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新识新用 | 射干麻黄汤 ’倪海厦赞赏不已的治喘良方,专治咳喘久咳久喘百日咳覆杯而愈

 止语ny97bztzay 2024-04-0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国医大师刘渡舟老师说,本条论述寒饮的辩证论治。外受风寒,闭塞肺气,水饮内发,痰阻其气,气触其痰,故咳嗽喘急,喉中连连如水鸡之鸣。治以射干麻黄汤散寒宣肺,开气道 之痹。方中麻黄、细辛温经散寒,开肺化饮;款冬、紫菀温肺止咳;半夏、生姜涤痰降逆;射干开利咽喉气道;五味子酸收肺气,以监麻黄、细辛之散;大枣安中扶虚,调和诸药。
图片
01
【出处】












《金匮要略﹒肺痈肺瘘咳嗽上气病》篇。

02
【原文】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03
【组成】












射干9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g,五味子9g,大枣7枚,半夏9g。

04
【原方剂量】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9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05
【词解】












水鸡:即田鸡,水鸡声,是形容咳喘的痰鸣声连连不绝。

06
【功效】












散寒温肺,化痰平喘。

07
【主治】












外寒内饮,寒饮郁肺证。

08
【用法】












水煎服。先煎麻黄去上沫,下余药。

09
【用方指征】












咳嗽喘息,胸闷上气,喉中痰鸣,痰白,或有恶风寒,发热。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010
【传统方义】












射干、细辛、麻黄散寒温肺消痰,紫菀、款冬止咳平喘,生姜、半夏化痰降逆和胃,五味子敛肺固肾,大枣和中,调和诸药。

011
【现代新识】












本方为小青龙汤去芍药、甘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大枣组成。其药理及临床应用,可参见小青龙汤。

本方为治疗哮喘良方,历代医家对此均有发挥。现代有人将其总结为若干用方要点:痰多、咳重、胸闷、不渴;脉或弦、或滑、或濡,舌苔白腻或滑;喉中有水鸣音,不能平卧,卧则喘甚。

本方应用最多为咳喘,久咳、久喘、百日咳等。


012
【病案举例】












王某,女,62岁,初诊日期:1979年5月4日。

病情摘要:肺炎后患咳喘已10多年,1978年冬以来喘咳一直未缓解。上月底感冒后哮喘更甚。

现症:哮喘甚,喉中痰鸣,伴咳吐白痰量多,恶寒背冷,口中和,大便溏泄,日二三行,苔白微腻,脉弦细。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左肺有湿啰音。脉证合参,此为外寒内饮,合邪阻肺,治以散寒化饮,化痰降逆。

与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干10克,麻黄10克,桑白皮10克,干姜6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草10克,冬花10克,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

结果:

上药服三剂,喘平,咳吐白痰仍多,左肺偶闻干鸣,未闻湿啰音,上方继服6剂,7月17日随访,仅胸闷,吐少量白痰。

(摘自《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2:23)

013
【倪海厦说】












射干麻黄汤是小青龙的变方,跟小青龙很类似。小青龙汤专门治疗气喘“寒喘”用,射干麻黄汤专门治疗“寒饮”用。肺里面寒,如果是虚寒,就用甘草干姜汤。如果是寒中带点“水饮”就是射干麻黄汤证。什么叫做饮呢?饮就是已经有积水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症,如果只是饮,就是还没有溢出来的水气,跟“溢饮”不同,只是“水饮”,表示病人肺里水气很多,就好像一个碗里面有很多水气但是眼睛看不到。如果肺里面已经有积水,这时射干麻黄汤就没用了,因为用此药的时机已过。只是水饮的阶段,尚未成溢饮,这个时候我们肺的气泡旁边充满了很多水,不是肺膜里面有水,也不是肺里面有积水,遇到这种情形就是射干麻黄汤证。此时病人主要症状是呼吸时,可以听到喉咙里面有水的声音,咕噜咕噜样的水声,张仲景形容说喉中像水鸡声般,表示这类水饮尚未成为溢饮。怎么知道有溢饮呢?有溢饮时眼袋都会肿起来,脸会有浮肿,这就是溢饮了,此时整个胸腔里面都是水,溢饮不单单是水在肺里,甚至胸膜肋膜里面都会有积水,一般西医只能直接在肋膜上抽水,但是抽完后水又会再来,肺里面有积水光靠抽水是没有用的,只能应急,不能根治。像肋膜有积水就是所谓的溢饮,溢饮时射干麻黄汤是没有用的。越重的病出现时,经方家用的药反而就越少,溢饮是十枣汤证,此药吃下去三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将积水清除干净。这里说的是寒饮在肺里面产生的咳嗽,就是射干麻黄汤证。大家看此方是将小青龙汤里的芍药与甘草取出,留下麻黄、生姜、细辛、大枣、半夏、五味子,加入射干、紫苑、款冬花,款冬花这个药,本身就是专门止咳用的,尤其是水饮的咳嗽,大部分都会用到款冬花。

诸位在看咳嗽痰饮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问病人,你咳嗽气喘,请问你是吸气困难还是吐气困难?病人说,吸入困难。吸入为肾。吐气困难呢,吐出为肺。如果肾气很正常,肾气很强,你吸气的时候从鼻子气一路就会到气回到肾脏去啊,这个肾脏可以纳气。因为肾可以纳气,所以肾为肺之子,好肺气会下降,直接会降到肾脏里面来;当你肾脏有问题的时候,你吸气就吸到肺就就出去了,就没有办法吸得很深,同样的吐气的时候是肺,所以如果这个病人的上气,比如说咳而上气,它是吐气,非常不好吐,就是我们就知道是肺的问题啊,肺的问题。那射干麻黄汤呢,因为是寒饮,所以病人一定没有口渴这个一些含义,然后舌苔是白的,那一般来说,只要有咳嗽,我不管你是虚热还是寒饮,大部分都晚上3点到5点都是会醒过来,不能睡觉,就是因为这个这个肺里面有问题。那这个处方呢,我曾经用这个处方治疗十几年的咳嗽啊,气喘一下就好了啊,所以你只要用对啊,非常好用。


