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谋与契约的对立——历史故事中的文化冲突

 终身跨界 2024-04-04 发布于安徽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979篇原创内容,2024年第26篇。
本篇的主题是权谋与契约的对立——历史故事中的文化冲突。
前几天看到一则历史故事,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故事关于李鸿章和英国人戈登:
李鸿章是晚重臣,是我所在城市合肥的近代名人。戈登是英国人,是一名雇佣军头领。他们之间在一件事上,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当时太平天国的军队占领了苏州,戒备森严,易守难攻。
李鸿章就和戈登商量对策,如何攻下苏州城。
李鸿章主张从内部攻破,很快买通了守城的八位主将。双方签字画押,约定时间,由主将斩杀主帅,开城门,放淮军入城。
李鸿章对这八位将领封官许愿自然不在话下。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约定的日子。八位主将顺利斩杀主帅,提着首级来到了李鸿章的帐下,来报喜和领取奖赏。
而李鸿章实际上预备了很多刀斧手,杀了这八位主将。
这件事引起了戈登极大的愤怒。他觉得既然谈好了,他们完成了任务,原本要给奖赏,要给官职。怎么能把他们杀了?
而李鸿章不以为然,他认为当时势不在己方,如果不杀他们,万一太平军反手,会把自己杀了。朝廷也高度支持和赞扬李鸿章这么做,连最后一个圣贤曾国藩也对李鸿章此举赞不绝口。
戈登却觉得李鸿章违背了诺言和契约,完全不能接受。
这里的冲突是什么?
且不说李鸿章,曾国藩是国人高高捧起的理学大师,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最高水准。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李鸿章这么做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而戈登作为一名英国雇佣军头领,说难听点,就是一名土匪头子,并不是英国贵族、绅士,也不是大学问家、道德楷模,道德水准应该是在平均线以下,甚至是最低的。因为雇佣军的工作,就是谁出钱,为谁打仗,没有善恶、正反的取舍。
但就是戈登这样的身份,却不能接受李鸿章的做法。
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和世界普通观点之间的矛盾和反差。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讲究的是权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的权谋更厉害,谁就是规则制定者,谁就代表正义,谁就书写历史。
而在英国的文化,以及英国可以代表的当时世界文化,契约精神是高于一切的,这是他们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任何人都不能打破。
代表着中国这样的传统和历史最高峰的,当推三国演义。作为一本传世千年的小说,以最大程度的戏剧性,把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描写的淋漓尽致。成功入选中国传统四大名著。
把这个故事套入三国演义的小说当中,就会发现,如果李鸿章没有杀掉八位将领,说不定八位将领还真有可能被太平天国再度策反,无非是许以更高的回报,他们会把李鸿章一众杀得片甲不留。类似的情节,在三国中简直不胜枚举。
且不说李鸿章这么做是不是对的,这可能是在过去的中国生存的法则。戈登哪里会懂,自然不能接受。
在中国的社会中,不是没有人坚守承诺,结果很容易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并且往往最终以生命为代价。
说句不一定对的话,我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某一方面原因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是契约和信仰文明的产物,教会了党员们舍身取义、为国捐躯,而不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果多几个叛徒,革命的道路还会更曲折。
从文明的角度,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当中,尽是糟粕,但却被选为名著,被很多囫囵吞枣的普通人奉为历史真实和处事宝典。这个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呢?
回到现实中,这样的文化还有多大程度留存在我们的社会和人们心中?
想到这里,脑海中不禁浮现了许多联想。
能说的包括各种商业欺诈和不诚信,每年的315晚会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诚实守信,是商业社会发展的基石。
包括资本市场的各种欺诈,是商业欺诈的延续。
包括在一些事件上,其他国家的人会怎么看待我们。某些时候,会不会有戈登类似的感受?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朋友会想到什么。
最后还是要声明,完全无意于否定传统文化,而仅仅是一种视角和思考。其他国家并不是就不存在不诚信和欺诈,更不是哪里都好。
作者简介:原国企员工;现居合肥,独立管理咨询顾问,跨学科终身学习者,公众号作者,原创音乐人(网易云、QQ音乐:庐山面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