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考】现实导向类作文如何展开?

 清新语文郑刚 2024-03-25 发布于陕西

往期回顾

【备考】2024届高三名校优秀模考作文:实用类议论文

【备考】2024届高三名校优秀模考作文 |思辨类作文题+优秀范文

【备考】2024年九省联考四篇作文点评及导写

【备考】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文脉清晰”?

【备考】诗歌鉴赏选择题满分攻略

【备考】九省联考“交错带”,写作指导+范文

【备考】二元思辨:“我应当”与“我愿意”

【技法】高考作文中素材的运用技巧

【备考】高考议论文写作之如何论证——五大论证方法例释

【备考】高考作文:如何写好议论文主体段,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

【佳作】二元辩证:有备与无备

【佳作】二元递进作文题:外在提醒与内在提醒

2024年11月华大新高考联盟联考:“多元”与“单一”,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佳作】2023年全国甲卷优秀作文,科技、时间、人,用人文精神对抗异化

【佳作】2023年全国乙卷优秀作文,文明互鉴,包容发展,美美与共

【佳作】2023年新高考1卷优秀作文:故事的力量

【佳作】2023年新高考2卷优秀作文:自己的空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技法指导】高考作文如何有烟火气、大气、灵气、书卷气?

【独家放送】202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关注高考作文的“底层逻辑”,让备考有章可循

一、题型分析

1.题目分析

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这是高考作文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纵观近些年全国各套高考作文题目,都有强烈的现实气息,作文题目从现实中青年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出发,精选材料,立足语文素养,着眼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

像“大学地专业选择”“送礼物与送钱”“介绍文化遗产”“一花独放与百花齐放”“科技·人·时间”“讲好中国故事”“青少年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强与弱”“跨越,再跨越等等直接与现实契合的作文题自不必说,就是那些貌似与现实没有直接关系的作文,其实质依然是引导学生回归现实。比如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联系近些年国家面对他国有意的孤立与制裁,国家面对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所做的巨大艰辛的努力,就明白出题人的良苦用心——移用、化用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创新创造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又如九省联考“交错带”这个作文题,虽表面上看与现实没有联系,但实际上就指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而要应对“交错带”的挑战,不仅需要直面的勇气、躬身入局的担当,更需要着眼未来、立足全局的视野和格局。

从新课标的角度看,新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高考语文情境主要有三个,一是个人体验情境,二是学科认知情境,三是生活情境(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情境化命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特征之一,题目设计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考生首先要能进入情境,然后才能展开下一阶段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才能“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考生对自我的身份没有明确认知,就难以对情境产生认同,也就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从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的角度看,现实问题指向的作文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小我”与“大我”融合,将个人的人生方向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曾有教育专家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优雅生活者,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其中的“问题解决者”,就强调青年人要发挥主人翁意识,有能力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哪怕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也要尽己所能,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理念。

因此,在作文审题时,考生要从以下四个层次去构思作文:

1.材料中的问题是什么?

2.对应现实中的问题是什么?

3.如何解决材料和现实中的问题?

4.作为当代青年的“我”在解决问题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写作误区提示

1)回避关键问题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问题会以任务的方式呈现,考生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作文中完成这个任务。比如,2022年新课标Ⅱ卷作文题“'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考生要通过写一篇演讲稿的方式,解决为什么和如何做到“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如果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也就没有完成任务。

对于材料作文而言,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材料中的。考生需要从中提取问题,然后筛选中关键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写作。比如,在2023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人·技术·时间”中,就隐含着“人如何利用科技,才能不让自己成为时间的仆人”这个关键问题。

对于话题作文来说,话题提供了讨论的核心概念,而概念所依托的前提和背景则隐含在材料中。如2024九省联考“交错带”这个话题作文,材料除了对“交错带”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和限定,即“敏感”“改变”“推动整体变化”;还对思考的范围进行了提示,即“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不能从材料中提取问题,在写作中回避问题,不能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作文缺乏深度的重要原因。

2)欠缺身份意识

在考场写作高考作文时,考生至少有两重身份,一是参加高考的考生,另一个则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青年。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为国选材”,就意味着要从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角度选择材料,设置题目。

