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线串起时代记忆,两个人讲述艺术人生

 020艺术观察 2024-04-11 发布于广东

参加学术研讨会的部分嘉宾合影

8月12日下午,在广州市文化馆翰墨园二号厅,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一条线·两个人——詹忠效金城线描艺术联展”现场,召开了以“线描的传统与当代”为题的学术研讨会。


翰墨园一角


两位参展艺术家詹忠效、金城,均是中国线描艺术的代表人物,去年7月,两位受邀前往黑龙江禹舜美术馆举办联展,并于今年4月返回广州IFC进行汇报展出,与CBD白领近距离接触。今年暑期,巡展最后一站来到全新亮相的广州市文化馆,在翰墨园2号展厅与观众见面,市民和学生争相排队打卡,引发媒体关注,展出作品被观众誉为“灵魂的线条”。


展览现场


广州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李怀恩,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部部长翁敏,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广州市文化馆馆长董敏,中国美协原理事、广东画院原副院长汤集祥,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郭莽园,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广东省美协原副主席张绍城,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许钦松,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方土,广州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胡斌,湖南省工笔画学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海天,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孙戈,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书画院秘书长朱光荣,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侗,岭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刘向上,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谭秀江,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叶凤华,策展人、制片人尹大玮,策展人、艺术维C主理人陈晓勤等领导、专家和艺术界代表出席。研讨会由广东省美协专职副主席叶正华主持。



广东省美协专职副主席叶正华主持研讨会并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为本次研讨会发来的贺信


贺信

Congratulatory letter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线描艺术是中国画艺术的代表性语言,拥有丰厚的传统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探寻线条艺术的真谛,并予以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当代艺术家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詹忠效先生在线描艺术上沉潜探索,守正创新,积累经年,卓成大家,他的技法被美术界誉为“詹衣描”,其“传统为源,时代为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治学精神令我敬佩。
金城先生在传统白描基础上,融入当代艺术风格特征,探索精神值得肯定。
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祝贺他们的联展在广州举办和《线条的传统与当代》研讨会的召开,希望能深入展开学术交流,为线描艺术的发展献计献策。

广州市文联文艺部部长翁敏宣读了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先生为本次研讨会发来的贺信


贺信

Congratulatory letter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

黑白线条艺术简约而纯粹,仅仅通过张弛有度的线条,便能将物象、意境、情感表现出来,这是线的基础功能。线,围绕形势而产生,围绕精神而升华,其知黑守白,兼工带写、率真质朴的书写精神,是超越时代的美。无论绘画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白描艺术独立于世界的美学价值,始终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跳脱出外在的风格,探寻线条令人着迷的真谛,此为白描艺术传承、发展、超越的重要途径。
白描大家詹忠效老师,对白描技法进行了大胆创新,结合西洋素描与装饰绘画审美,独创“詹衣描”技法。其“传统为源,时代为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治学精神,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弧光闪闪》与一系列连环画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金城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我摸索,在《明姑娘》等现代感更强的线描连环画基础上,融入当代艺术,新媒体的风格特征,将'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极简少女》。两位参展艺术家绘画风格表面看大相径庭,但美学追求殊途同归,都是将自己所积累的线描探索和当代前沿审美方向加以衔接。
本次研讨会主题定为《线条的传统与当代》,希望能展开交流,探讨线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以及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AI图像技术冲击的时代,线描艺术何去何从。 

展览现场


专函

Special letter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工笔绘画领军人物何家英

线描艺术之路颇为不易,因为线条是线描艺术家所运用的唯一表现形式,不像其他画种,还可以通过色彩等其他元素,弥补或平衡一些画面关系。

詹忠效用线条表现出来的人体结构,抓住了本质,表现出人体结构之美,这是新线描对古人线描的突破。虽然是写实的风格,但是绝不是被动的客观描摹,而是高度的主观提炼与概括,才能表现出那么活灵活现的生动造型。从中看出詹忠效对人物性格的体察是深刻入微的,将对自然现象的描摹,上升到出于心造的本质高度。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创造了一种线描形式,是现代的“曹衣出水”,使衣纹与结构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依存。把女性美表现到了极致!这是对中国线描的巨大贡献。

金城的线条,与詹忠效的恰恰相反,以高度的概括力,抓住事物的本质并赋予极简的形式,这种具有插画形式的线条表现形式,具有简洁、幽默、趣味横生的特点。集中反映出各种社会生活情景,给人一种美的引导和内涵的思考。