图片
014

民国国医大师曹颖甫

运用射干麻黄汤经验













图片
第四五案   射干麻黄汤证其一

曹颖甫师医案

冯仕觉,七月廿一日。自去年初冬始病咳逆,倚息,吐涎沫,自以为痰饮。今诊得两脉浮弦而大,舌苔腻,喘息时胸部间作水鸣之声。

肺气不得疏畅,当无可疑。昔人以麻黄为定喘要药,今拟用射干麻黄汤。

射干四钱 净麻黄三钱 款冬花三钱 紫菀三钱 北细辛二钱 制半夏三钱 五味子二钱 生姜三片 红枣七枚 生远志四钱 桔梗五钱

曹颖甫/拙巢注  

曹颖甫曰:

有张大元者,向患痰饮。初,每日夜咯痰达数升,后咯痰较少,而胸中常觉出气短促,夜卧则喉中如水鸡声,彻夜不息。

当从《金匮》例投射干麻黄汤,寻愈。

又有杨姓妇素患痰喘之证,以凉水浣衣即发,发时咽中常如水鸡声。亦用《金匮》射干麻黄汤应手辄效。又当其剧时,痰涎上壅,气机有升无降,则当先服控涎丹数分,以破痰浊,续投射干麻黄汤,此又变通之法也。

图片
第四六案   射干麻黄汤证其二

姜佐景医案

橘皮汤

姜佐景按 

有友人庄君国坤者,病呃逆,患之三日,勉饮滚热之开水,则可止呃一分钟许。既治之不差,就诊于余。细察之,计每分钟作呃一十三次,甚均停,夜间亦然。稍入睡,辄因呃而醒。如是合计其三日夜之呃,竟已达五万六千余次之多,此宁非惊人之数?

余略按其脉,视其舌,抚其额,即疏一方以与之,合计诊察及疏方时间,前后不出五分钟。庄君即电告药铺,嘱遣人来迎方送药。半小时后,药已煎就送到,立饮之,杯未覆,而宿呃顿止。庄君初疑此为热饮之功,非药力之效,勿信焉。既而一分钟后,二分钟后,十分钟后,一点钟后,呃永不发,庄君乃惊为神奇。

余曰:何神奇之有哉?此乃古圣人之遗泽,余不过窃其一二耳。余因检《金匮》橘皮汤方后文示之曰:'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并告之曰:古圣人用药二味,已能下咽即愈,况余今所用者,不止此二味哉!

时有友人沈君贤襄亦在侧,睹此变戏法式之治病术,不禁窃怪。曰:我有十余年之宿恙,君亦能愈之若是其速乎?曰:何病?曰:老咳嗽也。体素健,但自幼即有咳嗽之疾,每届初秋,天气骤凉,必按时举发。初则换衣之时,稍受风寒,即喷嚏不止,继则喉中生痰,呼吸不畅。疾剧时,夜间难以成寐,时需坐起,气方稍苏而气管因痰阻碍,一呼一吸,声如锯木。往往头晕目眩,坐卧不安,痛苦殊甚。饮食方面,如肉类等固不敢染指,并烟酒等刺激物品亦在屏绝之例。十数年来,虽经诊治,间或购服西药,终鲜效果。因是每年例须受苦二月许今秋又渐后发,幸经服姜君方数剂,立即遏止。现已隆冬,仍康好健啖如恒。惟偶闻浓厚之煤气,或略感寒凉,喉中亦立即呼吸有声,但片刻即愈,不须药治。且今晨间起身时,必有浓痰一口,自能吐出,甚称快适。此痰阻塞喉间,不复能出,其苦不堪言状。

曰:是亦不难。因按脉,察苔,抚额,依旧至迅而上方随成,盖即射干麻黄汤原方是也。

沈贤襄先生,住辣斐德路玉振里三十五号。

射干钱半 麻黄二钱 细辛钱半 紫菀钱半 款冬钱半 姜半夏二钱 五味子一钱 生姜二钱 大枣四枚

次日,沈君服此,恙减其半,续进二剂,咳永除,又岂非下咽即愈之谓乎?

我知阅者必将愿闻沈君宿恙之经过及服药后之反应,则与其由余陈述,迹近于夸,曷若由沈君自言事属乎真?故沈君径自笔述如下,以告世之同病者:

图片

“鄙人体素健,但自幼即有咳嗽之疾,每届初秋,天气骤凉,必按时举发…… 且今晨间起身时,必有浓痰一口,自能吐出,甚称快适。前在病时,此痰阻塞喉间,不复能出,其苦不堪言状。回忆缠绵宿疾,恍然若失,多年沉疴,一旦根除,诚令人感佩不止也。

                                 沈贤襄谨志二十六年一月十五日”


射干麻黄汤有其药理在,射干麻黄汤证有其病理在。使吾一一畅发之,诸君安坐而得之,将觉淡然无味,不值一嚼。君若不惜清神而自求之,则兴之所至,可以忘君餐,可以废君寝。此中之乐乐无穷,有不足为外人道者!

[来源《经方实验录》《刘渡舟医书七种》 ]

 来源 | 《经方新识新用》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