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工豆腐坊”社区文化营造项目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4-04-02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漯河益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姬石镇社工站

一、项目实施背景


时代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国家始终重视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宣扬,乃至创新。

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寄托在一个个国民身上,经受不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代代年轻人有必要担起与前人共守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姬石镇社工站经调研发现,姬石镇敬老院居住老人多属特困老人,人际交往单一,社会活动匮乏,急需心理慰藉及人文关怀,以提升特困集中供养老人的精神面貌。

姬石镇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了解甚少,尤其是困难家庭的孩子们对此类知识的欠缺更加明显,对于很多常见的文化物质,缺乏深入了解,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制作豆腐,对其制作过程知之甚少。   

为了加强当地居民及青少年对本地文化的学习了解,姬石镇社工站秉承老幼结合的互动方针,将有手艺的特困老人拉到台前,与儿童共同体验、传承传统文化——如手工制作豆腐其中的魅力,计划开展“非遗文化,今人共守”的文化传承活动,体验从无到有的成就感,获得心与心的联系。

二、项目基本信息



(一)运营机构


姬石镇社工站


(二)项目名称


“非遗文化 , 今人共守”非物质文化手工豆腐传承


(三)起止时间


2023年9月-2024年4月


(四)收益对象


示范区敬老院集中特困老人,姬石镇热爱传统文化青少年群体


(五)项目驻点辖区情况介绍


自姬石镇社工入驻姬石镇民政所以来,多次与敬老院负责人协商沟通,针对集中特困老人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取得了较大收益,在院长的支持下建设了豆腐坊,提出了“院办经济”的机制,对项目的推进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六)人员配备情况


姬石镇社工站负责项目筹备,敬老院提供物质平台,发展核心技术人员,使得项目得到持续化发展。


(七)项目金额

项目

分类

费用

数量

共计

总额

活动

豆子

200元

/

200

700元

纪念礼品

10元

20

200元

5元

20

100元

纪念品

10元

20

200元





三、需求及资源分析



(一)需求分析

姬石镇敬老院院民主要为集中特困与社会代养两类人群,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社交圈子狭窄,幸福指数低,缺乏自我价值及认同感,需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提升精神面貌。同时希望感受人文关怀,有亲人的探望。


(二)资源分析

姬石镇敬老院地理位置优越,院内有大面积种植区,饲养区,在姬石镇社工站入驻以来,精准服务,发掘老人特长,结合姬石镇养老服务体制,建设豆腐坊,是项目得以持续开展的基石。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借助项目平台,发掘老人潜能,链接学校资源,使得老人获得价值认同及幸福感,感受人文关怀,用自己的余辉照亮晚年生活。

同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文化,发展“研学”基地,让“老幼结合”落实下来,让更多的年轻力量注入,学习尊老爱老的传统文化,沿袭我国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一支有力量的社会组织。

(二)具体目标

1、加强姬石镇敬老院社区文化营造,形成非物质文化传承组织。

2、为青少年提供学习非物质文化知识的平台,提升文化传承意识。

3、发展敬老院“院办经济”,打造一支有效的豆腐工作坊。

4、打造“研学基地”,与校方协商后期的服务项目,为孩子提供户外拓展平台。

(三)输出目标(可量化)

1、参加活动的85%的青少年能收获知识积累。

2、使得老人获得精神满足及认同感,提升人文关怀需求。

3、为姬石镇敬老院社区打造一支系统有效的豆腐工作坊,形成长效机制。

4、有效形成“社区文化营造”成果,获得长久的心理慰藉。

五、服务理论


(一)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在服务计划中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互动、共同参与,瞬间拍照留念等,联动社会及社区资源,为示范区特困老人及青少年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平台,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推进特困老人及青少年群体精神文化面貌,达到社区文化营造的目的。

六、服务内容


完善民政养老体系建设,发展“院办经济”,深度挖掘老人潜能,形成一支有效的队伍,凝聚星星力量。传承非物质文化,引入年轻力量,链接学校资源,以“教育,学习,传承”为一体的社区文化营造,多元化的服务,打造姬石镇社工站知名度。

七、预期成效


(一)项目预期指标产出及收益人群

预期达到双收益,多元化的项目机制,院方可以节约生活开支;老人获得价值认同感,得到人文关怀;青少年获得文化研学机会。


二)项目愿景

1、打造一支有收益的,可长久持续发展的社区组织。

2、形成独特有创收的社区文化,形成“院办经济”。

3、发展组建有文化教育意义的“研学基地”。

八、实施计划


(一)考察调研阶段


姬石镇社工站与敬老院管理人员进行活动细节咨询,掌握磨豆腐程序及经济需求状况,并对本项目实施过程注意事项做好详细记录,有效建立豆腐坊基地。

(二)活动推进阶段

1、尝试运行(10月1号-11月15号)

姬石镇社工站孙美菊提前做好活动资料,学习手工豆腐发展背景,通过“社区活动”的形式,组织敬老院院民进行一次磨豆腐试验,进行前期查缺补漏,逐步做好活动方案。

2、传承学习 (11月16号-12月30号)

姬石镇社工站孙美菊、申久会以“老幼结合,文化传承”为活动切入点,邀请适龄青少年参观学习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手工豆腐的发展史,使得组员建立学习兴趣,并举办 “自己动手更快乐”活动环节,使活动更加有趣,提升组员的参与积极性。

3、形成机制,有效生产 (1月1号-2月30号)

通过多次活动,豆腐坊成员组织更加有效,青少年群体的加入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承学习,有效加强了对特困老人的人文关怀,也提供了社区文化营造平台,同时也对敬老院院民生活上有了一定的经济帮扶。

4、文化营造 ,成功展示(3月1号)

经过前几期的文化学习,本次活动以“舌尖上的豆腐”为主题,使组员体验劳动成果,不仅有效展示了豆腐坊建设的成效,同时也提升了组员的自我认同感,更形象地检阅了活动效果。

经过几期的学习了解,组员身临其境感受文化气息,畅谈对非物质文化的理解。

敬老院豆腐坊的建设及有效运营不仅在物质上为敬老院带来可观的帮扶,同时也提升了老人的自我认同,文化精神需求,并将文化传扬下去,滋润每一代人。

九、分工安排及困难应对


(一)人员分工


阶段

具体服务计划

时间安排

内容

负责人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前期筹备

场地考察

孙美菊







活动筹备

孙美菊







人员组织

申久会







宣传招募志愿者及爱心人士

申久会







活动开展阶段

拍照

申久会







文化传承主持宣讲

孙美菊,志愿者







老幼结合,互动

申久会







剪辑及宣传

申久会







形成运营团队

形成院办经济条文

孙美菊







完整体系建设

孙美菊






完成验收

孙美菊








(二)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困难预估

解决策略

初期阶段,参与力度弱,积极性差

与院方分析利益关系,并由民政支持

因上学情况,青少年的参与性不强

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开导,劝说参与活动,提升学校活动影响力

活动现场秩序的问题

因为活动程序繁琐,活动现场易出现混乱,需要提前招募志愿者,提前做好场地安全考察

遇到天气问题

提前关注天气预报,遇到雨、雪及高温 天气时,提前告知相关人员及服务对象,并约定改定时间

十、服务成效比对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姬石镇敬老院特困老人已经可以自发地各司其职磨豆腐了,劳动的老人焕发出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的时刻变得更多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状态影响着身边其他的老人也心情愉悦,这也让社工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