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司令上朝鲜误中美军圈套,血战损兵3万,陈赓扶病赶来一顿痛骂

 芥舟 2024-04-10 发布于湖北

抗美援朝战争历次战役、战斗,哪次对兵团司令们的考验最大?

毫无疑问是第五次。

对谁的考验最大?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

让这位副司令接受这么大考验,最后悔的一个人是谁?陈赓。因为原本要指挥三兵团作战的,正是陈赓大将。种种阴差阳错,陈赓留在北京没去一线,而让副手王近山代为指挥。

这话要从三兵团入朝说起。

一、仓促入朝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三兵团,并非1949年2月整编时的三兵团。

当时的三兵团在席卷大西南、底定云贵川后,于1950年5月撤销番号。

新的三兵团是为了加强朝鲜战场兵力而临时组建起来的。

临时二字,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三兵团后来在朝鲜的命运。

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军委原本寄予厚望,让陈赓率领这个临时组建的兵团到朝鲜大展神威,给联合国军一次沉重打击。陈赓之前已在朝鲜熟悉过情况,他乃是二野老人,有威望有脑子有本事,指挥这个新兵团自然不在话下。

王司令上朝鲜误中美军圈套,血战损兵3万,陈赓扶病赶来一顿痛骂

不巧的是,陈赓当时刚从越南回来,马不停蹄去朝鲜看了一圈,腿部旧伤和心脏病加剧,无法正常走路,不得不留京治病,王近山代为指挥,率部队入朝。

这个看似正常不过的代替,产生了深远后果。

新建的三兵团由第十二军、十五军和六十军组成。

十二军是老六纵,王近山的铁杆老部队,属于原三兵团。十五军是老九纵,秦基伟一路从太岳带出来的,原属于陈赓四兵团。这两个军尚好,都是老二野部队。

六十军则是华北十八兵团老部队,前身是华北野战军八纵,军长韦杰。

不仅军这个层面比较杂,师一级部他也杂。三兵团各军当时基本打散,兼任云贵川各地的地方二级军区,当时西南刚刚解放,剿匪任务重,地方上有守备任务,不能把所有主力部队都调走,于是三个军各留一个主力师镇守地方。再从其他有余力的军调来三个师给三兵团。

乱之极矣。如果陈赓来指挥,以他的威望自然镇得住。但其他人呢?后来的结果说明了一切。

乱归乱,三兵团从王近山到一线指战员,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准备入朝,一方面要给前方志愿军战友们分担压力,另一方面要代表西南大区,给老二野争光。

志愿军老兵张泽石回忆说,大家对朝鲜战争没有什么印象,相当程度上带着大西南风卷残云式战争的先入为主观念。部队跨过鸭绿江大桥时,路两旁人民群众夹道欢送,当时正是傍晚,夕阳映照江面,一派金灿灿的光芒,部队洋溢着乐观积极的心态。

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三兵团上下的过度乐观。

乐观到有些松懈。

对比前脚刚进朝鲜的十九兵团,杨得志是怎么指挥部队进朝鲜的?部队开到山东整训时,杨得志就派64军军长曾思玉各师师长、副师长、参谋长共30多人先行入朝见学,列席志愿军第三次战役总结会议。

入朝时,再派各军长带师长、团长,先入朝进行勘察,兵团各级机关带部队后过江。

勘察、见学,分批次,目的就是让部队的指挥员们充分熟悉情况。这是必做的功课。后来十九兵团对美军作战也出现很多状况,但人家没有出现严重问题。

三兵团呢?

什么见学、勘察,统统没有。兵团机关按照常规套路,一批批逐次过江,指挥员们都跟在部队后面,对前方的情况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不夸张地讲,三兵团是两眼一抹黑进入朝鲜的。

二、从过度乐观到手忙脚乱

前线彭总和刚从第四次战役的紧张中惊魂甫定的六个军,都对三、十九兵团盼星星盼月亮。待这个两个兵团一到位,彭总计划的第五次战役,就拉开战幕了。

第五次战役用的是第三兵团、九兵团和十九兵团,第一波入朝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五十、六十六军,已经连续作战八个月,实已至强弩之末,除了个别军继续协助二线作战,绝大部分已无法再战。

过度乐观,在彭总召开第一次兵团领导以上作战会时,展现的淋漓尽致,三个兵团司令的表现耐人寻味。

九兵团在长津湖打了一仗,到1951年4月已足足休整了四个月这才恢复战斗力。美军到底好不好打,应该怎么确定战役目标,宋时轮很有发言权。但宋时轮看彭总兴致勃勃,其他兵团司令、政委都信心满满,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王司令上朝鲜误中美军圈套,血战损兵3万,陈赓扶病赶来一顿痛骂

