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科老中医对五苓散的妙用

 百草堂图书馆 2024-04-02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祁宝玉,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曾先后师从中医名家唐亮臣、韦文贵、唐由之门下,深得真传,对治多种眼科疑难重症,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擅长整体辨证论治眼科疾病,如老年眼底疾病、眼底出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肌麻痹、色素膜炎、视神经委缩、单纯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角膜病等。

图片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白术、茯苓、泽泻、桂枝5味药组成。用治太阳病,发汗后,汗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即水逆证。本方有利湿之效,后世医家治湿病多以五苓散加减,用之多有效。

陆南山老中医认为,单纯性青光眼即与水湿上泛致使眼压升高有关,故以五苓散加减,组成“平肝健脾利湿方”,用于治疗早期宽角型青光眼(即慢性单纯型青光眼)之眼压偏高。还可以用于治疗青光眼头痛,呕吐而渴欲思饮者。在眼科专著中,明以前多注重眼的局部辨病,故祛湿法仅局限于外障眼病,如胞虚如球,状若鱼胞,而内障仅见于云雾移睛,其他则很少应用。如茯苓泻湿汤(《原机启微》)用来治疳积上目,除湿汤(《眼科纂要》)用来治疗睑缘赤烂,猪苓散(《银海精微》)用来治疗云雾移睛。这些方剂多从六淫中湿邪外侵着眼。清代顾锡在治湿方面虽有发挥,也多局限在外障而无内障,只提及瞳神呆钝、色淡、昏暗无光与内湿有关。

由于现代眼科检测仪器引进了中医眼科,使望诊得到了延伸。祛湿法在中医眼科治疗方面,不但用于外障,而且内障眼病(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造成的“内湿”)也多被使用,如开角型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及视神经水肿等,故五苓散在眼病治疗中大有用武之地。

祁老使用五苓散治疗眼病,以辨病为主,但也不忽视辨证,以五苓散为基础,再根据辨证结果伍入相应的药物。另一点是对方中的桂枝用法,因桂枝不在祛湿药物中,但为了使湿邪五苓散中桂枝,既可温扶脾阳用以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痰饮蓄水证的必备品。




















图片
病案举例
图片
图片
案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案
图片

车某,男,32岁,2006年10月15日就诊。

左眼曾患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经治已愈。于4个月前复发,曾于某医院治疗数月不效,建议用激光治疗,患者不愿接受,故请中医治疗。检查:远视力右眼1.2,左眼0.4,双外眼(-),右眼眼底正常,左眼散瞳检查,视盘颜色正常,边界清晰,黄斑区中心凹不见,夹杂色素,有一2.5PD大小盘状光晕。眼底荧光造影示,黄斑区有墨渍样向四周扩张的渗漏点。诊断为左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复发)。脉濡弱,苔薄白。便偏软,纳可。此为水湿上泛,治宜五苓散加味。

处方:猪苓、茯苓各15g,炒白术10g,泽泻10g,桂枝4g,炒薏苡仁20g。7剂,水煎,分早晚饭后服。

二诊:服药后症不减,左眼视力0.4,眼底仍有水肿。此系脾虚失健,不能运湿,且水肿已逾四月,上方加黄芪、生姜、大枣以健脾益气。7剂,水煎服。

三诊:纳呆、便溏、乏力症状减轻,视物仍发暗变小。左眼视力0.8,眼底黄斑水肿减轻,水肿区隐见黄白色沉着物,舌脉同前。上方加三七3g,石斛10g,7剂,水煎服。

四诊:全身无不适,舌脉同前,左眼视力1.0,眼底黄斑中心凹水肿基本消退,硬性渗出物呈白色小点且色素紊乱。上方加象贝、清半夏以化结软坚。14剂,水煎服。

五诊:全身无不适,左眼视力1.2,眼底中心凹可见,水肿消失,仅见色素紊乱,嘱继服前药7剂后,改为早晚口服明目地黄丸各1丸,午后服参苓白术丸1袋。注意节省目力,戒辛辣厚味。