本展学术主持林蓝(左二)、策展人叶正华(左一)在展览现场


李怀恩致词时对两位艺术家的联展表达了诚挚的祝贺,对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两位老师因艺术而结缘,四十年相濡以沫又彼此成就,'一条线串起时代记忆,两个人讲述艺术人生’。广州市文化馆是广州文化新地标,也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建筑风格最为独特的文化馆,备受业界和社会关注。开馆以来,坚持以'国际一流、国内标杆、湾区核心’作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群众品质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岭南文化传播展示的新窗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和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新高地。这次'一条线、两个人’特展走进文化馆,无疑是连珠合璧、相得益彰、锦上添花,让广州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国线描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必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全民艺术普及、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上写下极有意义的一笔。”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李怀恩致词


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各位艺术家和批评家敞开心扉,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线描艺术的观察和思考,对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度剖析,肯定了两位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以及他们对中国传统线描艺术所做的探索和创新。同时也探讨了线描艺术在当代所遇到的困惑、解决的途径,以及线描在Al数字应用的时代,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具有哪些外延空间等议题。在场专家一致认为,在AI等新技术不断进化的时代,线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要承担起传承和创新的大任,引导中国绘画朝着有思想、有温度、有高度的方向进发,用创新性艺术语言,讲述岭南故事,讲述中国故事。



詹忠效(左一)与金城(右二)两位艺术家还分别向广州市文化馆赠送了珍贵的原稿《艺术体操速写》与《极简少女-亲昵》,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左三)、馆长董敏(左二)接收捐赠


詹忠效与金城两位艺术家还分别向广州市文化馆赠送了珍贵的原稿《艺术体操速写》与《极简少女-亲昵》。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线描艺术在新的时代做出了新的选择和新的实践。

据悉,“一条线·两个人——詹忠效金城线描艺术联展”将展出至8月31日,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免费前去观展。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孙戈速写


研讨会发言摘录
(以发言先后为序,文字整理:黄伟哲、黄淑娟)


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郭莽园


我涉及的面比较窄,只关注国画的一根线,我觉得“线条的传统与当代”提得非常好,是画国画的同行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画讲究“骨法用笔”,现在很多人学了素描再画国画,工具、材料都是中国的,但画来画去都是水墨素描,不像中国画,而且很快就到了天花板,结果很困惑(走不出去)。

两个体系,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不同。素描的线主要是表现“形”的,中国画的线是多内涵的,除了“形”以外,还包括质感、空间感、时间感,以及情绪等等,都在一条线上解决了。所以从素描到画中国画需要由线描转型。

詹忠效、金城两位老师在线描创作上,都是走在前面的人,希望除了在国家画院办高研班以外,也能给很多对线描缺乏认识的同行们提供帮助,多出一点书或教材,把中国画“骨法用笔”从一条线的筋、骨、血、肉,到线质、线性、线势、线韵⋯⋯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出来,金针度人,这是对社会莫大的贡献。



中国美协原理事,广东画院原副院长汤集祥


我从画家的角度体会来谈谈线条。近几年,我在澳洲的时间比较长,有一个体会,看到的都是立体的,不是一边明一边暗,也许和南半球的阳光有关系。在中国看的东西都是平面的,近光或者侧光,所以看着有线条。我认识詹忠效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他正在画《弧光闪闪》,我对他的各种线条都在想他怎么画出来的,去他家里让他把稿子给我看,就是想他的线条怎么画。我看他的原稿画了很多线条,从很多线条中找出最准确,最美的线条。

混乱线头中找出一根线來,靠的是艺术感觉。从70年代成长起来的画家、负载的责任是很重的。要超越古人有更多的要求,这就使古老的线条有了多种可能的发挥,这也造就了忠效。

因为我从事过木刻剪纸创作,见金城先生作品非常亲切。这种有厚度、明确度、醒目度的线条,在当代艺术中擔当起重要作用尤其结合到动漫、影响更广、更有说服力。

线条是东方人的认识,这种认识又是自然的提示,又由于每个人不同个性,形成不同的样貌。一根线两个面貌,各美其美。



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广东省美协原副主席张绍城


詹忠效和金城两位老师在广东是“两座山”,是在动漫和连环画一直坚持下来的“两座山”,很不容易。因为这个领域以前有很多人都在这里努力过,包括我自己也画过很多连环画,但是山太高了,我爬不了了,赚到一点钱就不再爬了。但是他们两位继续在这个领域努力,这是很不容易的,几十年来干一件事情,因为这个过程单调,而且不知道山顶在哪里,爬上去可能没有东西。

