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门联故事(弘文世无匹 大器善为师)

 寂寞中快乐 2024-04-07 发布于北京

弘文世无匹 大器善为师

20161004_07073520161004_07062620161004_070439这是校厂胡同一带2019年拍摄的场景。当时,西城区正组织对这一片进行改造,大量老四合院被撤,留在大门上的门联也随之消失。国庆期间,抽了个空赶紧去看看,果然是这样,一家家、一户户陆续被拆,有的完全推倒、有的已被一个大大的“拆”字封户。幸运的是,在校厂胡同六条47号,一户不起眼的大门上家看到了一幅用金体书写镌刻的门联。“弘文世无匹 大器善为师”。实事求是讲,当时看到这幅门联并不认识是什么字,回来认真辨认加查阅书籍才搞清楚是金文字体。

◎ 门联源头

这幅门联的关键在于对“弘文”和“大器”的认识和追溯。

弘文”。就单字来讲,“弘”代表宽广、博大,寓意着胸怀宽宏、知识宽厚;“文”字则关联文化、人文,强调文化修养、人文价值等。连成一词丰富了原有单字内涵。唐代诗人李群玉有诗《酬魏三十七》,写有“一吟丽句风流极,没得弘文李校书”。用“弘文”来喻指李校书的文采之重。李校书系唐代时期宰相、诗人李绅,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可见,按文蕴等身来讲,李绅德高望重、文坛名宿,用“弘文”来评论他,也足显了“弘文”一词的文蕴之深。

正因弘文一词的这种底蕴之深,在唐代专设一官署叫“弘文馆”。弘文馆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唐史记载,唐太宗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各以原官兼弘文馆学士,处之馆中,还教他轮番宿直,每朝罢,便引世南等到内殿,与他讲论那书中的言语,古人的行事,或商量那时的政事该何如处,常至夜半才罢。弘文馆在当时应该是知识文化的大佬们才有资格进去和享用的。

大器”。

这个词在历代传统文化的承继发展中,有其清晰的脉络。

《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三国魏王弼注:“乘变化而御大器。” 孔颖达又疏:“大器,谓天也。”“器”与“天”对。《左传·文公十二年》:“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 杜预注:“大器,圭璋也。”。《左传·哀公十一年》:“初,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有余,以为己大器。” 杜预注:“大器,钟鼎之属。”这里的“大器”专指贵重金属。《后汉书·公孙述传》:“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唐司空图《文中子碑》:“道,制治之大器也。”此“器”又指重要的事物。《庄子·让王》:“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成玄英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贵易夺其生,自非有道,孰能如是!”这里“大器”又指国家、地位之意。《管子·小匡》:“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大器比喻有大才、能担当大事的人。

种种释义,终其本义还是指重要、重大,延续发展到今天,遂归指为重要的人、重大的成就。然而,对照此义再回顾过往,还是易辞里的话早就把“大器”阐释得清晰明了。《易》云:“器有大焉,高天厚地。唯其能容,容而不盈,故见其大。”

基本释义

综上可知,“弘文”一词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教育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视。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文教理念,即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厚文化素养的君子。既有其文学作品的直接出处,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教育意义,是中国传统重文思想的体现。“大器”一词指有重要才干的人、能干大事业的人,可据此引申为有担当责任之人。所以,“宏文世无匹,大器善为师”,表达的就是文章博大恢弘世间无比,这即是对家族厚重传统的评议,更是对晚辈继承发扬的期望;能做大事成大器者易为人师表,这即是传承上联文章博大应该成大器成大事,更是表达要做好榜样引路示范,培育更多能成大器者。

◎ 评释浅见

这幅门联,从其释义来看,可不是普通百姓家能够接得住的。据打听,此院原住的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吴晓玲先生,这样的门联只有他这样学富五车的人才匹配。据介绍,此幅门联出自吴先生的友人,书法家、考古学家、曾任商务印书馆馆长的孙壮之手。所以,这幅门联在老北京普通百姓家的大门上并不多见,这也说明北京人是很讲究的。不过,作为一种普通性的期望或希冀,用在大众化的场合还是比较合适的。随便在网上一查,以弘文为名的中学不胜枚举,湖北仙桃、贵州毕节、河北邯郸、河北正定、辽宁大连等城市都有“弘文中学”,以“弘文”命名学校应该是一各步错的选择。

◎ 门联小知识

门联的由来:

相传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周朝时期,人们便把写有“神荼”“郁垒”(“神荼”和“郁垒”都是传说中能制伏恶鬼的神人,神荼又名荼或荼与,民间把神荼郁垒shēn shū yù lǜ ]当作门神,画像丑怪凶狠)名字的桃符悬挂在门上,以去除厉鬼。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后蜀主孟旭也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门联便由此正式诞生。明代时期,民间对对子的习俗开始流行,对联的名字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到了今天,在春节这天贴春联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