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启示录092:君子为啥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

 新用户17779036 2024-04-08 发布于江苏
导读
弟子问孟子,君子为什么不亲自教自己的儿子,孟子怎么回答?为什么很多事业成功,自己特别卓越的人会在子女教育上栽大跟头?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最容易犯怎样的错误?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怎样和孩子一起成长,能让孩子走在正路上?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
我们今天一起精读《孟子·离娄上》篇的第十八章,先读原文。

01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02
公孙丑请教孟子:”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情势上是行不通的,教育孩子一定要用正理行正道。
如果讲了正理,行了正道,孩子不听不肯做。做父亲的接下来就会发火,一旦是发了火动了怒,就会伤害父子之情。
孩子心里会很叛逆,认为你老人家天天拿这些正理正道来教训我,可你自己却不遵守正理、不行正道。
这样就成了父子之间相互的感情伤害了。父子之间相互感情伤害,关系恶化了,结果能好得了吗?所以,古时候人们互相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
父子之间不能因为求全向善而相互责备。
如果彼此求全而向善,就会产生心理隔阂,情感上开始疏离,没有比彼此产生隔阂再不好的事情了。

03
读完了,也读懂了孟子讲的这段话,让我们很感慨。
那个时代应该还没有青春期叛逆期的概念,但是人们已经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了。
正常情况下,9到18岁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叛逆父母的心理行为。一般情况下,14岁是最明显的,而且男孩子的叛逆表现会超出女孩子。
很多当爹妈的都一下子适应不了,从以前粘着你很听话的乖孩子,突然就变成了处处和你反着来的熊孩子。
这个时候,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尤其是父子之间,很容一夜之间从亲人变成敌人。
因为在青春期阶段,做父母的如果不理解孩子,不能及时调整自我,而让孩子失掉良性成长,走上邪路的例子,实际上是很多的。
甚至每一天都会有,因为处理不好青春期父子母子关系而酿成的家庭悲剧。

04
我个人在处理和孩子关系上也有太多的教训,在教育孩子时鸡飞狗跳的事儿也没少发生。
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也多次出了状况,甚至可以说是险情。
当孩子考上了大学之后,我深刻地自我检讨了,才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父母的问题,尤其是父亲的问题。
自己这个做父亲的自认为为了他好,自认为有道理,便把自己的意见强塞给孩子,自己不知道孩子这个时候是建立自我的关键期。
他们已经迫切渴望自己分析、自己判断和自我决策了。
这个阶段做父亲的应该正视、尊重他的心理需求,鼓励他自己面对、自己分析和自己处理,能够平视孩子平等相处。
就算是孩子的想法太幼稚,也应该鼓励他,并且用商量的语气提出自己的见解。
否则,因为其幼稚便高高在上的压制孩子的自我意识,那只能是激发矛盾,往汽油桶里丢燃烧的火柴。
无论自己多英明,无论自己多伟大,当爹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的核心就是如何在情与理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很多事业特别成功,自己很卓越的人都在孩子教育上栽了大跟头。
不去管束,放任孩子,很容易走到邪路上去。但是管的太多,管的不对,反而会加速孩子走向邪路。

05
孟老夫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很少,但却非常关键。
首先,当爹的容易求全,期望值过高,让孩子达不到父母,尤其是父亲的期望,会让孩子有挫败感。
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干脆放弃努力。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能让父母满意,再逼急了就逆反,你说东,他就偏说西,于是家庭伦理剧就会变成家庭战争片。
其次,做父母要求孩子时,孩子也时刻盯着父母的言行。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的,自己做不到。比如说要求孩子看书写作业,父母却在刷手机。想让孩子早起,父母中有一个却喜欢睡懒觉,那样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会崩塌。
这个时候父母说的越多,孩子就越听不进去,对孩子要求的越高,他们的心理排斥也就越大。
经过深刻的反思,我们再读读孟子的话,就会明白,原来父母教育子女之前,先要做好自我教育。
当孩子已经长大,我这个做父亲的才真正认识到,不是因为你生了,他养了他,并且真的是为了他好,就有资格、有能力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是需要集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于一身才能做好的,做父母之前要好好学习怎样做父母。
教育孩子之前要反复问自己,该怎样教育自己,才有能力去教育孩子。

06
如果可以重来,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改正自己。
首先是多陪伴,少说教。
做父亲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陪伴和参与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不多参与他的成长,就不能真正进入他的心里,就不能了解他的心理变化,就会想当然,就会自以为是。
其次,容忍和接纳孩子自身的一些缺点,能够“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看似缺点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对等的优点。
如果有这个意识,就容易有平等心和平常心,就不会像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急功近利了。
第三,要多鼓励孩子,要用放大镜找孩子的闪光点,认可并鼓励。
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事,也要把批评和肯定结合在一起用。因为本来就没有绝对意义的对和错。
第四,一定会早点让孩子体验社会上谋生的艰难
明确地告诉他,成年后他必须自己养活自己,不要把父母的保护和付出当成是天经地义的。
父母再强大也只能依靠一阵子,靠不了一辈子。
第五,早早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能力,帮他们认清自己想做之事和需要做的事情之间的关系。
让他们慢慢明白延迟满足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什么。眼前的放纵看起来痛快,会为自己的将来种下怎样的痛苦。
第六,时刻修正自己,用行动而不是说教来一点一点影响孩子,重身教轻言教,无声的教化,可能更有力量。
第七绝不急功近利,绝不拔苗助长。
只要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让孩子慢慢成长。自己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默默地努力,静静地等待。

07
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只能把孩子交到别人那里去受教育,但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取代不了父母的家教,而家教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
并且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把身教和言教相结合,把鼓励和批评相结合,把供养和约束相结合,当下和未来相结合,才更有可能走在正路上。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而不是父母拿着鞭子抽打孩子拼命奔跑。
点击下面#孟子可以阅读收听全部孟子启示录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