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疑难杂症——名中医医案

 ygts88888 2024-04-05 发布于山西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皮热易能康。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成与功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附子9克,麻黄6克,细辛3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经散寒之功效,是主治少阴与太阳两感证(即阳虚兼外寒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欲卧和脉沉细为其辨治之要点。但阳气衰微,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虽有外感,当以救里为急,非此方所宜,应加注意。

凡属阳虚兼外感之感冒合并心肌炎、寒性哮喘、风湿性脊柱炎、头痛、背冷痛、腰腿痛、肾绞痛、面神经瘫痪、三叉神经痛和太阳穴痛等病症,用治有效。(二)加减方法D如因恣食生冷而致腹痛者,加干姜、公丁香,以温胃肠而祛寒止痛。②因受寒遭冻而下肢疼痛者,加木瓜、牛膝、威灵仙、当归、五加皮。③产后水肿,合五芩散。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宋·郭坦(履道)(宋代医学家)
指迷附子细辛汤,即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川芎、生姜,治头痛连脑户,或额问与眉相引,如风所吹,其脉微弦而紧,谓之风冷头痛(摘自《十便良方》)。
明·王肯堂(明代医学家)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肾咳,咳者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又治寒邪犯脑,致脑齿痛(摘自《伤寒证治准绳》)。
明·赵献可(明代医学家)
有头痛连脑者,此系少阴伤寒,宜本方,不可不知(摘自《医贯》)。
清·张璐(路玉)(清代医学家)
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噙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摘自《张氏医通》)。
赵明锐(名老中医)
有部分患者,当外感寒邪之后,恶寒、体痛、骨节疼痛、头项强痛、咳嗽或喘等表证具备,惟不发热、脉迟缓。此为阴虚无力抵抗外邪,属阴虚里寒之证。必须用温阳、扶正,兼散寒邪,补散兼施。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去麻黄,加白术、炙甘草治疗此病,应手获效。
素体阳虚,复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滞于脉络,证见肢体疼痛,手足不温,得热则痛减,遇寒则痛甚,春夏好转,秋冬增剧,脉沉迟等一派阴寒脉证者,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获效(摘自《经方发挥》第136页)。
颜德馨(上海铁道医学院教授)
临床尝见顽固性哮喘,用大量激素亦不为功,端坐喘息,日以继夜,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每味用量皆为9克),一剂而安(摘自《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第120页)。
王临轩(四川遂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生附子先煎24克,麻黄10克,细辛6克),加茯苓14克、白术12克、葱白10克、甘草3克组成“温阳撤邪汤”,具有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之功效。主治以水肿、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和低蛋白血尿等特征的肾病综合征(摘自《名医名方录》第4辑第73页)。
李介鸣(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炙麻黄、北细辛各6克,制附子10克)合生脉散(人参15克,麦冬、五味子各12克),加黄芪20克,桂枝、甘草各10克,丹参18克组成“温阳益气复脉汤”,具有温阳益气,和络复脉之功效。主治心肾阳虚,心阳不运所致脉象迟滞结代,心悸怔忡,胸憋气短等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窦综合征以缓慢为主者,以及单纯性窦性心动过缓。临床应用多获良效(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142页)。
朱宝贵(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生黄芪、防风。治疗外感风寒,清涕淋漓,前额疼痛,神疲乏力,欲寐、畏寒、纳差、脉沉稍细或弦滑、舌淡、舌薄白而润。证属阳气不足,卫外无力之鼻炎,多能收效。
治疗外感风寒湿,凡证见头重、晕、痛,眼皮发沉,目欲闭合,肩胛疼痛不举,恶寒尤重,发热无汗,舌胖、苔薄白,脉沉细者,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1~2剂即愈。无论一般外感风寒或夏日伤寒,其辨证要点为明显恶寒,尤其是整个背部有异常寒冷的感觉[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90;(2):84]。
靖占元(中医专家)
如老年人感冒发热用解热镇痛药发汗解表而未获效,反而发热日趋严重,是少阴本虚兼太阳外感所致。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多能获效[摘自《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4):24]。
曹庄(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半夏、茯苓各10克,百部、炙甘草各6克。治疗久咳病人30余例,常获良效。如果寒邪犯肺,肃降失权,肾不纳气而久咳者,以本方加紫石英15克,茯苓10克,干姜3克,五味子2克;如果症属脾肾阳虚,肺部有散在干、湿啰音而久咳者,以本方加桔梗、炒白术、苏梗、炙甘草各5克,半夏3克,莱菔子1.5克,常常可以奏效[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0;(3):20]。
薛玉山(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小儿寒痰喘嗽70例。均用西药无效,而改用本方(各药均3~6克)。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51例,占72.9%;显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2%[摘自《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6):377].
李文华(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10克,炙麻黄6克,细辛3克)为基本方,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21例。如畏寒肢冷者加桂枝、肉桂;气虚加党参、黄芪、炙甘草;血淤加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胸闷痛加瓜蒌、薤白、郁金;心悸重加琥珀、龙骨、牡蛎。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19例,无效2例[摘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1):30]。
孟昭全(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炙麻黄、细辛各9克,制附子12克)加炙黄芪24克,桂枝、川芎、当归各12克,肉桂6克,甘草9克,生地黄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治疗病窦综合征50例。治疗结果:显效1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本药副作用有口干、上腹饱胀、纳差12例,阵发房颤5例[摘自《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5):280_。
谢雁鸣(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加味治疗32例老年窦性心动过缓。如心气虚合生脉饮化裁;心阳虚合炙甘草汤化裁;阴阳失调合柴胡桂枝龙蛎汤化裁;连续服药30天。治疗结果:治愈(心率60次/分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6例,无效2例[摘自《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1;(2):20]。
庄福渊(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制附子各10克,细辛6克)加味治疗心动过缓60例,如淤血痹阻较甚,加丹参、川芎;痰浊阻闭,加瓜蒌皮、薤白;心气虚加党参、炙甘草;心血虚者加当归、阿胶;心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每日1剂,水煎服。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52例,无效8例[摘自《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4):16].
