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撼!《宋词三百首》开篇之作背后的故事:北宋末帝被俘途中的泣血创作!

 青萱小令 2024-04-05 发布于四川

​本文约1300字,阅读5分钟

宋徽宗赵佶,北宋末年的皇帝,他的一生是艺术才华与政治悲剧的交织。

公元1082年,赵佶降生在了北宋的皇宫中,他的父亲宋神宗对他有着极高的期望。

据说在赵佶出生前,宋神宗曾欣赏过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对其文采风流赞叹不已,甚至梦见李煜前来拜访,因此赵佶从小就有着“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的美誉。

赵佶自幼便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热衷于笔墨丹青,骑马射箭,同时也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充满热爱。

命运是看不见的仙,神奇的将他推向了帝王的宝座。

因他的哥哥宋哲宗英年早逝,无子继位,赵佶在太后和众臣的推举下,成为了宋徽宗。

徽宗即位之初,打压苏轼等人,重用奸臣蔡京,联合金人灭辽。

国家政治腐败,国力衰弱。

农民起义频繁,最著名的是“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外有金国虎视眈眈。

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徽宗传位给太子赵桓——宋钦宗。

1127年,徽、钦二帝被俘,身死于五国城。北宋灭亡,这一事件被称为“靖康之耻”。

在被俘途中,一路北行,宋微宗看见杏花白色如雪,红色似胭脂。

心中百感交集,悔恨交加,写下了这首词。

此词表达了他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自己命运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无奈。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在北方的路上,我看到了杏花的盛开,

它们就像被剪裁得恰到好处的冰绡,轻轻地叠在一起。

它们被涂上了淡淡的燕脂,均匀而精致,

这种新式的妆容,既艳丽又充满了香气,

就连天宫的仙女也会为此感到害羞。

然而,这些美丽是如此的短暂,容易被风雨摧毁,

在春末的闲散庭院中凋零,凄凉而孤独。

我心中的离愁重重,就像这对燕子,

它们又怎么能理解人的语言和心情呢?

天地之间,山水重叠,我的故宫在哪里?

我怎能不想念,除了在梦中偶尔回去,

但最近,连梦也变得模糊,不再清晰。 

传说,李后主是宋微宗的转世,当年赵匡胤灭了他的国,赵光义要了他的命。如今他回来,颠覆赵家天下。

在这首词中,我想到了李后主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徽宗的艺术成就令人瞩目,他的书法自成一体,被称为“瘦金体”,他的绘画细腻入微,推动了《千里江山图》的诞生,他在制瓷上的创新催生了天青瓷,将宋瓷推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作为帝王,他的统治却是不合格的,他的政治失误和对艺术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身为君主,他竟痴迷翰墨书道,且纵情声色、挥霍无度,宠信佞臣,漠视百姓疾苦,终致国土沦丧,受尽外侮,黎民受苦,忠良泣血,留下万世之恨。

这条路,约二百年前,李后主已经走过。

可悲可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相似的悲剧却一再上演,留下的只是满纸的荒凉与无尽的哀愁,难以言表。

宋徽宗赵佶的一生,是一首充满了悲怆和反思的史诗。

他的故事提醒着后人,帝王的责任与个人的兴趣之间必须找到平衡,否则,即使是天才艺术家也可能成为历史的悲剧人物。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