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分五行?是怎么分五行的?

 梁学伟 2024-04-10

《阴符经》乃是一部阐述自然之道,深得天地之理的经典。其中,所谓“天生天杀道之理”,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冷酷与公正,是任何人都无法违逆、逃避的,包括所谓天子。

在奉天,天最大的封建会社会里,没有人敢不敬天,因为皇帝自称天子,皇帝以天子的身份,代表天意,掌握生杀大权,这样一个自然规律,哪一个师傅能够给学生明讲,敢给学生明讲呢?只能告诉学生去悟了,或者托名黄帝去表达了。能知天地阴阳成败之原者,皆在此《阴符》首章而尽理矣。

万物,生命体都是有寿命的,过一年长一岁,命短一点,天地不会因为万物想长寿的期望而停下脚步。天生万物,也害万物,所以天地的自然规律对万物来说是不仁的。生物为仁,不宜生而害就是不仁。天地的自然规律,对万物的作用影响,有二重性。

河图的五数表达的是生命体的生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物质转化,是玄虚的转化,玄虚即是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生命体自身信息控制下的物的出入代谢,收摄藏精。能够化的物质,经过五脏每轮回生化一次,其能量属性,信息属性就改变一次。

牛羊吃草,草的能量属性,信息属性与人再吃到的牛肉的能量属性,信息属性完全不同了,草的能量,草的信息,草的玄,草的虚,经过牛的生化,已经是牛的玄虚,牛的化味,牛的能量属性、信息属性的物质了。这也是玄之又玄的一种形式,而这个过程才应该是民以食为天的本质,是老子讲的众妙之门。

本草生化转换的次数越多,离草的本质越远,离天越远,偏性越大,动物性的中药在中医里面大部分都是治重病的,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石膏、硫磺、龙骨等金石药人不能够化的药,偏性就更大了。白虎汤就是最厉害的清热药了。

单靠理化检验是弄不清楚中药的功用的,动物试验也不确切,因为中药的功用在于其能量、信息与对治患者的能量、信息对应后,患者发生的生化作用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现代的理化检验似乎没有中药有关能量检验的项目;动物的虚,即动物的生殖遗传信息、生长生活信息与人相去太远,即便都是人,生殖遗传信息、生长生活信息相差也很大,从形看虚,古人大体分二十五形人。

万物生就禀性有偏,人有二十五形人。根据人的体形、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人有阴阳之分,体质细数有二十五形。

《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

木形体质的人,皮肤苍色,头小,面长,两肩宽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并有才能,好劳心,体力不强,多忧虑,做事勤劳。这样的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于春夏,不能耐于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

“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五类动物,毛、羽、倮、介、鳞的盛衰变化,各随气化的宜与不宜。因为动物皆有不同的五行禀性,“参于天地,五于四时”,其逢的气与五类禀性同化则为气宜,其性宜气而其兴盛,气与五类禀性异化则为气不宜,其性不宜气而其衰败。

感通一体。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气是生命体生化进程的原动力,一个人的气平,化才能够安,不为五贼所害,其道才静,色和,音和,气和,“八风吹不动”。

五运六气周期循环出现的五行气的旺衰极端,更有可能导致人体脏腑生化的极端状况出现,致人重病,甚至死亡,“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气)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戊午火太过的自然规律,表明天之道阳有余。天人相应,更是天人相对,相反,反应,人之道对应的,就应该是阳不足了,自身藏的精也不足阳发之用了,胃气再生的阳气又不足以接续,受病的脏真藏脉就会出现了,是人走向衰亡的客观规律。中医火神派的依据大概是源于此吧。对应。

淫气加临,正邪相搏,元气不足,人或受克,人受克,脏气必起而用以抗邪气,用必有耗、泄,耗、泄则脏受损,损则脏弱,弱则脏受病。脏动用,劳动,过劳受病。

天气主政司令,地之万物,包括人,都要应对天气的变化,天气正常的变化,正常人,相应受克制的脏气只是波动,一般不会受病,而极端天气,对万物,对人就会都有伤害,犹其相应禀赋不足,素质差的生命体,受到的伤害更大。天干事,地之物必然受影响,万物,人就得应对,反对,对付,应付,要以藏精的支出去应对,相应的脏受克,藏就得起用,应用,出精,化气,支应,支出,尽可能纠正天气对人体这个系统,这个太极一气周流中正平和运行的影响作用,支持,维持自身气机升降的正常,保持生化秩序正常,用现代科学的话是保持负熵的状态。