从试题来看,作文题所讨论的话题都是发生在考场外,与考生的学习生活情境有紧密的联系。考生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题,就需要考生转换身份,告别幼稚呈现成熟,由“小我”走向“大我”。但很多考生对此缺乏明确的认知,欠缺身份意识,在写作过程中,不知道自己是“谁”,必然难以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这样的写作不是“代圣人立言”,也不是扮作成人说大话、套话,言不由衷,夸夸其谈。而是积极响应命题者对“青年立场”和“青年身份”的要求,带着自我,带着思考,带着情感,去完成高考作文的写作。

3)不能联系现实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中国读书人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即使到现代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针对社会问题发表文章,依然是知识分子介入现实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的文章,都离不开对“时”和“事”的关注。在高考作文题中,基本都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的表述,也隐含着对考生联系实际的要求,可以说有没有对现实生活深刻洞察,能不能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优秀作文与平庸作文的重要分野。简而言之,作文要有益于时,有补于世。不能联系现实,就会导致写作凌空蹈虚,大话套话泛滥。

3.正确写作方向

1)指出关键问题

为什么要指出关键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往往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这四个层面进行思考。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一则材料也会生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在所有这些问题中,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思考,而最关键的问题一般就一两个。我们只要抓住主要问题,进而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就能如庖丁解牛般,使问题迎刃而解。

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这个材料就会生发出这些问题:“技术的发展为什么能让人更好地掌控时间?技术、人、时间分别指什么?三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会成为时间的仆人?怎样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而关键问题则是两个:“技术的发展为什么能让人更好地掌控时间?怎样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只要能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写作,就能写出较有深度的作文。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将材料所涉及的问题都梳理出来,然后按照重要性排序,提取能够笼括整个材料的问题,然后以此进行立意。

2)明确青年身份

为什么要明确青年身份?

写作是一个发现和认知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过程,不是被动模仿外在世界,而是将外在的世界纳入自我认知,并进行改造和建构,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命题者正是希望通过“青年身份”的设定,使考生在代入情境、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完成特定主题的“自我教育”,从而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目标。

如何明确青年身份?在写作中可以用“身为当代青年”“我”“我们”等词来明确标识自我身份,然后进一步阐述自己在现实中将如何做。如

以己之奋发助力中国故事绽放光彩,以己之讲述传播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身为当代青年,理应故以鉴今,事为我任,书写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延续中华文明巍巍曙光。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科技创新的实验楼所;从工厂流水线上忙碌的身影,到高校里凝神专注的倾听,青年人的故事在奋斗中孕育,汇聚起今日中国的活力与精彩,中国故事因青年人的点缀愈加熠熠生辉。——2023年全国Ⅰ卷优秀作文《故以鉴今,事为我任》

在这个优秀作文的片段中,作者围绕“故事的力量”展开论证,进一步提出问题,即青年人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什么作用?”用“己”“身为当代青年”“我”等词彰显了主人翁地身份意识,并且从乡村、实验室、工厂到高校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说明青年人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的作用。

3)准确联系现实

“文章合为时而著”,是对文人写作承担历史使命的概括。“为时而著”的“时”,指的就是现实。在高考作文写作中,考生要展现自己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社会的关切,自觉承担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当然,高考作文中所指涉的现实,是宏大中的具体,是广博中的窄小,是长远中的当下。因此,要准确联系现实,注意大与小、远与近、他人与自我的关系。现实庞大、复杂而易变,而作文所对应的现实往往是单一而具体的,因此不仅要在作文中联系现实,还要能准确联系现实。比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以齐心协力的步态行世间,寻找交叉的利益,建立合作的可能。人或国家都因利益建立合作,而合作,又使团队中的人与国利益扩大。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信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慧及无可限量的潜能,当大家对此了解并齐心协力加以开发时,就能为社会带来繁荣”。当下,内卷严重,人们将自己的同学、同事视为竞争对手,甚至看作敌人,不愿分享自己的学习、工作经验,别人进步时,自己羡慕嫉妒恨;别人退步了,自己偷乐庆幸笑。短期内,似乎守住了自己获得优异成绩的秘诀,但从长期来看,忘记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错过了改进方法、吸取教训的机会,也就错过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更错过了建立纯真美好同学情谊的机会。——2023年全国甲卷优秀作文《合作如兰香漫溢,共赢四方利相通》

在这篇作文中,作者很好地处理了大于小、远与近地关系,不仅写到了国家之间如何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更写到了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如何在“内卷”盛行的时代如何与他人协作。这就让作文既有大气,又有烟火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