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莆田传统美食你吃过多少?

 鸿蒙圣主 2024-04-11 发布于福建

莆田市历史底蕴深厚,建制至今已有1500多年,其位居福建省沿海中部,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海洋资源丰富。历史潮流中,诸多美食在这里诞生,此前小编介绍了妈祖故里—莆田不仅仅有莆田卤面,本期小编接着和大家讲一讲那些回味无穷的莆田美食。

1.蛏熘

蛏熘是福建莆田民间普遍流行的一道名菜,具有滋补、清热的效用。蛏熘是以蛏肉混合淀粉,加上各种调味品制作的汤羹,也叫蛏羹。蛏一般指缢蛏,生活在沿海浅滩涂里,莆田沿海的乡村都有养殖,以涵江哆头所产为佳。

文章图片1

蛏熘的煮法较简单:即将蛏洗净后去壳,再用适量清水把蛏肉浸泡洗净,捞起沥干置于盆中与干淀粉拌和均匀。加工时,先把姜、蒜头之类香料放进已烧热花生油的锅里,待煸出香味后捞起。把清水浮出水面时,再把已炒的香料投入,加上精盐、味精、葱花之类佐料脑海许米醋,调匀即成。肉嫩润滑,鲜甜爽口。

文章图片2

蛏熘

那么它为什么叫蛏熘呢?原来这个“熘”字在莆田沿海有个传说。传说旧时某年,沿海一带流行瘟疫,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健康,部分村庄出现人员死亡现象。而令人不解的是最靠近海边的几个村竟没有人死亡。当是民医从治疗病人中悟出一个道理:沿海的几个村庄都养殖缢蛏,吃过缢蛏制作各类清汤。而蛏起作用的。于是在民医的宣传下,浒瘟疫的村庄各村民都煮起蛏粥吃,果然不久瘟疫就“溜”了,不再流行了。老百姓说,是缢蛏把疫病驱赶走了,于是逐渐地在群众中流传一种吃熘驱病的传说。在饮食文化中,有人认为把“溜”字改为“熘”字,说明蛏熘是经过加工煮熟而来的,更切合本意。

2.枫亭糕

枫亭糕,产于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已有1000年历史,是福建省传统糕类美食。这种糕点用糯米粉为主料,以传统工艺制作,细嫩香甜,入口而化,且具有健胃益脾之功效;又耐贮藏,存储三五天不变质,是旅行居家的首选糕点,又是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饮雀四方,深受顾客欢迎。它的制作历史悠久,据传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

文章图片3

枫亭糕

枫亭糕制作方法如下:以纯糯米1斤炒熟,磨成粉末;白砂糖1斤,煮成糊状,将糯米粉末与糖浆混合,用人工搅拌均匀,再用炒熟捣碎的花生仁、芝麻和花生油各0.1斤,作为夹心料。用方形糕盘装盛,在糕盘底部和上面各撒上糯米粉末,中间配上夹心料,切成方块,底部垫上一张薄纸,倒在竹筛上。以硬木质的干柴慢火干蒸5分钟。蒸熟后冷却,用方纸包装,盖上商号,即可出售。

3.九层粿

九层粿,是莆田地区流行的一种米浆合成的地方小吃。民间说它“层层登高”寄寓美好,蒸熟后层数多,叠起来像本书,所以叫“九层粿”。每年农历八九月新谷上场,妇女们会拿出新米做不同花样的美食。九层粿由此应运而生,也成了重阳节的节庆食品。据说,莆田人也做,用来祭奠妈祖。

文章图片4

九层粿

九层粿制作方法如下: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然后,纱布垫蒸笼之底,上第一层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层,反复直至第九层为止。蒸熟之后晾开,切成菱形,不但外观奇特雅气,而且口感滋润细腻,吃起来松脆,淡甜,最宜小孩与老人,为大田特有小吃。

文章图片5

蒸九层粿

4.仙游蓼花

仙游蓼花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地方传统名点。仙游县蓼花具有营养丰富、酥脆可口、价廉物美的特点。仙游县生产蓼花与麻筒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清康熙年间,蓼花和麻筒就成为逢年过节、婚庆送礼的必备佳品。蓼花和麻筒具有营养丰富、酥脆可口、价廉物美的特点,所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文章图片6

仙游蓼花

仙游蓼花制作方法如下:先把糯米浸水24小时,然后淘净、晾干、粉碎,再加热水制成一个个小软粿,小软粿用水炖过,加入少量纯碱,再放在金属桶中用木棍猛搅直到起泡不收缩为止,接着把小软粿切成长四公分、厚四公厘的冬瓜条样的白粿条,白粿条油炸之后就成为蓼花胚了。蓼花胚沾满蓼花米就是成品蓼花了,如让蓼花胚沾满炒芝麻,那就成为麻筒了。

5.赤饼

赤饼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独特的糕点之一。赤饼之所以称为赤饼,主要是“赤”有红色之意,而仙游人喜欢红色,因此镇上很多人家办酒席时,席上都会配上一道赤饼,寓意吉祥喜气。

文章图片7

赤饼

赤饼的制作方法如下:用面粉拌成浆团,再在平锅烫成面皮,然后用几张面皮裹卷花生粉、芝麻、白糖、油条等,就做成一个赤饼,皮韧馅甜,吃来香味满口。

文章图片8

包赤饼

周边城市美食见:寻味福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美食之旅厦门小吃攻略-八市篇厦门小吃必吃榜单厦门美食说(第三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