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的背后是肺寒,一个中成药,横扫肺中的寒与湿,寒湿没有了,痰浊不见了,咳嗽就好了....

 爱是甜言 2024-04-05 发布于河南

图片图片

这两天,咳嗽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你去细细一打听,会听到一个久违的名字。
没错,百日咳!
中医又叫疫咳或鹭鸶咳。鹭鸶(又叫鸬鹚)也就是会捉鱼的鸟,它叫的声音就跟小孩百日咳的声音一样,所以中医管百日咳也叫鸬鹚咳。百日咳多发于冬末春初,感染性很强。用一传十,十传百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小到婴幼儿,大到我们成年人都是易感人群。
有一个中成药,叫作鹭鸶咯丸,正是治疗百日咳的不二首选。
鹭鸶咳丸:麻黄12g,苦杏仁60g,石膏60g,甘草12g,细辛6g,炒紫苏子60g,炒芥子12g,炒牛旁子30g,瓜蒌皮60g,射干30g,青黛30g ,蛤壳60g,天花粉60g,栀子(姜炙)60g,人工牛黄5g。 
制法:以上十五味,除人工牛黄外,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将人工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0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与主治:宣肺、化痰、止咳。用于痰浊阻肺所致的顿咳、咳嗽,症见咳嗽阵作、痰鸣气促、咽干声哑;百日咳见上述证候者。
百日咳的产生,很大一个原因,是身体本身肺内就有很多痰湿。痰湿受到风邪的鼓动,两者共同作用,才最终引起了孩子“咳而且喘憋”的问题。
首先说下对付风邪的办法。
中医认为,辛辣的药材往往具有行散的特性。而这恰恰与风邪善于走窜的特性极为相似。麻黄辛温,入肺经,麻黄散风邪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打开腠理,通过出汗的方式,让邪气从毛孔排泄出去;另一种通过宣通肺气,让肺自己把躲藏在里面的邪气撵出来。
对付完风邪,下一步就是痰湿
苦杏仁、紫苏子、白芥子、牛蒡子、射干、瓜蒌皮、蛤壳、细辛、甘草,一大堆化痰的药,来清扫干净堆积在孩子肺内的痰湿
千寒易散一湿难除,痰湿这个东西,混在孩子的肺内,是个老油条了。单纯的用一味药或者两味药,想要把它拔除干净,根本不行。
白芥子利气消痰、牛蒡子宣肺祛痰,射干利咽化痰、瓜蒌皮和蛤壳宽胸化痰,共同把咽喉、气道内的痰,往下排,避免它们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苦杏仁、紫苏子和细辛,下气消痰,可以把肺内淤积的痰湿,变成大便、小便等东西,让其往下排,彻底排出体外,避免它们反复危害孩子的身体。
因为痰湿阻络,肺气不通,会导致孩子肺内郁闭大量的热邪所以百日咳的孩子和大人,常常会有面赤唇红、咽干咽痛、咽喉红肿、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红苔黄的情况。
这时我们用石膏、栀子、青黛、天花粉、牛黄来清除身体内的热邪。
石膏清肺泻火,栀子清烦除热,青黛清肝泻肺,牛黄清热解毒,天花粉清肺润燥。六药共用,将孩子肺中郁积的“热邪”,给清理干净。
注意:百日咳好转后,我们还要给孩子调理脾胃功能。因为脾为生痰之器,孩子肺内的痰湿,之所以会积攒的这么多,就是因为孩子平素脾虚严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