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铎“血战”《淳化阁帖》

 不易齋2 2024-04-06 发布于美国
作者:刘九洲

每一个人面对《淳化阁帖》的时候都会有困惑,就是面对这么多法书,我如何临摹,对我有什么帮助?

这个话题本来不容易回答,因为《阁帖》是一盘大餐,每个人的吃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回顾一下书法史,就会看到,比较灵活深入学习《淳化阁帖》,而且学到东西的,可能是赵子昂、董其昌、王铎三人。

明末伟大的书法家王铎(1592——1652),如何对待《淳化阁帖》的态度,尤其值得注意,他是认真学习,大胆发挥,交替出现。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王铎如何临摹《淳化阁帖》第四卷第一件《梁尚书王筠帖》,一共介绍王铎的6件临摹品。我们在文中改动了几处原作的名字,把年代特别纳入作品名。期望通过这个典型案例,看看王铎是如何依据《阁帖》,变幻出各种新意的。

图片

 《淳化阁帖》第四卷第一件《梁尚书王筠帖》

《琼蕊庐帖》是王铎早年的临帖代表作,其中包含了《王筠帖》,《琼蕊庐帖》的书写时间,跨越了崇祯8年到11年,也就是1635年到1638年,这个时候王铎44岁到47岁。

那个时间点,王铎的草书立轴佳作还不多,但是这件册页,非常成功地处理了自我书写与接近原作之间的关系,显示了王铎的天才。很多人说不知道如何临摹《阁帖》,《琼蕊庐帖》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关于《琼蕊庐帖》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出版物很多。


图片
 《琼蕊庐帖》

《丁丑六月临王筠》立轴,是1637年的作品,这件作品收藏在上海博物馆,而且时常展览。这件《丁丑六月》与《琼蕊庐帖》几乎同时,但是面貌相差非常大。可见王铎面对《王筠帖》,一边临摹,一边认真消化,如果理解了古法书,那么书写就比较轻松自如,怎么写都是对的,变化也是随意发生的,不需要计划,也没有那么僵化。关于王铎面对《阁帖》,如何“拓而为大”,以往学者有了详细解说,大家可以查阅。

图片
《丁丑六月临王筠》

《癸未年临王筠帖》手卷,是王铎1643年的作品,使用小行书临摹《王筠帖》与《冠军帖》,这两件作品可能是王铎在《阁帖》中临摹最多的作品,所以王铎写的轻松自如,不做狂怪。与立轴的写法完全不同,表达出一种自信与安静。

图片
图片
图片
 《癸未年临王筠帖》手卷

《丙戌年临王筠》,在王铎传世大约1000件作品中,也是非常特殊的一件,大家认为这是王铎最为不寻常的作品。是时1646年,明代已经灭亡,王铎显然处于情绪非常困苦的状态中,史籍上有很多记载,大家可以去翻看。

这个立轴是什么案例呢?以往,我们也找不到很多案例,来解说一个书法家如果用书法来表达情感,能够到什么程度。这件《丙戌年临王筠》立轴,是解释这个方向的最佳案例。也就是可以把一件非常平和的《王筠帖》行书,随意发挥之后,达到宣泄情绪的另外一个状态,在书法史中,这样的案例也非常稀少。

图片
 《丙戌年临王筠》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卷王铎《拟古帖卷》,也是丙戌年(1646年)夏的作品,其中包含《王筠帖》,这件手卷也表达了王铎平静的心态,以及对古典了然于胸的轻松自如。

以上两件,写于同一年的同内容书法,面貌差异如此之大,让人感受到史籍记载“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这个说法,可能正对应了临帖时候安静,应别人邀请书写立轴的时候比较大胆,这两种状态。这两件书法正好表达了这个差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卷王铎《拟古帖卷》,
其中包含《王筠帖》

《琅华馆记八页》十一卷临摹作品,作于丁亥(1647年),在这一卷书法中,王铎显示了他对于《阁帖》的精熟,其中《王筠帖》也包含其中。此时王铎的立轴草书,已经非常有成果,但是回到小手卷,基本与原作等大的临摹,王铎依然可以心灵手巧,而且又随意写出一点变化,可以与古人比肩,确实是较为书法成熟的状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琅华馆记八页》十一卷临摹作品,
其中《王筠帖》也包含其中

看了以上六卷《王铎临王筠帖》,我个人感受到,王铎在每一个时期,都在认真临摹《阁帖》,每一个时期都有安静书写的杰作,也有狂放的作品。两种风貌交替出现。看起来,要写好书法,关键在于随时随地,认真理解经典。理解之后,每一次具体怎么写,其实还是比较随意的。

如果不去研究《阁帖》,王铎估计难以发挥他的创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