董福轮(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55例。如形寒肢冷者加松杖、干姜;喘促不得息者加紫石英、鹅管石、射干;浮肿明显者加凤尾草、车前子;吐血色泡沫痰且量多者加苏子、白芥子;发热加石膏、黄芩;汗出、口干、舌绛者加南北沙参、五味子。治疗结果:痊愈10例,好转43例,无效2例[摘自《黑龙江中医药》1994;(5):13]。
郭振营(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制附子12克,炙麻黄10克,细辛3克)治疗低血压,常常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因麻黄碱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缓慢持久,细辛煎服也可以升血压,附子强心。故服5~7剂,升压效果明显[摘自《河南中医》1987;(6):211。
李云芳(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各药均为10克)加桂枝30克,党参2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低血压(低于90/60mmHg/8kPa) 20例。治疗结果: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本方虽然剂量很大,但无1例出现副作用[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94;(3):封3。
李学贤(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各药均为6克)加川芎30克,白芥子、远志、石菖蒲、牛膝各15克,红花10克,甘草6克。治愈顽固性头痛60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结果:痊愈28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为100%[摘自《山东中医杂志》1986;(4):184](按:川芎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临证用当慎之)。洪智林(中医专家)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15克,麻黄、细辛各6克)治疗均有泌尿系结石病史的肾绞痛12例。这12例均在服药后半个小时疼痛减轻,1个小时内疼痛消失。
张振东(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制附子60克,麻黄10克,细辛6克)治疗脱疽初起21例(多为阴寒凝结四肢末端,经寒络痹,血脉运行不畅而致。先煎附子1个小时后,再下麻黄、细辛。治疗结果:治愈1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8;(6):254]。
邓宪武(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桂枝、川芎、通草、甲珠。治疗素体阳虚,寒邪侵袭肝肾经络,有明显表证而无热象的乳腺炎20例。均取得显著疗效[摘自《云南中医杂志》1982;3(1):56」。
魏道雷(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乳香、没药、红花、柴胡、黄芪、狼目、郁金、生姜。治疗10余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均取得较好疗效[摘自《新中医》1992;(1):17j。
余立中(中医专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芪、白术各30克,薏苡仁20克,当归、生赭石各15克,甘草5克为基本方。加味治疗原发性面神经麻痹132例。如风胜者加防风、僵蚕各10克;湿者加苍术15克,防己12克;寒胜者去当归、黄芪,加桂枝10克,羌活6克;病久者可选用全蝎、牡蛎、白芍、石决明、木贼、地龙和乌梢蛇等。治疗结果:治愈118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摘自《四川中医》1985;(3):11]。
谢海洲(名老中医)
我在治疗寒痹证常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方,配伍鹿角胶、补骨脂、巴戟天等温肾之品。若寒甚者,以易附子为炙川乌、夹草乌,以增强散寒之功;心悸者慎用麻黄,因麻黄可致心慌与汗出,也可以去麻黄,加黄芪、茯苓、五味子等养心安神之品。又大动脉炎用当归四逆汤效果不明显时,可考虑加人此方·以增强疗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二仙汤、生脉饮,经常用来治疗脉迟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我也曾将此方加味用于脉迟而不能安起搏器或安起搏器失灵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阳虚型感冒患者,应用本方也颇能取效(摘自《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第316页)。
日·须永隆夫(日本汉医学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眩晕证,证见时有眩晕,平素畏寒,稍进冷食即腹泻。服本方而痊愈[摘自王克勤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4):34。
日·三谷和合(日本汉医学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颗粒治愈数例痰钦咳嗽,效果显著[摘自戴豪良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5;(1):201.
日·冈天道三(日本汉医学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自发性气胸1例。病人患小叶性肺炎,X线显示5~6肋间自发性气胸。用本方治疗1周。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拍片复查气胸消失[摘自韩胜保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0;(5):39].
日·清水宏幸(日本汉医学家)
以温阳散寒通窍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1例因肺脾阳虚所致的过敏性鼻炎15年的女病人(证见喷嚏、流清涕、鼻塞、易疲劳、肢冷、舌淡体胖、有齿痕、苔白和脉沉)[摘自王克勤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4):34_.日·坂东正造(日本汉医学家)10年前,用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多能取得良好疗效。但近年来却难以见效,而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则能获良效,用其他药物对鼻塞无效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有效果。
日·佐藤弘(日本汉医学家)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咳喘,面色苍白,舌淡少苔,有齿痕,鼻内有大量分泌物)。服药数周,局部和自觉症状均好转[摘自傅德之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2):22]。
日·吉益为则(东洞)(日本汉医学家)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发热、脉沉、四肢不温)而不急迫,有痰饮之变者(摘自《方极》)。
治手足冷,发热,脉沉者,或脉微细而恶寒甚者(摘自《方机》)。
日·大塚敬节(日本汉医学家)
麻黄附子细辛汤多用于虚弱者及老人之感冒、支气管炎。其适应证为恶寒微热、脉沉细、全身倦怠、无气力和好横卧等。有以上症状者,如用此方可去恶寒恢复气力,诸症即快愈。在虚弱者咳嗽、时时背部觉恶寒,有稀薄水样咳痰、尿稀薄且多量,脉象沉细,贫血性、无气力者,用之有著效。但脉浮紧、病状发扬者不可用之(摘自《汉方诊疗实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