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核气辨证论治解

 一凡e2qfuian1d 2024-04-08 发布于山西

通过对历代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笔者临床实践对梅核气的辨证论治进行系统地总结与论证梅核气的病机气郁痰阻脾气亏虚、心阳不振、肾阳亏虚以及外邪侵袭等均可导致梅核气的发生。不拘泥于半夏厚朴汤一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临床常获佳效。

梅核气西医称之为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临床主症以咽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无碍等症为主。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肝气不疏气郁痰阻习用半夏厚朴汤治疗然临床亦有乏效者。故在此笔者欲抛砖引玉论述梅核气的辨证论治。

图片

1.肝气不疏气郁痰阻半夏厚朴汤

梅核气的经典病机为肝气不疏气郁痰阻临证见多数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首选半夏厚朴汤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其中要注意半夏、茯苓、生姜的用量,偶有辨证对,用方无效者,此药量拿捏欠缺而致;若兼肝郁脾虚合参苓白术散另有国医李振华李老搜集民间所治梅核气验方理气消梅汤疗效突出,现记如下,此方是在半夏厚朴汤的基础上加入疏肝和胃、清利咽喉的一些中药,治疗梅核气针对性更强。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 一升  厚朴 三两  茯苓 四两  生姜 五两  干苏叶 二两

【拆算现代剂量】半夏 130g 厚朴 45g  茯苓 60g  生姜 75g  干苏叶 30g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注】《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名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并注:苦痛者,去苏叶,加桔梗二两。《白云阁本》痛者,加桔梗一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合参苓白术散

脾虚失运痰湿内生饮食劳伤或素体脾虚之人脾失健运无以运化水液致痰湿内生一则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上注于肺循肺经结于咽喉而成梅核气。临床可伴有神疲面色少华纳差痰多大便溏苔白腻等方选半夏厚朴汤合参苓白术散中气不旺胃气无以息息下行乘虚上干致痰涎随逆气上逆结于咽喉。方可选旋覆代赭汤合参苓白术散

理气消梅汤

组成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枳壳、小茴香、乌药、香附、厚朴、桔梗、牛蒡子、山豆根、射干

如肺热咽干加麦冬、知母,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志愉快,可收到更满意的效果。

2.肝火犯肺黛蛤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由郁怒伤肝,情志抑郁,化火犯肺,或肝经有热循经上逆犯肺,导致肺失清肃所致。本症属实证,为肝肺同病,肝病在先,上犯及肺,形成木火刑金,或灼伤肺络,咯血如注药选桑叶、黄芩、杏仁、射干、大贝母、半夏、竹茹、代赭石等,本方主治肝经火盛,木火刑金之咳痰带血证。方中青黛咸寒清肝火,泻肺热;蛤粉入肺经,清热利湿,清肺化痰。二者相合,使肝火得降,肺热得清,痰热得化,则妄行之血归经。本方性属寒凉,易伤脾胃,故胃寒者慎用。

3.心阳不振水气上逆苓桂术甘汤加减

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上居于胸秉火阳赫赫之威而使水寒之流不敢上越雷池一步。若心阳一虚不能消阴化物则水饮、寒气上犯遏阻心阳上冲咽喉。病人同时可见气上冲胸胸满心悸气短起则头眩舌苔水滑脉沉弦等症状。方首选苓桂术甘汤。如《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余带学生在京西城子矿实习某生治一白姓妇患梅核气乃用《金匮》之半夏厚朴汤药三投而丝毫无效。余切其脉视其舌水“水心病”咽喉受寒水之邪而非痰气相博之比。乃用桂枝12g  茯苓30g  白术1Og  炙甘草6g加服五剂咽喉清爽病已愈矣。

4.肾阳亏虚寒水上犯金匮肾气丸佐以茯苓、生龙骨、生牡蛎等加减

肾主水若肾阳亏虚无以蒸腾气化则寒水内停;冲脉下连少阴肾阳亏虚固摄失司则冲气转而上逆。冲气挟寒水上犯结于咽喉。临床表现可见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微咳喘肋下急痛脉沉弦等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师日: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博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方宜首选金匮肾气丸佐以茯苓、生龙骨、生牡蛎等《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解》用:“陈修园日:痰水也随火上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神品今人止知道其性涩以收脱何其浅也。

