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妖镜的来历及应用

 遇事明言 2024-04-01 发布于甘肃

        照妖镜,在《封神演义》中,是万魔洞的镇洞之宝。

有了它,妖怪就都被定住了,可以说是法力无边的!

 1.

可能有人要问了,小说家怎会脑洞大开创造照妖镜?

事实上,古代民间早就有镜子可以照出妖怪原形的说法(《管锥篇》:「自唐迄明,均以为常镜已可祛魅却鬼。」),古镜——比如铜镜——更加灵异。中国是最早铸制铜镜的国家之一(传说黄帝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不过,对于无力置备而不得不以水自鉴的普通人,铜镜是奢侈品、神秘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想一想,只被少数人使用的铜镜怎么可能不被神化?

就神话的过程,有学者(胡新生)做了细致的推论。比如,在人们的想象中,帝王和显贵使用的铜镜,不但可以照出人的外形,而且可以照出人的腑脏;不但可以照人,而且可以照妖;不但可以照妖,而且可以驱妖。不难想象,随着这种想象不断积累和发展,自然而然推导出凡镜都能驱妖的观念!

另外呢,铜镜的神化还有两个具体而且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镜子可以用来取火,一不小心就会灼伤人;

第二个,凹凸不平的镜面能映照出光怪陆离的形象。

这样呢,人们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震撼,对不对?

 2.

明镜驱邪法术大体成于秦汉(《中国古代巫术》)

从史料看,古代道士非常重视明镜的威力,最常使用的就是明镜驱邪法术。比如,葛洪(晋)在《抱朴子》中说,世间万物,老而成精都能够变成人形魅影;不过,它们有个弱点,即不能在镜中隐藏自己的真面目;因此,「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

©晋·葛洪《抱朴子》

在山中,如果谁谁谁前来招呼怎么办呢?回头看镜:

如果是仙人或「山中好神」,镜中的人形不会改变;

如果是鸟兽草木幻化的邪魅,那么一定会原形毕露!

 3.

有关明镜的巫术活动到隋唐时代臻于极盛,「照妖镜」一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李商隐(唐)《李肱所遗画松诗》中有「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之句,钱钟书认为这是「照妖镜」名称之始见(《管锥篇》)。留意一下,不难发现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镜子从纹饰到铭文都有浓厚的神秘气息。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笺注》

隋唐时期,流传着很多与照妖镜有关的传说和神话。

小说家怎么会轻易放过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呢?

这当中,王度(隋)《古镜记》算是最为有名的了!

 4.

明镜驱邪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比如,在居室布置方面,我身边就有不少的人特别相信「凡人家宜悬大镜,可辟邪崇」这一类带有巫术性质的生活秘诀(《本草纲目》:「房中置大镜一面,昏晨照之,可令人寿,又不干恶邪。」)。如今走进农村,多半还能见到一些人家——尤其是老房子——门头上悬挂着一面积满灰尘的镜子。

为什么很脏了也不摘呢?原因是,越古老,越灵验!

 5.

关于镜子的布置有两个忌讳:一是,屋外的镜子忌讳正对人家;二是,屋里的镜子忌讳正对床头。为什么呢?说法各种各样,有出入。

大家知道就好,免得因为这个闹出不痛快,不值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