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杜甫的四首清明诗

 慢老师 2024-04-03 发布于上海

杜甫的集子里,题目和句子中含“清明”的诗有四首,都作于晚年。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767年)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秦地将寒食称之为“熟食”,因寒食不生火,吃的是熟食。宗文宗武是杜甫的孩子。此时杜甫在夔州。首联写自己病、羁旅、国家动荡,和同年《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类似。颔联、颈联写自己家乡在洛,遥想先人,无法回去祭扫。尾联写孩子一天天长大,似催我老去,不胜悲哀。

清明二首 其一 (769年)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首句写寒食生新火,春色秀丽。“绣羽衔花”句是指漂亮的鸟儿在花丛中飞舞,但“快乐是他们的”,“红颜骑竹”应该是说少女们荡秋千,这和我也没有关系。“胡童结束”指北方少数民族装束,“楚女腰肢”借指楚地女子的装束,这一年杜甫从岳州到南岳,进入楚地,北方的服饰见得少了,南方的服饰见得多了。既然到楚地,就想到两个人。一是定王刘发,一是贾谊贾太傅,定王城现在找不到了,但是贾谊故居的井还在。焦举,可能是周举,太原旧俗,寒食禁火一月,百姓苦不堪言,周举为太守时,体恤民情,改为禁火三日。但是这样的好事,杜甫也沾不到,因为舟船之中,难有熟食。严君卖卜,指严君平在成都,算卦为生,每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就闭门读书。钟鼎,指钟鸣鼎食,富贵人家;山林,指隐逸山野,各有天性,也各有天命。显然,杜甫这时候放弃了功名的追逐,“浊醪粗饭”过自己的日子。

其二 (769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首句杜甫写自己一生,东西漂泊,现在右臂瘫痪耳朵半聋。因右臂偏枯,所以只能用左手,又用“左书右息”的典故,左手写字右手阻止,比喻一事无成。在寂静的孤舟中留下两行眼泪,抱病在床一事无成。十年,指杜甫入蜀到现在十年,清明应该踢蹴鞠、打秋千,我却带着孩子颠沛十年,行程万里,荆楚之地的清明习俗和长安的习俗相同。旅雁,北归的大雁,他们飞上云端回到边塞故地,家人在用枫树生火做饭。秦城、汉主,都是用以前的朝代代指当下。长安的楼阁如在烟花里一样,奇瑰高峻的山河早应万紫千红。末一句回到自己,春天春水聚集,洞庭湖变得开阔了,白萍花让我这白头翁忧愁至极。


清明(770年)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齧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公元770年,杜甫的最后一年,此时在长沙。起首两句写长沙人争相出门踏青赏景,朱蹄和齧膝都是指漂亮的马。时值清明,杜甫也和众人一样,去踏青赏春。大家都喜欢去湘西寺,即岳麓山道林寺,军中的将军也来了。马援、葛强带着军人,这四句写这些将军游览春色,日暮回程。杜甫就联想到“古时丧乱”,历历在目,今日人世悲欢,也都是暂时的。弟侄后辈还活着,但由于战乱,无法通信,而杜甫自己也因为战乱而流寓于此。古有上巳,在三月三,祓除衅浴,除灾驱邪,与清明时节相近。也许杜甫是年老体衰,一天下来已经吃不消了,所以说“逢迎少壮非吾道”,但是清明时节,又总归要出来走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