天有五贼,盗万物,盗人精气,地支就得出物质能量,我理解这应该是天干,地支的原理吧。这是自然之理,不是玄学,更不在迷信。

人出生时运气环境状况,造就、塑形了人的五脏的启用状况,李阳波先生所讲的人的气立的密码设定,是滴天髓的天髓所滴者,道家讲的灵,年之所加,气之所立,是一个人的素质要因之一,是古人命理学的依据。气造就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唯象的认识论,气数的方法论,术数的技术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人体自父母精卵结合产生新的一元生命体,生命诞生那一刻起,一个人的“文”,人生化所本的信息就确定了,此后,人体各器官肢体的生长、发育、成熟、修复、再生,都统摄在“文”这个元神之下,这个元神是人体的先天主宰,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基因,魂在这个过程中也一一进入,而所谓“灵”是胎儿出生,哭出声的那一刻才住进去。天气吸进去,脏气呼出来,就是“气立”。天气吸进去之后打开经络,气立开启人体脏的用,开启了人体提供躯体支持、维系生命活动的能量模式初始设定,呼应。

天干是什么?天的气运干扰,天对生命体生化秩序的干扰,是对人五脏的气迫。黄帝内经讲“因于寒,欲如运枢”,枢是人这个太极的核心,是驱动力,扰动力,寒邪使人的生化,道化受到了干扰。天的干扰,天干,五行属于戊己土,脏属于人的脾胃,胃气是人生化的驱动力,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的欲望,人的意志,是人的神气,人的精神,人的生意,应对伤寒外邪,人会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这些是驱动人的气机围绕戊己土,脾胃,气血、津液周期性循环运动,是“运枢”的综合表现形式。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阴阳变化顺。

自然之道如果不静了,万物就生的不好了,阴阳变化就不顺了,甚至逆了生命体的性,生命体的生化就失去秩序了,发生熵增了。

天生五行谓之五贼,使人用心观执,奉天而行,则宇宙在乎掌中,万物生乎身上。五贼者,五行之气也,则金、木、水、火、土焉。

吕望注云:圣人谓之五贼,天下谓之五德。人食五味而死,无有怨而弃之者,此五贼之义也。袁氏曰:所言贼者,害也。逆之不顺则与人为害,故曰贼也。此言阴阳之中包含五气,故云:天有五贼。此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位为五方,在物为五色,在声为五音,在食为五味,在人为五脏,在道为五德,不善用之则为贼也。贼者,五行更相制伏,递为生煞,昼夜不停,亦能盗窃人之生死、万物成败,故言贼也。

人但能明五行制伏之道,审阴阳兴废之源,则而行之,为见也,如此实五藏,善能用之,则为福德而昌盛也。

也是《黄帝内经》讲的“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又人能知五贼者,何也?在其心,故言五贼在心。心既知之,使人用以观执五气而行,睹逆顺而不差,合天机而不失,则宇宙在乎手中,万物生乎身上。如此则吉无不利,与道同游,岂不为昌乎?在履官之道,执仁义礼智信则富贵荣盛,岂不昌乎?

故曰:见之者昌也。但能依五行相生而用之则为道德,合於阳也。相克之道用之则为贼害,合於阴也。

故三界天师皆用理世,所立经教,,不令修恶而称贼害也。故知善修道德者,仙也,是阳之主也;阴恶贼害者,魔也,是阴之精。

除此之外,虚广其谈也。故宣尼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言不善则违。

此其至道也,何必广谈修习者欤?合道之体,不在此间,能知天地阴阳成败之原者,皆在此《阴符》首章而尽理矣。

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会影响人的脏腑生化,使人出现脏腑生化出现偏气。五运六气有太过不及,地支,地载万物就得出阳,出自身伏藏的物质能量,去应对偏气,我们身体的阴就不能够平了,脉的博动就会随四时而变化。这是自然之理,不是玄学,更不在迷信。

天地的能量的变化,也就五运六气,每时每刻都作用着你,影响着你的生化进程,与你的素质禀赋,与你摄入的水谷食饮,情志欲望,生活习性,一起共同决定了,你的气血运行状态,你的皮肤毛发指甲的光泽度,肌肉的紧实度,骨骼的硬度,发出的声音的律度,影响着你的脉动形式,从而决定了你的色脉有什么样的表现。

人活着,人生化,就是盗取天地合成的物质与能量,即摄取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动物生化的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机能,是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与己奋斗的生化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