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趣横生的药名诗〈上〉

 老刘tdrhg 2017-11-07

  妙趣横生的药名诗〈上〉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中草药的数量之多,品类之繁,难以胜计。中药之名,取象比类,五花八门。例如以颜色命名的有黄连、白芨、紫苏;因味得名的有甘草、苦参、五味子;类人名的有徐长卿、刘寄奴、红娘子;冠产地的有川贝母、云茯苓、怀山药;显功效的有益母草、伸筋骨、骨碎补;以植物部位直接命名的有桑叶、芦根、苇茎、菊花、杏仁、玉米须;等等。一些熟谙中药而又擅长诗词的文人们,便经常喜欢用药名写诗,或者把药名纳入自己的诗中。

 

                       〈一〉

 

据传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即有人开始用药名写诗。中国第一个首创平仄声韵并编写了《四声谱》的著名诗人沈约(441-513),就写过五首嵌药名诗。题目叫《和竟陵王药名诗》:

     

    ①、丹草秀朱翘。重台架危阙。木兰露易饮。射干枝可结。
        ②、阳隰采辛夷。寒山望积雪。玉泉亟周流。云华乍明灭。
        ③、合欢叶暮卷。爵林声夜切。垂景迫连桑。思仙慕云埒。
        ④、荆实剖丹瓶。龙刍汗奔血。别握乃夜光。盈车非玉屑。
        ⑤、细柳空葳蕤。水萍终委绝。黄符若可挹。长生永昭
  

这五首古诗,描写的是经过战争洗礼之后,深冬山夜的凄凉景象。诗中含有丹草、射干、辛夷、玉泉、合欢、葳蕤等十数种完整的药名,另外还有隐伏的药名。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549-551)也写有一首药名诗:

        

        朝风动春草,落日照横塘。重台荡子妾,黄昏独自伤。

        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

        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横塘:谐音莨菪,又名断肠草。)

 

此诗描写的是皇帝的宫廷生活,可谓情景皆备。诗中嵌进了十个中药名,全篇通顺合理,不露镶嵌痕迹。

    唐朝诗人张 籍写过一首题为《答鄱阳客》的药名诗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这首诗的内容是怀念友人,但诗中嵌用了五个中药名,而且其中地黄、枝子、桂心三个药名,都是夸越前句最末字和后句第一字组词而成,可见匠心独具。诗中“喜君子”则是中药名“使君子”的谐音。

 

                           〈二〉

    

     据专家考证,药名诗的大量出现,当始于宋代。历史上撰写药名诗最多的,当推北宋诗人陈亚,据说他一生写过一百多首药名诗。陈亚字亚之,江苏扬州人。早年父母双亡,幸好有个当医生的舅舅收养了他,并且供他读书和应举。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登进士第,做过祥符县和潜县的县令。又做过湖州、越州、润州等地的知州。最后官至司封郎中,享年七十岁。陈亚为人幽默,被人称为“滑稽之雄”。陈亚还有一句关于药名诗的名言:“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

     下面是他的《生查子三首》:              

             

             其一: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是。

                     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其二:  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

                     罗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

                     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珠泪。

                     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其三: 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

                     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

                     琵琶闭抱理相思,必拔朱弦断。   

                     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以上是三首思念亲人的情诗。思绪绵,情意婉转。但是诗中分别用直书和谐音两种方法,包含了半夏、葫芦、乌头、紫芝、当归、荆芥(京界)、车前、五加皮(五家皮)、凌霄、薄荷(薄何)、藿香(何相)、附子(幅纸)、甘草、薏苡(意已)、白芷(白纸)、苦参、槟榔(槟郎)、远至、樱桃、菊花、回香(回乡)、石竹、苁蓉(从容)、珠、莨菪(浪荡)、石榴、麝香、枇杷(琵琶),等共29种中药名。

 陈亚之外,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也喜欢写药名诗。他的一首堪称历史上最长的药名诗《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长达32句226字,里面嵌入了几十种药名。

 当然比较有名的还是他的《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其一: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牵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阴。

      

      其二: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其三: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其四: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

      

      其五:垂空青幕六,一一排风开。石友常思我,预知子能来。

      

      其六:幽涧泉石绿,闭门闻啄木。运迤胡奴归,车前挂生鹿。

      

      其七: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

      

      其八: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这八首描写诗人个人情怀的五言古诗,里面也嵌入了几十种药名。

                          

                          〈三〉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大家都知道他写过许多爱国诗篇。但少有人知道他也写过药名诗。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不乆,便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为了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便用药名给妻子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的信: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这首词中共嵌进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薄荷、钩藤、常山、梦宿独活、续断,乌头白、参商、当归、茱萸、菊花共22个中药名。

妻子接信以后,也以药名诗的形式,回了一封书信: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

            谁使君子,寄奴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

            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这封信中用了也嵌入了16种中药名。以上一来一往的两封信,情意绵绵,思虑万千,但它们都是药名诗。

辛弃疾还填有一首《定风波·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也很有名: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以甚,多病,提阴风月废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胡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词中共嵌入木香、石膏、防风、常山、甘松等多味中药。寄托着诗人对坎坷道路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

北宋进士洪皓,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扣押十余年。坚贞不屈,以诗明志,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下面的《集药名次韵》,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独活他乡已九秋,肝肠续断更刚留。

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是一首身在异乡,怀念家国的抒情诗。诗人巧妙地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没药、白头等七种中药名嵌入诗中,词语流畅,情感洋溢;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四〉

 

宋徽宗时的户部员外郎孔平仲,字义甫,进士出身。《宋诗记事》中载有他的两首药名诗,在诗史上很有名:

     

    其一: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
        

    其二:  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诗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药名。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药名,画出了一幅松杉参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麦阡陌,好象外桃源一样的情景。十分逼真地表达了一位山村逸民身住茅屋、眼望飞云、耳听泉声、悠闲自得的神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