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火痤疮,中医有一张首选高效方

 经方人生 2024-04-02 发布于四川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90后青年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目前坐诊于乐清市人民医院,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擅长以经方思维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
      痤疮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长在脸上,就会影响到一些爱美人士的颜面,如果病情较重,甚至会导致人变得自备,不愿和他人交流接触。西医对于痤疮并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只是用各种激素软膏处理,而中医则会用根据患者体质,采取不同的治则和方药。
        笔者治疗痤疮,首先就是分寒热,一般来讲,痤疮属于热证比较多,《汉方诊疗便携》中写到:痤疮病,多为体内有热,熏蒸头面部,应当用降性、凉性的药物和方剂治疗。一般我们会想到五味消毒饮,去清热解毒,但笔者临床发现,单纯清热解毒,寒性冰伏,容易导致热邪压制于体内。发于头面部的痤疮,根据《黄帝内经》的言论:火郁发之。对于热邪,我们除了清热之外,还可以通过发散的办法,用辛凉解表的药物,打开头面部的孔窍,将头面部的火热排出体外,这才是断根的治疗方式。
       笔者在这里推荐一张处方,为《万病回春》的荆芥连翘汤,其组成如下:
荆芥、 连翘、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生地黄、柴胡、 枳壳、 黄芩、 山栀、黄连、黄柏、白芷、 桔梗
这张处方由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加四物汤养血,四逆散疏通气机,另配伍连翘、荆芥、薄荷、白芷等大量解表药物,被日本汉方家认为是热型痤疮的首选方剂。
       著名经方家黄煌教授曾经对女性体质做了比喻,其中容易上火的女性他比喻成火玫瑰,其特点是脸红唇后舌红、头发乌黑浓密、容易口干尿黄、白带黄,有各种妇科炎症。同时,黄煌教授指出,很多“臭男人”,表现出头发油腻、出汗多粘而气味臭、大便粘腻、脚气脚癣这样的,都可以用荆芥连翘汤,清除体内郁热,宣散气机。
       下面举一个笔者的案例加以说明:
       T同学是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的一名学生,被痤疮困扰很久了,自己去年冬天开了朱良春先生的浙贝汤加减,并加了健脾祛湿的药物,当时已经好转,就没太规律服用。最近唇周和下巴反复又长,很苦恼,因为关注我公众号很久了,所以找到我希望治疗。
       其目前痤疮情况如下:

图片

图片

舌质如下:

图片

其余症状:口黏腻,大便干,面部头发油腻,吃冷饮无不适,难以入睡,无胃痛胃胀。
我给他开的处方便是下面这张荆芥连翘汤,并跟他讲你这个是火体,他问我,这个舌象怎么考虑?我跟他说,从舌象上来看,舌质淡,并不红,但你并无怕冷、乏力、纳差、下利等脾肾阳虚的表现,而且你的头面部毛发浓密油腻、胡须茂盛,所以还是按照热证来治疗。
于是我给他开了下面这张处方
荆芥连翘汤
柴胡15g 荆芥15g 防风15g 连翘30g 桔梗10g 薄荷6g 白芷10g 枳壳10g 生甘草5g 黄连5g 黄芩10g 黄柏10g 山栀子10g 生地黄15g 川芎10g 当归10g 生白芍10g  7付
患者吃完7付后,在微信上反馈,

图片

效不更方,再吃10付巩固。
我提醒患者,虽然痤疮目前基本没了,但还是得继续服用药物起码1个月,充分排除体内热邪,才不容易复发。在使用荆芥连翘汤改变体质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患者的食欲变化,如果患者服用此方后出现胃纳减弱,那需要合用健脾药方治疗。就好比这个案例的T同学,如果在服用荆芥连翘汤过程中,痤疮基本不复发了,但出现胃纳差脾胃影响的时候,我们会改用健脾法治疗,土能伏火,脾胃虚也会引起虚火上炎,这个李东垣管它叫“阴火”。
关于荆芥连翘汤详细的用法和相关的治疗案例,笔者另外曾有发布,可点击下方链接。
每日一方——“荆芥连翘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