十九兵团司令杨得志很注意观察彭总的决心,以他高超的情商,大概能判断出彭总胃口很大,决心扭转第三次战役末期以来的被动态势,也没有表示什么,语言上很顺从彭总的意思。

后来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接到立即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命令,急得给杨得志打电话反映,部队还没有全部进入攻击位置,尤其是炮兵没有跟上来,怎么打,至少要多给一天准备时间。杨得志罕见地一口回绝说,你不要再说了,按我的命令执行。

曾思玉几十年后和杨迪(时任志司作战处副处长)回忆对照当时情况,才明白过来杨得志真正的心态。大概他心里也是不太赞成快打大打的。但形格势禁,没办法。

唯有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表现最激进、最乐观,表示没有问题,我们一个兵团消灭美军一个师不成问题,我保证还有活捉5000个美军俘虏兵。

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婉转地提醒了一下美军不好打,但正要展开说一说前四次战役的情况,彭总已经开始表态了,邓华也不好意思再劝。

杨迪回忆,当时的氛围太过乐观。前四次战役总共也就抓了5300个俘虏,而且是全部联合国军,韩军占大多数,你一口气就要抓5000!怎么可能嘛。

三兵团就是在这样过于乐观、基本没有准备,而且部队尚未到达攻击发起地域的情况下,蒙着头、蒙着眼睛,杀向了敌人。

彭总对三兵团寄予厚望。

三个兵团由东至西一字排开,宋时轮率九兵团在东线,王近山率三兵团在中线,杨得志率十九兵团在西线。

三兵团的任务是,接战后一夜歼灭当面的土耳其旅,然后包围歼灭美军第3师,再进一步协同东西两翼,会歼美军24、25师。概而言之,中央突破,两翼卷击。

王近山根本没想到他受领的是一个多么巨大而艰难的任务,也没想到麾下是怎样一支部队。

三兵团从西南出发时,兵力并不强,每个军还不到3万人,只比淮海战役时翻了一倍。出发前紧急补充新兵和解放战士,全兵团扩充到14.7万,但到达朝鲜战场时,还剩下13.8万。兵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堪忧。像60军,其179师、180师补充的起义人员占到部队总人数的50%。

这个比例如果放在解放战争时期并不算什么,彭总当年率西野作战,解放战士一度占到七八成,照样打胜仗。

但在朝鲜战场不一样,这里的敌人、火力、环境远不是国内那么友好,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态变化非常难以预料。

180师战士张泽石被俘后写回忆录,还曾刻意给战俘营的难友们辩解,说原国民党军的起义人员,在战俘营也不全是意志不坚之辈,也坚持做斗争。但他也不能否认,原国民党军起义士兵,在战场上有解放军干部率领时能浴血奋战、表现神勇,但一旦失去领导、失去组织,他们在战俘营变成一堆漠然失措的无头苍蝇,最后竟被连哄带骗地搞起内斗。

王司令上朝鲜误中美军圈套,血战损兵3万,陈赓扶病赶来一顿痛骂

试想,如果是根红苗正、久经考验的老部队,会有这样的表现吗?显然不会。

三兵团一展开战斗,就陷入手忙脚乱、顾头丢腚的状况。

第一阶段作战,我军攻,联合国军退。

三兵团各部非常不适应敌人的节奏,在敌人全线撤退的情况下,居然没抓住任何一个计划中的目标。

出了什么状况呢?

三、陈赓心疼发怒

以预定一夜干掉的土耳其旅为例,三兵团派了十二军的两个师围上去,因为战前筹划不够细致,道路拥挤,只有4个团到达土耳其外围。又因初次接战,各团指挥员犹豫不前,错失战机,夜间只打掉土耳其旅300多人,天一亮各团怕美军轰炸没接着打,结果土耳其旅按照战前李奇微和范佛里特的战术,立即放弃阵地快速后撤。

跑了就赶紧追吧,追也追的一肚子气。敌军一边退,一边构设阵地,与我追兵保持一段距离,引诱我来打,一打,美军的飞机就来炸,一路追一路挨炸,什么也没捞着。

打美军3师也是同样的遭遇,追击过程中遭受的损失比打土耳其旅还大。

为什么开战之初那么乐观,开战之后一线指挥员却那么犹豫呢?

