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康复中的一些“悖论”

 物理治疗_PT 2024-04-03 发布于河南
在学习对疼痛和功能障碍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我们有些时候会自相矛盾。在我看来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对于基本的解剖,以及关节的功能没有贴近真实的掌握。(从底层找原因)

2、对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出现了问题。(从操作应用找原因。

接下里我会通过两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两种问题。但并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有对于能力的提高。

案例1:从底层找原因
直接与骶骨相连接的韧带有:
1、骶结节韧带(STL):外侧束(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内侧束(尾骨→坐骨结节),上束(髂后上棘→尾骨),4块肌肉直接附着:股二头肌长头、臀大肌、多裂肌、梨状肌。可限制骶骨前旋和髋骨后旋。
2、骶棘韧带:骶骨、尾骨侧面→坐骨嵴(棘),呈薄的三角切迹。可限制髋骨后旋和骶骨“点头”作用。
3、骶髂背侧长韧带:骶骨中外侧→髂后上棘处,同时与胸腰筋膜、多裂肌、竖脊肌相连。可限制骶骨反点头和髋骨前旋。
另一种对于骶髂关节周围韧带的描述
1、骶结节韧带(STL):起自髂后上棘、骶骨下部和尾骨的外侧缘上部,斜向外下方,跨过骶棘韧带的后方,止于坐骨结节内侧缘的韧带。(百度百科)可限制骶骨前旋和髋骨后旋。
2、骶棘韧带: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起自骶、尾骨的外侧缘,呈三角形,止于坐骨棘的韧带。其起始部被骶结节韧带所遮掩。(百度百科)可限制骶骨前旋和髋骨后旋。
3、骶髂外侧韧带:呈“人”字形分布在骶髂关节后方,分为骶髂背侧长韧带和骶髂背侧短韧带,是骶髂关节唯一可限制骶骨反点头和髋骨前旋。
这两种对于骶髂关节周围的描述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去伪存真,诊断和治疗也就不一样了。
案例2:从操作应用找原因

观点一:
懒散坐姿时,骨盆后倾,双侧坐骨结节和尾骨同时着力,重力作用下,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尾骨肌张力增大(图中黄色箭头显示坐骨结节、骶尾骨同时受力)。
观点二:
如果是这种情况,尾骨尖受力,骶骨的运动是将要后旋(反点头),张力增大的组织是骶髂外侧韧带。重力作用下,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尾骨肌张力减小。
如果这样考虑:懒散坐姿时,双侧的髂骨后旋,骶骨也后旋。但是髂骨的后旋更多,那骶骨就相对髂骨做前旋(点头)的动作,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张力过大引起疼痛。
但是具体骶髂之间如何的相对运动,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进行判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