我认识詹忠效的时候是1968年左右, 他当时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那次起义的指挥部一一小东营旧址画幻灯。我有一个观点,美术界就是一个“江湖”,要认识天下好汉,这是我们学习绘画很重要的一步,广交朋友。我看到詹忠效和金城,我感觉他们有一股英气,他们可以坚持下去,而且有美感,特别是他画的女孩很漂亮,观众很喜欢。詹忠效的《弧光闪闪》是几个女的电工,这个题材很难发挥,但是他迎难而上画出了自己最高的水平。

80年代的时候看到金城的作品,《明姑娘》那个作品影响很大,把一个故事画得很美。改革开放以后的很多中学生、小学生都喜欢看动漫,但是那个时候市场上所看到的动漫基本是港、台、日本,大陆自己画的动漫基本没有。他们两个走在一起可以互相影响,也带动了广州地区的动漫形成,填补了国内动漫文化上的空白,而且不止一两天,一两个月,是有二十几年了,包括我女儿也受他们影响。期望在广州从文化引导,到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对动漫方面应该加大投入,用大的能量来支持事业的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许钦松


我对这两位先生都蛮敬重的,特别是詹忠效先生。当年读美院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弧光闪闪》连环画,在没有多少钱的情况下买了一本,现在还保留着。金城在全国是比较早成立动漫艺委会,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广东的动漫也是走在全国前列。

研讨会的题目蛮有意思的,白描、线描、线条的概念不同,金城更多是线描。线条的概念可以涵盖整个中国画,中国画的线条是中国绘画中一个非常独立的体系,像东晋卫夫人的《笔阵图》对线条就有很好的阐述。她提出了“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第一次把线条的筋、骨、肉这三个概念总结出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条问题,而是把线条作为一种内在的、富有生命力的形态、形式来表述。而谢赫提出的骨笔用法讲究骨感、讲究力道,经过历代发展,中国画的线条已经成为我们独特的一个体系。线条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最终成为中国人在欣赏绘画中的一种文化基因,是与生俱来的。

中国画的线条有太多学问在里面,有太多价值在里面。综合性的美术院校都训练素描,但是白描没有被纳入课程,忽略或者弱化了白描基本功的训练。因为素描解决一个造型问题,型是解决体积,有体量感,有空间感;中国画的白描线条则体现形,以形写神,有两个价值的指向和判断。由于综合性大学、美术学院培养的学生都是在素描训练当中的,概念和习惯形成了西画表达的方法,忽略线条,对书法的演习也弱化了。现在书法已经成为一门一级学科,可见国家也是慢慢知道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这种线条作为中国画强有力的基础,中国画也是丢失了应有之义。因此,线条是我们中国画基础中的基础,如果线条的流失,将造成中国画的全面崩溃,要守住这根“生命线”,不管怎么变,还是要守住。

古代线条的体系就摆在那里,詹忠效的《弧光闪闪》连环画不只是连环画,而是在解决传统线条、白描的问题,是在面对现实主义题材,就是面对当代。用这样不容易驾驭的白描表达现实题材,难度是非常大的,他是开拓性的,有历史的价值,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白描涵盖了人物、山水、花鸟,非常重要,白描在历代画谱里面都有,我们应把白描作为基础训练的东西。

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渐变的方法,我们应谨慎地迈向当代。首先是守正,再是创新,我们应以一种谨慎的态度,有节制地面对当代的发展,不管如何发展都一定守住我们老传统的这根“生命线”。谢谢这两位先生提供给我们的思考,而且把学术的价值、成果传扬出去,为广东美术增光添彩。

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方土


本次展标起得很好,“一条线,两个人”,这头拽着一条细线,那头慢慢变粗,一边是传统的线,一边是当代的线,两个人都围绕着一条线,描绘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先说说詹忠效老师,他的连环画《弧光闪闪》的出现是属于横空出世,一点都不夸张,这让我联想起时下刀郎的《罗刹海市》,完全可以相互媲美,当时那本连环画的影响不亚于现在这首歌。那时候各种图式几乎是空白的,突然这么一个特别的连环画出现,而且是很纯粹的线条和现实题材的结合,马上受到大家的追捧,我当时看后也深受震惊,据我所知同代人很多都临摹了,现在能够走出来的画家几乎不仅是读过《弧光闪闪》,还包括詹老师的《吉鸿昌》等等作品。

说说金城兄,我们的认识在十多年前。当时省里领导陪同文化部领导来广州红专厂视察,之后就一起去看了他的动漫创作基地,我们在那里初次相识。那时省里十分重视动漫艺术,我没想到金城兄的漫画思维是如此超前,他在动漫领域一直是领跑者,树立了一个高标准的标杆,很是了不起。

