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宁中 | 数学教学中的若干误区

 zbgaolf 2024-04-02 发布于山东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往往会干扰素质教育的实施。

误区之一:技巧=技能

图片 
我们都知道“熟能生巧”,所以就大量地简单重复、反复训练。其实,同样的内容,大量的、简单重复的训练,会适得其反。什么是技能?技能是能举一反三,积累起来能成为经验的东西。技巧是个案的东西,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个案都做完。因此,技巧≠技能。  

误区之二:形式=道理

图片 
不要过多地追求形式,怎么答题,怎么写等号,这都不是关键,只要头脑清晰就是好样的,不能本末倒置。如:教学方程,首先要弄清方程的本质是什么,方程的本质就是“等号”(等量关系),就是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再用等号连接起来。其次是解方程,就是把有x的放到一边,把没有x的放到另一边。告诉学生字母和数一样,是可以运算的就行了。关键是让孩子们知道: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并且用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出的结果是具有一般性的,这是数学的真谛。用所有的数算,算出的结果都是特例。数学要的是一般的结果,而不是具体的结果。  

误区之三:逻辑=演绎

图片 
逻辑不仅是演绎,还有归纳。我认为,小学阶段,演绎讲得越少越好,大部分时间应放在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上。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逐渐得到规律性的东西,并用适当的形式表示出来,那么学生就会兴高采烈,会记一辈子的。

误区之四:操作=经历

图片 

我听过不少课,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很热闹,但我的评价是:上课一锅粥,下课还是一锅粥,学生什么也没有得到。讲课不是走形式,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活动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我想,这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老师在结束活动之前必须给予总结,这个总结可能很难但也很重要,你不仅要告诉孩子结果是对还是错,而且要说明他们的思维本身是对还是错。结论可能不对,但思维过程可能是对的,对的地方就应给予肯定,不对的,应从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讲明白。也就是说,在操作之后,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升,这样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