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④《公孙丑下》:舍我其谁?

 三个石头读书 2024-04-04 发布于广东

在现实中,失意的人要真正振作起来,有一个办法,就是去看史书,因为历史从来都不是沉睡的知识,而是每个人当下生活力量的源泉,都在不停地对现实起作用。

—— 张定浩《孟子读法》    

相关文章:

继续跟随《孟子读法》学习《孟子·公孙丑下》。

上一章和公孙丑谈“政事”,这一章则开始谈军事。

同样,本篇仍然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金句名言,包括——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舍我其谁,此一时彼一时。

1

得道者多助

第一篇就是《得道者多助》,是中学要求背诵的课文之一。

其实他表面在谈军事,实际上还是在谈军事背后的政治,因为仁义之心、民心所向才是军事胜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即使是在《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兵家五要,其中排第一的“道”,也是指民心所向和师出有名。


都是谈军事,孙子是“细节决定成败”,他在《孙子兵法》中更强调的重点是“天”、“地”、“将”、“法”,而孟子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对任何事物都只取本源,“先立乎其大者”,这也正是儒家最激发人心的地方。

得道者多助,这是孟子的发挥,更是谈军事背后的政治。作者在《孟子读法》中说这里的“道”并非一个外在的正义,而是每个人内在的仁义之心。

这一点没能很好地理解,有一点存疑。也许作者认为某些场景下,外在的正义和内在的仁义还是有不一致的,这个疑惑以后再解开吧。

2

君子不可以货取

齐、宋、薛的国君都赠送礼金给孟子,孟子有的接受了,有的没有接受。于是,他的弟子陈臻就说夫子如果收是对,那不收就是非;如果收是非,那不收才是对吧?

但其实它们背后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在宋国,是作为行路盘缠相送;在薛国,是作为购置防卫兵器的费用。可以说都是义理之中。但在齐国,这两种合乎义理的理由都不存在,“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货,是收买、贿赂的意思,没有合适的理由收礼金,这礼金就成了贿赂,君子如何可以被人贿赂呢?


这里弟子陈臻的做法过于教条了,只看到了形式上的“二元论”,而孟子则看到了背后的“义理”,他是通过义理来明是非。

孟子就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所以该怎么做就是自然而然的决定了。

我们很多时候,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Dilemma)时,看似局面纷繁复杂,难以决策,这个时候,就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很多事情就游刃而解了。

3

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这一节很精彩。

孟子不得不离开齐国后,学生充虞在路上看到孟子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于是引用孟子平时所说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来加以劝慰。然而,孟子回应说,虽然平时这么讲,但时势不同,心境也会有所不同。

这就是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孟子指出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时势来看,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他还有谁能够担当起平治天下的重任呢?

所以说出这句“舍我其谁”。

读道家庄子的著作,总是看到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的一种通透。

但是读到孟子这些文字,又总是感到儒家那一种胸怀家国天下苍生的悲悯,以及那舍我其谁的气概。

“舍我其谁”,既是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豪迈,也隐含一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这就是儒家的风骨。

三个石头

2024.3.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