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理实务研究 总第1辑目录

 新屏轩 2024-04-05 发布于陕西

答疑释惑

审理实务研究  总第1

 

第一部分党纪、政务处分等实体问题研究

 

01.符合免子党纪处分条件的,是必须履行免子处分审批程序,还是可以直接调整为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或者组织处理?直接调整的是否需撤销案件?

02.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以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起档的条款时,有减轻处分情节的,可否直接减轻处分?

03.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案件如何定性处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农村党员工作失职需追究党纪责任的如何定性处理?

04.2018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施行后,总则中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预备党员的纪律处分、违纪行为有关责任区分等条款如何规范适用?

05.对于受贿所得的房产或者用受贿款购买的房产,在个人事项申报时没有按规定报告的,是否应当同时认定为违反组织纪律?

06.对于1997年以前入党前存在违纪行为,入党后才发现的,可否按照“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处理?对入党前该违纪行为已经完成的和违纪行为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分别如何处理?

07.“四风”问题是否全部归类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行为,如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后持续存在收送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08.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为他人谋利并收受贿赂的涉嫌受贿犯罪行为,是否还需要在组织纪律中予以体现?具体该如何表述?

09.党纪处分影响期内又受到党纪处分的,如何计算影响期?

10. 组织部门已经诫勉谈话的,纪委还能否就同一事实作出纪律处分?

11. 在党内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被立案审查调查后,党纪上拟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政务上是否也要给予撤职处分?

12. 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政务处分,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向其所在的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常委会通报?

13. 领导干部身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给予其政务处分时,适用法规是根据其违法时的身份还是处分时的身份?

14. 政务处分依据如何准确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条款如何援引?

15.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玩忽职守等行为的最低处分档次是记过处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否直接给予警告处分?

16. 监察机关立案调查的案件是否都要由监察机关作出政务处分?

17. 原监察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监委成立后需解除处分,具体程序如何?

18. 任免机关、主管单位作出的政务处分如何解除?

19. 党的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是否必须给予开除处分?国家出资企业中非行政机关任命的职工被判处缓刑的,是否应当开除公职?

20. 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不构成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可否给予其政务处分?

21. 纪检监察机关认为被调查人涉嫌犯罪并给予相应处分后,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或无罪的,应如何处理?受处分人据此提出申诉的,应如何处理?

22. 工作中如何把握组织处理与党纪处分的关系?

23. 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在具体案件中怎么选择适用?是否存在对应关系?

24. 对军转干部在服役期间违反军纪的,可否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25. 某行政机关党员公务员在纪检监察机关初核前,主动报告其201611日前生育二胎的情况,可否免予党纪、政务处分?

第二部分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

项工作程序等有关问题研究

26. 派驻纪检监察组对驻在部门党组管理的党员干部涉嫌违纪问题进行的“内部审理”具有何种性质和效力?如何把握“内部审理”与移送纪检监察工委“审理”之间的关系?

27. 派驻纪检监察组提出党纪处分初步建议后,将案件移送纪检监察工委审理前,应采取何种方式与驻在部门党组沟通并取得一致意见?驻在部门党组是否需要召开党组会议讨论?初步处分建议是否需要明确拟给予的具体处分档次?

28. 派驻纪检监察组移送纪检监察工委审理的案件,由哪个部门负责审理谈话?哪个部门负责案卷材料归档保管?哪个部门负责受理申诉?

29. 派驻纪检监察组审查的驻在部门处级及以下党员干部违反党纪的案件、移交驻在部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按照规定履行处分程序的,支部大会是否在派驻纪检监察组审理后再召开?

30. 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二条关于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的程序要求和党组处分权之间的关系?派驻纪检监察组审查的案件是否需履行该程序?

31. 派驻纪检监察组给予驻在部门党组管理的干部政务处分的,实践中应当如何办理?

32. 派驻纪检监察组对机关纪委在作出党纪处分前征求意见的案件,是对机关纪委提供的案件办理情况报告进行简单的形式审查,还是要对办案程序、证据、定性等进行实质性审查?发现事实不清、定性不准、手续不全等问题的,可否退回?