半年后复查视力1.2,眼底如常。

图片
图片
案2 眼睑血管性水肿案
图片

宋某,女,40岁。2000年2月20日就诊。

双眼肿胀,晨起明显,不痛,不影响视力。检查:双眼视力(远)1.0,上下双眼睑肿胀,皮色发白,扪之微凉,光亮紧绷,双睑结膜两眦充血,有少许滤泡,球结膜(-),角膜透明,前房(-),瞳孔对光反应存在,眼压Tn。散瞳眼底视盘色偏淡,视网膜血管(-),网膜无渗出,双中心凹光反射可见。诊断为双眼睑非炎性水肿。建议做头颅CT检查,内科排除心肾病变后再诊。

二诊:内科会诊排除心肾病变,头颅CT检查结构正常。询问病史,患者春节前后家务繁忙,饮食欠规律,睡眠不佳,月事正常,偶有白带,便软,体乏,脉缓,苔净舌淡。此系脾虚不运,湿邪上泛,侵及肉轮,属眼睑血管性水肿,治当健脾利湿,兼以温阳利肺,取五苓散加味。

处方:猪苓15g,茯苓12g,炒白术10g,泽泻10g,桂枝5g,炒薏苡仁20g,防风、防己各8g,桔梗6g,杏仁10g。7剂,水煎服。药渣不弃,乘热湿敷双睑,以助药力。

三诊:服药后体乏无力减轻,便仍软,饮食可,眼睑水肿稍减,脉舌同前,上方加山药、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功。14剂,服法同前。

四诊:全身不适症减,双睑皮肤肿消,隐见皱褶,眼睑开合自如,上方再进10剂。

五诊:双眼睑肿消如常人,全身无不适,脉濡,舌苔薄白,质淡。停服汤剂,改服参苓白术丸早晚饭后各1袋,以巩固疗效。

图片
图片
案3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图片

李某,男,37岁。1972年4月5日初诊。

5个月前,因视疲劳伴头痛,经某医院诊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当时眼压超过30mmHg,给予1%毛果芸香碱点眼,眼压下降不明显,改用2%毛果芸香碱,并口服乙酰唑胺(早晚各250mg),眼压降至20mmHg以下,但不能停药,至今仍局部用1%毛果芸香碱,每日3次,口服乙酰唑胺250mg。因点缩瞳药后瞳孔缩小而影响视力,口服药后出现手麻不适,故请中医诊治。

检查:矫正双眼远视力1.0,近1.0,双角膜透明,前房不浅,瞳孔小(药物性),眼底因瞳孔小,隐见视盘血管偏向鼻侧,凹陷,C/D为0.5,不深,房角为开角。诊断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屈光不正。看书多则有偏头痛且视疲劳,大便稍软,睡眠尚可。脉濡,苔薄白,质偏淡。患者已婚,夫妻和谐,现有男孩一名,经济尚可,平素性情平缓,不易激动,唯编辑工作紧张。此系脾虚水湿不运,上凌目窍而致,治当健脾利湿为主,以五苓散加味。

处方:猪苓、茯苓各12g,炒白术10g,桂枝5g,泽泻10g,山药15g,陈皮8g,石斛10g。7剂,水煎服。局部点1%毛果芸香碱,口服乙酰唑胺125mg,早晚各1次。

二诊:服药后,全身无不适,视疲劳改善,已无头痛,眼压20.55mmHg。原方再服7剂。乙酰唑胺改为125mg,每日1次。

三诊:眼压降至17.35mmHg,全身无不适,大便已成形,视疲劳已除。嘱停服乙酰唑胺,点药及汤剂同前。

四诊:全身无不适,眼压正常,嘱改用0.5%毛果芸香碱点眼,每日3次,注意劳逸结合,上方一剂分两日服。

半年后来诊,全身无不适,眼压正常。日常工作偶尔加班,也无不适,每日仅点0.5%毛果芸香碱一次。嘱停服汤剂,上午服明目地黄丸1丸,晚饭后服参苓白术丸1袋,眼药水仍遵前医嘱,定期复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