗的第一人称叙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