33. 派驻或者派出的监察机构具体可以调查哪些案件?可否对驻在部门管理的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驻在部门管理的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问题,应如何处理?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适用等问题研究

34. 审理谈话是必经程序吗?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没有争议的案件是否也需要进行审理谈话?

35. 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第五十五(59)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暂缓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条件应如何把握?相关程序如何操作?

36. 党纪、政务同时立案后,最终处理结果只有党纪或者政务处分一项,对已经立案的党纪或者政务案件作何处理?对给予党纪轻处分的案件,是否必须配套给予政务轻处分?

37. 省级纪委监委指定管辖的案件,被指定管辖的纪委监委是否需要对指定对象进行党纪立案?若被指定的纪委监委已下达立案决定,有处理权的纪委监委是否还要办理立案手续?

38. 对指定管辖的案件,受指定机关和处分决定机关之间需要相互移送哪些材料?

39. 对指定管辖案件,是异地和当地分别开展审理,还是异地调查终结后直接移送当地审理?对于需要报批的案件如何办理报批手续?需要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由谁负责移送?

40. 上级纪委自办案件指定下级纪委管辖的,上级纪委是否需要进行审理?

41. 既违犯党纪又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是否需要分别进行党纪和政务指定管辖?

42. 审理审查案件时,是对全案证据进行审查,还是对全案材料进行审查?

43. 不同阶段发现被审查调查人漏罪,应该怎么办?

44. 不同阶段发现被审查调查人漏错,应该怎么办?

45. 留置案件移送审理后,发现证据不足,需要退回补充调查的,在留置时间内如何解决既完成退查任务又完成审理、处分和移送的工作任务?

46. 监察委员会给予同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政务处分时,是否需要报同级党委、上级监委或上级党委同意?政务处分为重处分时,是否还需报上级党委批准?

47. 被留置人员有从宽处罚情节的,报上级监委批准的时限是否计入审理时限?

48. 48.对下级纪委自办案件,上级纪委指定其他下级纪委管辖的,处分决定机关是否需进行审理?如需补充完善证据或补充调查,如何履行补证手续?

49.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四条对预备党员违纪作出了规定,批评教育、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处理意见是由纪委作出,还是由违纪人员所在党组织作出?

50. 受到留党察看以上处分的党代表,党组织应当终止其党代表资格,如县纪委处分的党员系上级市委的党代表,如何履行终止其代表资格程序?

51. 监察机关办理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移送的政务案件,在立案问题上可否参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52. 给予人大选举或任命产生的公职人员撤职或者开除处分的,是否需要报人大批准?

53. 对人大、政协任命的有关人员拟给予撤职以上处分的,人大、政协应在案件审查哪一阶段、依据何种理由作出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的决定?是否需要待人大、政协作出上述决定后再下达政务处分决定?

54.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可否由被调查人个人提出请辞?

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适用等问题研究

55. 监察机关拟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建议的,如何向上行文?应当由上一级监察机关的哪个部门受理?是否需要对全案进行审核?应当报哪一级领导审批?

56. 监察机关调查后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检察机关、人民法院来函征求是否适用认罪程序,监察机关是否应当回函?如同意,是否应适用监察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

57. 监察法第三十九条是监察对象涉嫌职务犯罪的立案依据,监察对象涉嫌非职务犯罪应如何处理?是否缺乏立案依据?

58. 监察法规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是否仅指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上述人员从事集体事务管理时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的,监察机关可否调查?

59. 发生违法问题时不属于监察对象范围,立案调查时属于监察对象范围,可否立案调查并给予政务处分?

60. 发生职务违法问题时属于监察对象范围,立案调查时不属于监察对象范围的,应如何处理?

61. 向下级监察机关交办的案件,上、下级监察机关对同一对象的留置时间可否超过六个月?发现新的涉嫌犯罪问题,可否重新立案?

62. 公职人员退休或离职后,监察机关发现其在退休或离职前的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线索,可否进行调查?应如何处置?

