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趣横生的宋代药名诗词

 循天园 2024-04-11 发布于广西

药名诗词是古典诗词中的奇葩异卉,中药学与韵文结缘的特殊品类。将中药名的字义、寓意、谐音,巧妙地嵌入组合,采用比喻、拟人、借代、顶真等修辞方法,赋予诗词新颖的写景抒情议事意蕴。引发读者的共鸣而产生美读效果,独具匠心且妙趣横生。

药名诗的兴起,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文坛。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441—513年)的《奉和竟陵王药名诗》载:“丹草秀朱翘。重台架危岊。木兰露易饮。射干枝可结。”南朝文学家王融(467—493年)的《药名诗》载“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间荒。石蚕终未茧,垣衣不可裳。秦芎留近咏,楚蘅搢远翔。韩原结神草,随庭衔夜光”。开创了中国诗学史上文医并茂的新篇章。

陈 亚

分明记得约当归

药名诗词至宋代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仕至太常少卿的陈亚。受其精于医药的舅舅影响,他谙熟药名,作《药名诗》百余首行于世。其中“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等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全宋词·卷一》收录陈亚的《生查子》词四首,其中的《药名寄章得象陈情》载:“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药名闺情》云“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诗中将白芷、苦参、当归、远志、菊花等隐喻诗中,用书信传递思念丈夫之幽情。《药名闺情》之二载:“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从议论入仕世情到闲话闺中闲情,思念参加科举应试的夫婿,陈亚将药名嵌在诗词中,音韵词义双关,展现了作者熟知药名、遣词用韵的功力。

宋代吴处厚的文言轶事小说《青箱杂记》载:“亚常言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或曰:'延胡索可用乎?’亚曰:'可。’沉思久之,因朗吟曰:'布袍袖里怀漫刺,到处迁延胡索人。此可赠游谒穷措大’。闻者莫不大笑。”漫刺是拜访时写有姓名的名帖即名片,延胡索是中药元胡的别名,“措大”旧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将如此生僻的药名写入联句,来形容四处干谒请托的穷书生,可见陈亚的才思敏捷,不愧吴处厚称誉的“近世滑稽之雄”。

黄庭坚

幕府从容理文史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也擅长药名诗的写作。他的《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载: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牵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阴。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垂空青幕六,一一排风开。石友常思我,预知子能来。幽涧泉石绿,闭门闻啄木。运柴胡奴归,车前挂生鹿。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这组药名诗绝句组诗,写于崇宁元年(1102年),为58岁的黄庭坚被贬谪调任,在荆南待命期间所作。诗中将远志、甘遂、牵牛、桂枝、前胡、半夏等33种中药名直接或谐音嵌入在诗句中,表达了作者面临的仕途坎坷磨难和行无定所的困惑。诗中描绘了荆州的田园风光,倾吐自己的思乡寂寥,记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等。

黄庭坚还有一首七言诗《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杨侯济北使君子,幕府从容理文史。府中无事吏早休,陟厘秋兔写银勾……”全诗洋洋洒洒32句,每句隐含一味中药名,可见作者精于此道,信手拈来的双关谐音驾驭技巧。关于药名诗的写作,黄庭坚曾表示,自己儿时长吟此类诗词而了不解其意,自从贬谪,忆童年时的药名诗方悟之。这类杂诗的写作具备相当的医药学知识。

王安石

笑语但闻鸡舌香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诗文各体兼擅,也有药名诗传世。他在《和微之药名劝酒》中写道:“赤车使者锦帐郎,从客珂马留闲坊。紫芝眉宇倾一坐,笑语但闻鸡舌香。药名劝酒诗实好,陟厘为我书数行。真珠的皪鸣槽床,金罂琥珀正可尝。史君子细看流光,莫惜觅醉衣淋浪。独醒至死诚可伤,欢华易尽悲酸早,人间没药能医老。寄言歌管众少年,趁取乌头未白前。”

王安石诗歌中屡次出现的王微之,是他的同僚和好友,与司马光、曾巩、李廌等都有诗歌唱和。诗人梅尧臣也有诗《送王微之学士知池州》,说明他曾任池州刺史。这首劝酒的诗,应该是宴饮应酬时的唱和之作。但是用药名入诗劝酒,说明王安石儒医兼通的学养;而欢饮的锦帐郎们,也应该听得懂这种时髦的吟咏。诗中说的宾客们开口笑语时有鸡舌香,记载当时士大夫口含丁香的口腔保健习俗。

王安石的作品《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载:“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冬。与山久别悲匆匆,泽泻半天河汉空。羊王不留行薄晚,酒肉从容追路远。临流黄昏席未卷,玉壶倒尽黄金盏。罗列当辞更缱绻,预知子不空青眼。严徐长卿误推挽,老年挥翰天子苑。送车陆续随子返,坐听城鸡肠宛转。”这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描述了王安石对羊、王两位同僚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嵌用中药白头翁、当归、天门冬、泽泻、王不留行、徐长卿等中药名,以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出宴饮者的年龄、时间场景、告别话语,送行后的惆怅等,把情意缠绵的不忍送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作为改革家,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三舍升试法”培养人才。太医局不再隶属太常寺,开创了医学教育独立发展的先河。而在宋代中医药文化繁荣昌盛的大背景下,儒医相通,士大夫阶层兼备诗学和中药学素养,就使得药名诗词显一时之秀。

辛弃疾

山路风来草木香

南宋词坛大家辛弃疾,既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放,也有“笑语盈盈暗香去”的温馨,药名词更是独具一格。他的《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载:“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谪居上饶带湖的辛弃疾用这首药名词作为请柬,邀请婺源的医家马荀仲到博山寺的雨岩游玩。词中将木香、石膏、防风、栀子等10味药名隐身于词句中,热情洋溢之余,作者的愤懑之情亦溢于言表。

雨后初晴,坐在书舍前的胡床上,便想起了马荀仲医生。“我这只能沉溺于山水的闲人,如病入膏肓,可真要担心风月之事耗费时光了。”南朝梁时吏部尚书徐勉对求官的下属说,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论及公事。辛弃疾感叹自己连谈论公事的权力都没有。“如果连你都不能来陪伴我出游散心,那我只能与松竹结伴,过着凄冷孤寂的隐逸生活了。”读完这首药名写成的请柬,人们能在词里行间,体会到辛弃疾笔下的淡淡忧伤和无奈感慨。

辛弃疾另一首《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的词载:“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词人将莲心、使君子、邛竹、蚕沙、远志等编织于词句里,读来令人拍案称绝。写景话人生,令人叹服作者的笔法。

宋代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高峰时期,政府主持官修了多部本草学著作。在这种传播和普及的大背景下,中药名称的含义和音韵成为文人墨客们的选择,催生了妙趣横生的药名诗词的风行。(原所贤  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