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服袄裙-结构纸样裁剪图

 money是只狗 2024-04-02

点击上方“WLB服装术”→点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内容来源:衣木荣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款式图

图片

袄裙

图片

      “服章之美,谓为之华。”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华夏人。有服章之美,谓为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此为“华夏”也。华,是一种气度,一种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一个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其中,袄裙从唐代的涌现到明代的盛行,凝集着历史人民的智慧, “系一条,元青半白长裙子;穿一件,月白还新细布衫。”“月蓝素色珠边袄,.....下系银红百裥裙。”袄裙着身,女子的娇羞甜美便在顷刻间散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Ⅰ.

溯源

su yuan

图片
图片

现代袄裙

      袄裙,是对古代汉族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有人对于袄裙定义为上衣穿裙子外为袄裙,实际是比较错误模糊的定义,因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样外穿,东晋十六国陶俑也显示此时代襦是穿于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义袄裙,而应该以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基本语境来定义袄裙一词。汉服中的“袄裙”一般指的是明代有里子的双层的上襦和下裙(裙子一般为单层)的服装。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看“袄”和“裙”。

Ⅱ.

袄子

ao  zi

图片
图片

/////////

01 袄历史

图片

      袄,有衬里的上衣。袄从唐代开始大量出现在衣物疏内,替代襦成为日常的冬季御寒衣物,从后世宋明清等时代来看,袄的制作上一般保持长袖通裁开衩的特征,而开衩处多在两侧,唐到金代有单独开衩在身后的,则另称开后袄子,而相对的开衩在两侧称呼缺胯袄子,两侧后面都开的也有壁画显示存在。而女子用之于裙子搭配的多是两侧开衩的袄子。

02 袄子的类型

图片

      袄子按长短可分袄子(又称短袄)、长袄两类。一般判定方法是沿用古代对“襦”的长度判定法,即不过膝盖为袄,过膝为长袄。

历代袄子按照领型可分为:交领大襟、对襟交领、圆领大襟、圆领对襟、竖领大襟、竖领对襟、方领对襟七类。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不同的领子吧。

● 交领大襟

图片

交领大襟,主要在明代流行于明中期,以及明后期的南方地区。(图为藏孔府白衣)

● 圆领大襟

图片

     清代开始的所谓厂字襟衣物,最早的南北朝袄子也是多以圆领大襟做翻领的形象示人。(图为孔府旧藏)

● 方领对襟

图片

     方领对襟汉服一般为明制比甲、明制罩甲、明制方领袄等。

      说完了袄,一起来说说裙吧。历史上,用来搭配袄的裙子有很多种,不一而足。其中破裙、百褶裙、马面裙最为常见,大家一起来浅聊一 下。

Ⅲ.

裙子

qun  zi

图片
图片

      不同的朝代用不同的裙子搭配袄子,唐代的时候用的是破裙,而宋代多用百褶裙。因为如今袄裙多指明制袄裙,所以马面裙的搭配最为常见。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马面裙吧。

01 裙子的主要类型——马面裙

图片

● 简介

图片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中国古代汉族女子主要裙式之一。马面裙是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它的风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它的“马面”结构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着。

● 结构

图片

裙门

      马面裙有前后内外共四个裙门,平铺时可见三个群门,穿着时两两重叠,因此上身效果仅能呈现前后两个群门。穿着时露在外面的是外裙门,遮掩于内的是内裙门;位于人体前部的称为前裙门,位于人体后部的称为后裙门。裙门亦称马面。

裙联

       即构成马面的两片布,一片为一联。《朱氏舜水谈绮》中关于裁裳法有如下记载:“自中及左一旁缝四幅,作一联;自中及右一旁缝四幅,作一联。两旁不相连。”在明代,男女裙式通为马面裙式。

图片

裙胁

      即每联的中间区域,主要打褶。穿着时在身体两侧。根据《朱氏舜水谈绮》,“两胁各做三个褶子。”

腰头

        指马面裙上端束于腰部之处。晚清民初马面裙多以棉布为腰头,白色居多,取“白头偕老”之意。裙腰两端有襻以系带。

    “前面有平幅裙门,后腰有平幅裙背,两侧有褶,群门、裙背加纹饰,上有裙腰和系带。”马面裙的定义真是准确地点出马面裙的结构特点呢!大家肯定还想多了解其他种类吧,让我们携手推开历史的大门寻找吧。

02 裙其他类型

图片

● 凤尾裙

图片

     “凤尾裙”一词在清代乾隆时期开始有记载,凤尾裙最早记载见于清代[5],是乾隆初年扬州一种民间时装,“裙式以缎裁剪作条,每条绣花,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谓之凤尾。”

● 月华裙

图片

     “月华”的之名在明清时代多指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月华裙采用拼布工艺,因此清代两大裙种“阑干裙”与“百裥裙”都能采用月华工艺。以此制作的裙装统称月华裙。月华裙诞生与清早期,因此在早期应是百裥月华裙为多数。

● 百褶裙

图片

     百褶裙,现代也称“百裥裙”、“密裥裙”或“碎折裙”。明确继承自明代末,由 一整幅布打褶而成。百褶裙的“百”是虚指。裙两胁处打褶,褶裥细密。以每胁中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向中心打褶,一般每胁打 25 至50 褶左右,最多的能到每胁100。普通百褶裙的褶为压制而成,不以缝线固定。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有词描述了苏州女子身着百褶裙的娇美身姿:“江南好,艳饰绮罗仙。百裥细裙金线柳,半装高屉玉台莲。故故立风前。”

  汉服,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美艳繁华;是“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的动人绝色;又或是“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的华贵雅致。它是汉民族独特的服饰,是汉人的精神气节的凝集,是汉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并称之为汉服运动。

图片

  汉服是国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庄子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故我说:国学亦有大美。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今后,国学社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国学大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