第一,开战之后,筹划太粗,只有决心没有方案,蒙着头打,一遇到敌人的真枪实弹才发觉各种准备不充分。

第二,过于轻敌,指挥员和部队都想一顿猛冲就把敌人打垮然后收割,重武器带着笨重,不想带,以至于追上敌人时只有随身带的迫击炮,遇到敌人的坦克部队只有干瞪眼。

第一阶段作战的目标全都没有完成,三兵团自身伤亡比歼敌数还多。

彭总对第一阶段各兵团指挥和临场表现各有点评,其中批评最多的是三兵团,尤其是十二军、六十军指挥太混乱。

三兵团就是带着这样的混乱来到第二阶段作战。

志司决定抓住东线只有韩军两个师、美军主力悉数集中于西线的大好机会,集中三兵团、九兵团力量来打东线韩军。

九兵团司令宋时轮给志司发报,多次提到三兵团,担心三兵团打不好侧翼掩护任务。

结果问题果然还是出在指挥上。

王司令上朝鲜误中美军圈套,血战损兵3万,陈赓扶病赶来一顿痛骂

九兵团击溃两个韩军师级部队,我军又开始追击,三兵团十二军35师追击过程中组织的不好,居然在追击逃敌过程中遭遇美军,猝不及防,在敌人强大火力打击下,战士们几乎是用血肉之躯开路,付出重大伤亡,当场丧失了战斗力。

攻击丰岩里的追击战,34师部队三个团居然被美军用重武器封锁在一个小山谷里,敌人又是炮轰又是飞机炸,差点也伤亡殆尽。师长尤太忠不顾抗命之险,强令部队停止追击,立即后撤休整。好在当时兵团部及时来了撤退的命令,尤太忠才免于一场纪律处罚。

猛冲猛打在国内百试百灵,在朝鲜战场面对美军的“范佛里特弹药量”(指不计成本地把所有武器火力都倾泄出去),并不是包打天下的。

同样是进攻后遭遇顿挫,三兵团打的和同时期的九兵团、十九兵团明显不同,更是远远不如第一批入朝的六个军。

战斗素养!指挥素养!思想准备!

全面落后。

彭德怀战前曾开过一个玩笑,说我们相对于敌人,我们才是联合国军,我们一个大军区(指东北、华东、西北、中南、中原等一级大军区)比他们一个国家都大,我们的部队互相不认识,作风差异大,我们才是万国军队。

不想一语成谶。

最大的恶果出现在美军发动反扑后。

大形势就不细说了。彭总发现美军迅速将主力东调,东线歼灭韩军的可能不复存在,于是下令停止第二阶段作战,部队转入就地防御。不想美军迅速完成整补,发动凶猛的反扑。彭总急令各兵团、各军指挥员仔细部署,由攻转守,在积极防御中撤退。

各部在后撤过程中不同程度遭遇一些损失,都是可接受的范围。但彭总万万没想到,三兵团六十军居然整整一个师的部队被美军团团包围了。

关于180师被围的前后因果,论者已多,限于篇幅,笔者也不多讲。只讲三个最要命的失误:

第一,本来三十九军在180师北面,应该180师先撤,三十九军后撤,完成交替掩护。但王近山不知何故,让三十九军先走了,这等于把退路让空了,听任美军来切断。

第二,六十军侧翼的十五军也早走了一天,没顾上掩护六十军和180师。

第三,180师被围后,六十军各部都处于混乱状态,没有尽力去救,反而向直接向志司求救。

乱,乱,乱。乱在平时只是混乱,乱在要命的当口,这不是把180师往火坑里推吗!

最后,180师突围无望,师长郑其贵下令分散突围。后来被俘者5000多人,在巨济岛的战俘营开始了悲惨的生活。

我军成立以来,师级部队被击溃打散,这是头一次。

毛主席在北京日夜悬望,彭总急得连夜叫来洪学智,一脸欲哭无泪……

三兵团入朝首战,虽有不小战果,但损失比歼敌多。单是十二军报的损失就一万多人,三个军合计约3万多。我军总计损失8.2万余人,三兵团是大头。

陈赓闻讯也气得火往上撞,不等病愈就赶到朝鲜。

据王诚汉回忆说,陈赓这次是真动了火,他批评王近山:“我看这个王近山呀,主要问题是想一口吃个胖子,以为打美国兵和打蒋介石兵一样,想一下子消灭美军几个师,什么美第25师啊,什么土耳其旅啊,想一下子都消灭了,这怎么可能呢?这个王近山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