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兆锁|关于清明

 文乡枞阳 2024-04-03 发布于安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站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所以清明节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
清明时节,清是什么,明又是什么?清是清廉、清白、清静;明是明理、明事、明法。清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却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样一想,很多事情就会淡然。当你明白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便豁然开朗,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形式上的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也是教育。而此节更像是一种精神!它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却与其他的纯粹节气又有所不同,它是我们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踏青扫墓,寒食焚香,但是又有多少现代人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呢?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也是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这一节气,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仲春与暮春之交)两种说法,这近20天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利、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