5.风寒风热客于咽喉半夏散及汤加减

起居不慎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感受风寒、风热之邪客于咽喉。外感风寒者寒凝津液气血凝滞寒痰气血搏结于咽喉。临床症状可见咽干不适如有物梗微痒而痛晨起为甚痰白而黏形体肥胖感寒则发。方宜选半夏散及汤。用半夏散及汤治愈慢性咽炎证见咽中如有物阻梗塞不舒患者一例。外感风热者搏于经络上攻咽喉导致咽部异物感。如《医方类聚》“风邪热气搏于经络蕴结不散上攻于咽喉故令咽喉中如有物妨闷也。”方选《太平圣惠方》射干散加减。

6.阴虚火旺灼津成痰沙参麦冬汤加减

素体阴虚或久于高声肺肾阴虚无以濡养咽喉虚火内生灼津成痰结于咽喉。临床可见声低如嘶口咽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咽中如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此类病患多见于演讲者如教师、演说家等。偏肺阴虚者方选沙参麦冬汤;偏肺肾阴虚者方选百合固金汤。如石景伟用自拟清利咽喉汤治疗阴虚火旺灼津成痰之梅核气有效率达96%。

7.湿热互结甘露消毒丹加减

肺胃湿热上蒸咽喉气机阻滞灼津成痰阻于咽喉。偏阳明湿热者临床可见咽部异物感伴有慢性胃炎病史或见胃脘不适呃逆嗳气口干不欲饮便溏或便秘时欲吐舌苔黄腻以清化湿热可选猪苓汤或甘露消毒丹加减。若偏湿热伤肺者临床可见咽部异物感咳嗽频繁痰多胸满痰声噜噜舌苔黄腻脉浮濡等方选甘露消毒丹。

8.久病人络瘀血阻滞会厌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加减

手术外伤气郁痰阻久或久病不愈可形成瘀阻咽喉之证。临床除咽部异物感外可伴有面色黧黑口干不欲饮肋下刺痛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脉涩等。久必累及血分,应用活血化瘀方加桔梗贝母郁金等亦可。会厌逐瘀,也是气血流通顺畅的理路,当然可用。经曰血气者,人之神,可不谨养乎?经多方治疗未效。中医同道治多循用理气开郁之品,然奏效不著。随察病情,脉证合参,久病咽疾,郁结日久致气滞血瘀为患,必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之凡遇此类咽疾,皆用此法,均获效。遂究其理,属七情致病,肝气久郁,肝藏血,主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阻咽喉,久聚不散。故咽喉局部肿胀,证现憋胀感、异物感。因瘀血内阻,津液失其滋润咽喉之功,则出现咽喉干燥感。按其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故其治则为活血化瘀,理气开郁,依法用药,病除疾消。

会厌逐瘀汤

组成桃仁五钱  红花五钱  甘草三钱  桔梗三钱  生地四钱  当归二钱  玄参  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水煎服。

《医林改错》此方指五、六天后呛水而言。若痘后抽风兼饮水即呛者乃气虚不能使会厌盖严气管照抽风方治之。

9.针灸疗法:天突穴

研究表明呼吸系统病症针刺本穴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调整作用能解除细小支气管的痉挛状态故对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效应。在X线下观察针刺天突穴,可使食管蠕动增强,内径扩大,也可使食管癌瘤部的上、下段食管蠕动呈同样改变。

相关文献:

《针灸甲乙经》:“咳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喉痹,咽中干急不得息,喉中鸣”

《针灸甲乙经》喉痛喑不能言天突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灸天突三百壮

《太平圣惠方》小儿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壮

《扁鹊心书》人患喉痹痰气上攻咽喉闭塞灸天突穴五十壮即可进粥服姜附汤一剂而愈

归纳

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及梅核气后后世医家普遍认为其证属气郁痰阻临床上此病也与情志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气郁痰阻之证确实应当为梅核气的经典证型。唯物辩证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认识受社会历史实践水平的限制真理中包含着逐渐显露出来的错误因素因此气郁痰阻之证是否可以完全概括梅核气这一病症存在当代实践对它的检验。在临床上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时常自述有气或物阻于咽喉之感动则益甚同时常伴有心悸、胸闷、起则头旋等症状。同样慢性胃炎患者亦常有如物阻塞咽喉之感同时可能伴有嗳气反酸等症状。因此对于梅核气之症从传统中医学角度我认为不能习以为常不假思索断为气郁痰阻证之属而应当仔细思考具体分析辨体审因求证辨证的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精神所在。阴阳表里分清,虚实寒热不同,处方便不同。

从现在医学角度我认为切不可简单的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其他隐患。在中医学这座伟大的宝库中其实远不只梅核气一症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发展和研究中医学从这些病症手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