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也有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

 雁冰与书 2024-04-02 发布于广东

凌晨五点,不知什么原因,我从梦中醒来,这样的情况在近几年很平常,总是感觉自己的睡眠很浅。窗外依旧在下着雨,稀稀拉拉的,风时不时吹着口哨。昨天出门运动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后就开始下雨,好在我也刚好运动完,没有打乱运动的节奏。这雨一下也就到了凌晨。凌晨五点,除了风声雨声,也有稀稀拉拉的车辆的过往声,不过除了这些便再无其他声响,人们也大多在沉睡中。我也没想太多,便继续睡去了。因为我知道,天亮了之后,我还有要写的东西、要读的书,若是睡不饱,恐怕白天又免不了瞌睡。

上午起床后,我也就开始思考自己要写的内容。虽说我有随手记录的习惯,我会将自己随时的灵感和想法记录在便签软件中,并以此作为日后创作的源泉,但它们却并不能都为我所用。有时,就像今天上午的时候,面对着它们,我却没有任何想法。就像当我没有任何食欲的时候,即便在我面前摆放着我平时最爱吃的食物,我也对此产生不了一丝兴趣。我看着那些平时记录的内容,脑子却是一片空白。

想来自己写作的这几年,我时常会遇到如此情况,对此我已不再觉得有什么异常了。记得我刚开始写作那会儿,那股新鲜劲儿,的确让我持续创作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毕竟,学生时代的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读书写作的学生,作文也时常不及格,我对写作也提不起一丝兴趣来。于是,在过了那段甜蜜期后,我便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写下去了。我曾寻求于书籍的帮助,看过一些所谓写作技巧的书,也读过几本文学类的书籍,但在读了之后,并没有灵光乍现的感觉,甚至于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虽然那些书的名字被很多人所熟知,如《城南旧事》、《红与黑》等,还有三毛等作家的作品。但我不知道我在读些什么,我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我的心中都没有答案。我也只是听说,要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我也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后来在接触了自媒体后,从自媒体作者身上知道了一个关于创作的很厉害的技巧:洗稿。所谓的洗稿便是,先去读别人写好的一篇文章,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语叙述出来,便成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若是排列比较多的,常见于经验技巧类文章,可以打乱排列再以自己的话语叙述。其实我们在公众号或其他平台上看到的大多数文章都是由此而来的。当然,这对于原创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但人们为了流量,顾不得公平不公平。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媒体创作后,我便从自媒体中退了出来,那就像是一个大染缸,跳进去之后,你便再难保留自己原本的色彩。

其实,在我深度读书之前的所有创作,我都有一种像是“完成任务”的心态,这和我之前在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没什么区别,几乎每天都有写稿的任务,而且必须在下班之前完成。这种方式自然免不了机械式的写作:不再是为了创作本身而写作,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所以那时,一旦我有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我是相当焦虑的,我会想到:一旦我今天完不成写作任务,或许就会有一些人取消关注了。于是我拼命地看别人写的文章,试图从中寻找自己也能切入的角度。

但在我近两年深度阅读后,写不出来的焦虑仿佛也从此消失了。因为我会告诉自己:写不出来就写不出来吧,过几个小时或者明天甚至是过几天再写。现在我不会再为流量而写作,而只专注于写作本身。如果你看了我现在所写的内容,也大概能够了解我现在的心态:写的最多的是“随笔”、每天我也会抽时间写“日记”、偶尔兴致来了写一写“诗歌”、创作欲特别强烈的时候便写“小说”。如果哪天我真的写不出来的时候,我也会毅然决然地关掉写作软件、放下手中的笔。在我看来,写作和工厂生产东西不同,工厂生产东西是批量的、有时间规定的,但写作却不可量产,量产出来的文章还能是文章吗?现在的很多文章又何尝不是量产出来的,再加上AI的技术,半小时出一篇所谓的“高质量”文章也不在话下了。

但对我个人而言,写作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写不出来,那就暂时不写也没关系。只要自己写作的初心依旧。

今天就这样。

end


文/雁冰
图/雁冰
一个普通读者和写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