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闭关锁国”的清朝,为什么会那么热衷搞博览会?

 细雨青衫 2024-04-03 发布于重庆

01西方博览会在中国的传入

现在我们通用的博览会一词,实际是由日文转译而来,英文称之为“exposition”或“exhibition”,近代传入国内时亦称为“赛会”。博览会滥觞于欧洲,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自1756年英国“技术与商工业奖励协会”首创“博览会”后,各国随即竞相仿行,到19世纪上半叶,举办博览会已蔚然成风。1851年,英国为了展示强盛的国力,举行了“万国工业博览会”,这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的博览会。

会场水晶宫以三十万块玻璃,六千根铁梁造成,堪称当时科技的代表,在5个多月的展会期间吸引了超过六百万人参观,此后百余年,“万国博览会”不仅成为各国商品、技术、资金、知识的汇集地,更是各国炫耀富强,展示国力的竞技场。

Image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会场——“水晶宫”)

近代博览会于19世纪下半叶传入中国,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近代博览会的基本涵义包括展览观摩,奖励比赛和推广销路三方面。

传入初始,由于缺乏经验,认识不足及固有的偏见,清廷当局者对博览会是持疑惧的态度,特别是在赛品免税、成本亏折等问题上有所犹疑。对于博览会的认识上,当局者也有误解,认为是展览稀奇古怪之物,多称呼为“聚珍会”、“赛珍会”、“赛奇会”、“炫奇会”等,隐约间流露出对“奇技淫巧”的鄙薄之意,因而对待参会多持消极被动的态度。

但到了1890年代中期以后,时人已对博览会有了相对正确的认识,逐渐取消称谓中的“珍”、“奇”等字,而称之为“赛会”,清廷当局也慢慢接受,并看到博览会对经济交流和繁荣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改为主动参与其中。据有关学者统计,从1866年清廷总理衙门首度受邀参加法国巴黎博览会起,至1911年清廷覆灭,46年间中国共计收到超过80次以上的参会邀请,参加万国博览会可谓是清廷的重要外交活动之一。

Image

(1867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中国区全貌)

Image

(1876年费城万国博览会中国展区)

Image

(1885年安特卫普万国博览会的清朝店铺)

02博览会在国内的发展

在派遣官商出洋参与赛会的同时,清政府更进一步在国内倡办商品陈列所、考工厂、劝工会、劝业会等各种形式的场馆组织,以刺激工商业发展,繁荣经济。

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率先在天津施行新政,为振兴实业,特委派周学熙总办直隶工艺总局,于1904年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商品展览馆——考工厂,考工厂以“开通民智,提倡工商业之进步”为宗旨,专门陈列各类工商业品以供民众游览。1906年,农工商部开设京师劝工陈列所,“专供陈列中国自制各货供人观览”。随后全国各省会及通商大埠纷纷效仿,建立专馆陈列本地的农工商产品。

Image

(袁世凯在天津创办的劝业会场)

Image

(劝业会场内设的劝工陈列所(考工厂))

除建立场馆以供陈列商品外,各地还仿效博览会办立起地方性赛会,其中以直隶、湖北、江苏等省的赛会较为突出。

1907年,天津商务总会举办“商业劝工会”,以疏通市面,开拓商品销路,该会于3月20日至4月19日举办,一个月间各地客商积极参与,共报送进出口货物298200余件,地方官府对所售货物免除二成釐税银约八千余两,最终积货赖以疏通,工商业得到促进,地方政府还得到三万余两的税收,可谓一举三得。

1909年,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昌发起“武汉劝业奖进会”,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地方性博览会,该会设立五类陈列室以展览本省工商产品,并设立直隶、湖南、上海、宁波4馆及汉阳铁厂、劝工院等7个特别陈列室,起到了“奖励本省之工商业,而助其发达进步”的作用。

Image

(陈夔龙)

03南洋劝业会——清末博览会的高峰

国内的“赛会热”在1910年南洋劝业会期间达到了沸点。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筹办南洋劝业会,得到清廷同意,随后举办工作进入了长期的筹备阶段。在开会之前,两江所属各府分别举办了39个物产展览会专门展陈地方土特产,并择优参赛,其他各省也纷纷成立协赞会、物产会,展览产品并择优送往南京参赛。连南洋群岛的泗水、爪哇、巴达维亚和新加坡等地华侨也创办了出品协会。

Image

(南洋劝业会入口牌坊)

与以往各地所举办的各类赛会不同,南洋劝业会可以说是集全国各地赛会精华而召开,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

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6月5日在南京开幕,会场占地700余亩,除两江所设9个展览馆和1个劝工场外,又设暨南馆1所用以陈列南洋华侨出品,参考馆3所用以展出英、美、德等国产品,各省还自建陈列馆14所展陈本地产品,此外还辟有3个专门实业馆和3个特别馆。

据记载,参赛物品仅两江地区物产就达到了100万件。赛会预算支出70万两,结果溢支银10万辆,商本受亏约20万两。南洋劝业会举各地之力,历经大量筹备工作,举办历时半年之久,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从盈利角度来看,它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博览会。

Image

(南洋劝业会场位置图)

南洋劝业会颇为惨淡的结局,使清末中国掀起的赛会热逐渐降温并跌入波谷,但中国博览会事业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滞,相反,博览会在国内持续发展,并见证着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体现着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发生的深刻变化。

参考文献: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马敏:《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

赵祐志:《跃上国际舞台:清季中国参加万国博览会之研究(1866-1911)》,《“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97年第25期

乔兆红:《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的流变》,《学术月刊》2007年第7期

马敏:《博览会与近代中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史研究》,《理论月刊》2014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