63. 非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法所得应如何收缴?

64. 采取留置措施的条件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问题,这里的严重职务违法是指违反任何法律还是特指刑法?

65. 对监察对象赌博等非职务违法行为进行政务处分时,其立案依据是什么?对党员干部与公权力无关的、单纯的违法行为(如酒驾、嫖娼),监察机关可否给予政务处分?

66. 被指定的监察机关在办理指定管辖案件过程中发现其他职务违法问题线索可否直接调查?调查结束后由哪个监察机关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67. 对不服主管单位依据监察机关的监察建议作出处分决定的申诉,监察机关是否受理?

第五部分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等问题研究

68. 以监委名义取得的相关证据可否直接作为党纪处分的依据,是否需要以纪检机关名义进行证据转换?

69. 监察法中“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据的是刑事诉讼法还是监察法?如果监察机关依据监察法规定程序取得的证据被检察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认定为非法证据或者瑕疵证据的,应当如何处理?

70. 案件审理阶段如果发现调查人员收集证据不符合法定程序或者发现有应当予以排除的非法证据,比如从笔录上发现指供、诱供的情形,应当履行何种程序启动非法证据排除?

71. 案件审理部门如何把握与检察机关提前介人的关系?

72. 对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监察机关案件审理部门提前介入与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提前介入有什么区别?如两家意见不一致,应如何处理?

73. 对于涉嫌职务犯罪,开除党籍后移送审查起诉的,在国家监委起诉意见书模板中的“政治面貌”处,应当如何表述?

74. 对于涉嫌职务犯罪,但又无法确定是否会被判处刑罚的,是否必须在移送起诉前作出党纪、政务处理?

75.对于曾经当过村主任、但非中共党员的被调查人,查清其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还能再对其作出政务处分吗?

76.对于涉嫌职务犯罪需移送司法机关的报批案件,案件需要报请批准后才能移送司法机关,指的是报请同级党委批准还是上级纪委(党委)批准?

77.指定管辖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被指定的监察机关可否直接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78.监委的管辖是按干部管理权限,检察院、法院是按属地管辖,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冲突,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79.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只调查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的,可否自行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对暂扣款物应如何处理?如移送设在主管部门、有管辖权的纪检监察机关的,移送哪些暂扣款物?

80.被审查对象既涉嫌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刑事犯罪的,监委和公安机关分别立案调查、侦查的案件,移送起诉的时候是合并移送还是分别移送?如何做到同步起诉?

81.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分别立案调查的案件,如果以监察机关调查为主,对于涉及公安部门管辖的罪名是否审理?在审理报告及起诉意见书中如何表述?

82.监察机关在立案调查前收集的材料可否作为证据使用?是否需要随案移送?

83.对于非中共党员非公职人员的留置对象如何移送审查起诉?

84.对非六类人员涉嫌构成职务犯罪共犯或者涉嫌行贿犯罪拟采取留置措施,是否需要立案?立案后是否必须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如果不移送检察机关是否需要撤案?

85.监察机关向检察机关提出从宽处罚建议需报上级监察机关审批,基于留置时间紧张等原因,可否将案件先移送检察机关,待从宽处罚建议按程序报批后再补充移送检察机关?

86.监察机关在移送检察机关时不明确提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建议,只在起诉意见书中据实描述客观情节的做法是否妥当?

87.被调查人因其他犯罪被留置后主动交代其行贿行为,其交代对查办相关公职人员受贿犯罪具有重要作用的,可否适用监察法第三十二条对其提出从宽处罚建议?

88.监察机关移送检察机关时没有提出从宽处罚建议的案件,所出具的到案经过、积极退赃等证明材料是否需要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

89.检察机关退回补充调查的案件,可否由公诉部门直接对接调查部门?

90.如何严格按照庭审标准,对职务犯罪调查工作中形成的证据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经得起庭审检验

91.公职人员因违法犯罪被开除公职后,发现有遗漏的职务犯罪未调查处理,监察机关是否可以调查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