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朱理学

 金 刚 狼 2024-04-03 发布于江西

    全性保真,绝仁义,回归自然、“身重物轻,无为而治”“贵己”、“为我”。“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既不能“损一毫而利天下”,也不能“悉天下奉一身”。

不能为贪羡“寿”、“名”、“位”、“货”所累。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道之真,以持身;其余绪,以为国家”“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君人南面之术”的黄老帝王学说就是代表虚无的“无极图”(老庄派的虚无学说),代表实有的“有极图”(杨朱的贵己学说)。论生死、轻富贵。贵生重己。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义不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六欲皆得其宜”人生在世界上,最好是“全生”,其次是“亏生”,再其次是“死”,“迫生”是不如“死”的。

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生命,生难遇而死易及,这短促的一生,应当万分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不要使他受到损害,去则不复再来。

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生死存亡之本也。(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或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眼、耳、鼻、舌、身、意或者生、死、耳、目、口、鼻) 。

外地入侵,共御外辱,这个仍旧是贵家贵生。此时讲究牺牲或者团结,于全生并无矛盾。“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为再次,“迫生”不如死,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全生亏生皆无可能,所以从容赴死。且迫生之徒(汉奸走狗、屈辱求生之人),在杨朱看来,是活着不如死了好的。

杨子学说,最主要针对的不是外地入侵的特殊情况。而是封建制度地主阶级掌控天下的情况下,个人在政权面前、在国家机器面前、在这个系统群体内部 应该以怎样的优先级看自身、家、国、天下的轻重贵贱。时至今日,我们常说的,也是家国天下,家国情怀,家国同构,而非国家同构,家始终是在前的。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生死存亡之本也。”(情欲)

“倕,至巧也,人不爱倕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足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重己)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为。”(贵生)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本生)

“身者,所为也;天下者,所以为也;审(所为)所以为,而轻重得矣。”(审为)

“轻物”并不是无条件的把感官情欲加以全部否定,而是有条件的加以适当的节制,“故圣人必先适欲”(重己),在这里,杨朱派的学说不是如孟子说的邪说,也不是一般人说的纵欲主义。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所谓全性,即顺应自然之性,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满足生命就够了,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为外物伤生。

所谓保真,就是保持自然所赋予我身之真性,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馀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生)之斧。”(本生)道教义理,首重“生”字,反复演说求生、好生、乐生、重生、贵生、养生、长生之道。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本生)“公乃生,生乃大”,“道大、天大、地大、生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居其一焉”,“多知浮华,不知守道全身,寿尽辄穷;数数,非一也。不如学生”。

“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重己)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瞻,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虽有彭祖,犹不能为也。”(情欲)

“道人谋生,不谋于名”“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一切含气,莫不贵生,生为天地之大德,德莫过于长生”。“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

全性保真”是道教清修派的基本守则。道教认为人之“性”有天赋之性与气质之性,“命”有形气之命与分定之命,“全性”所指的“性”腹是指天赋于人的纯真、善良、朴质之心性。《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  

养性才能立命,性成始能命立。性之造化系乎心,性受心役,故“全性”即保全天赋纯真善良的心性。修道折基本途径就在于全先天之善性、保先天之真性。只有全性保真,才能长生。

“长生之本,惟善为基。人生天地间各成其性。……夫明者伏其性以延命,暗者恣其欲以伤性。性者命之原,命者生之根,勉而修之。所以营生以养其性,守神以善其命。”(《集仙箓》。

道教的全真派,尤以“全性保真”为其宗旨。虽言性命双修,而实以修性为主。

理性如调琴弦,紧则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可矣。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矣。调炼真性者,体此二法,论超三界”。

夫吾道以开通为基,以见性为体,以养命为用,以谦和为德,以卑退为行,以守分为功。久久积成,天光内发,真气冲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神在则人,神去则尸,盖由嗜欲乱心,不能忘色味之适。夫修其道者,在适而无累,和而常通”。“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士能遗物,乃可议生。生本无邪,为物所婴,久久易志,志欲外,无能守以道为贵生”。

道教贵“守和”,提倡“九守”,即守和、守神、守气、守仁、守简、守易、守清、守盈、守弱,所讲教义,主要便是不以外物而累形伤生。轻天下即神无累,细万物而心不惑,齐死生即意不慑,同变化即明不眩。无为即无累,无累之人,以天下为量。

势厚利,人之所贪也,比之身即贱。故圣人食足以充虚接气,衣足以盖形蔽寒,适情辞余,不贪多积。故知养生之和者,即不可悬以利;通乎外内之府者,不可诱以势。无外之外至大,无内之内至贵”。

古之道者,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性有弗欲而不拘,心有弗乐而不有,无益于情者不以累德,不便于性者不以滑和,纵身肆意,度制可以为天下仪。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游,适情而行。馀天下而弗有,委万物而弗利,岂为贵贱贫富失其性命哉。

“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苇;饮河满腹,兽不郄于洪波。

外求诸物,内明诸己,己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当,不任非当之事,事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毙于形神。身且不安,何情及道?于生无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馀者亦须舍之,财有害气,积则伤人,虽少犹累,而况多乎?”。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在出身,与道同久。

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非效众人行善,非行仁义,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爱欲,万物即利来,常淡泊无为,大道归也。

修于身,其德乃真。君子立身,道德为任,清净为师,太和为友,为玄为默,与道穷极,治于根本,求于未兆,为善者自赏,为恶者自刑,故不争无不胜,不言无不应。”

廉洁清贞的人,犹如污辱的样子;盛德圆满的人,犹如德行不足的样子。虎豹之皮华贵而有文采,所以成为人们围猎的目标;猕猴窜跳敏捷,身上总带着绳索;狗能捉狐狸,所以项圈不离脖颈。精明强干的人与这三种动物有什么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