线条是绘画本身的符号语言,它的魅力是其它形式和技法无法替代的。詹忠效和金城两位先生通过运用不同粗细的线条,所取得的成就都达到了横空出世的效果,令我非常感动,我觉得他俩都是时代的弄潮人,他俩的“这条线”是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在美术界完全是可以担负起时代责任。而且他俩一直都很谦虚,我老和别人强调这两个人有多厉害,结果他们老反问自己“我们有这么厉害吗?”。前不久,我还自掏腰包收藏了詹老师七十年代作品和信扎,也算是圆了我儿时的追星梦吧。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


我从研讨会的主题以及展览主题,切入对于两位老师作品的具体分析,粗浅地谈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展览题目“一条线,两个人”,实际上是由这条线连接起了不同的时代,从两代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看到几十年的时代变迁,而这个变迁也就附着在“线”的变化上。首先说詹忠效先生,我看到有人提出了“詹衣描”,最初我有一个疑惑,中国画已经说到有十八描了,难道还不能概括詹老师的线描吗?我进行了比较,发现詹老师的线描还真的不一样,传统的十八描对应的是过去的语境,如果我们说到相近的,比如铁线描是很硬挺的,但并无粗细变化;钉头鼠尾描有顿挫感,但是有柔韧的意味。而詹先生的线描坚挺而又极具顿挫感,有点类似钢笔线描的味道。近现代在拓展线描发展的时候,不少艺术家作出过新的努力。像林风眠,他就说,他要用毛笔画出铅笔的感觉,其实这个是非常难的。以毛笔画出像铅笔那样的坚韧和谨细,同时也如瓷绘的用线,光滑而富有别致的韵味,从而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我觉得詹先生的线描有以毛笔画钢笔线的坚实感,但又因为纸笔的不同而演绎出另一番风采。

而他的线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特点是通过线造型的组织强化了对象的体积感。如果回顾历史,我们知道,在盛唐的时候,中国线描受西域的凹凸画影响,就发展出了以线表达体积感的手法。但詹先生的线描的体积感、重量感要强烈得多,通过坚挺的线描勾勒呈现出对象足够的份量感。当然,这种份量感与塑造对象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弧光闪闪》连环画中,这样的造型方式就将工农兵形象塑造得硬朗和阳刚;而他新近的作品,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则增加了线的音符般的节奏,要显得柔美温润一些。

关于金城老师,他早期的作品《明姑娘》,我是能够读出80年代的变化的,就是强调形式感、结构感、设计感,这与改革开放以来艺术界对于现代变形、构成等形式语言的研究氛围是分不开的。而里面的人物塑造,比如戴墨镜的男性,就和80年代我们看到的很多连环画对于人物角色的某种倾向性表达有内在关联。

而他较近的作品则是一个大踏步的转变,这些人物一方面具有剪纸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带有强烈的电子感。这类型的作品让我想到一个国外非常活跃的装置艺术家,叫朱利安·奥培,他做了很多有如剪影的人物的影像活动装置。当然,金老师作品的人物造型还是有中国固有的一些特点,但这种电子感、屏幕符号化的人物完全可以和当下的多媒介传播语境连接起来,产生更多元的视觉观感。

通过线描,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代表性的艺术家所切入的时代的特征,以及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艺术家所做的语言推动。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侗


詹老师个人的成就就是连环画,多数情况是线描,而且也没有多少人画写意的连环画。詹老师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地位很高,同时有一点他个人内心的需要,他想成为国画家。贺友直先生也想画国画,之前连环画不是太被人瞧得起,包括《上海名人录》里面有很多国画家,就是没有贺友直。吕澎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也没有连环画,也许是忘了。现代中国美术史没有连环画是不对的,连环画在70年代占了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

詹老师在70年代末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为《广州文艺》编了《中国画水墨人物线描技法经验随笔》连载,影响很大,像丁世弼这样的连环画家也因为这个连载而和蒋兆和、叶浅予等大家在一起了。从这里面看出詹老师虽然是连环画登上画坛,以线描白描形成艺术家,但是他内心有一个很重要的需要,就是成为国画家,就是也想玩玩水墨,玩玩色彩。我个人不认为这个尝试很成功。最近我听贺友直的女儿说,大家把贺友直叫线描画家,她认为他就是连环画画家。詹老师体现了他个人的“内部需要”,我觉得也是中国70年代所有艺术家内在的需要,也是后来创新的一种推动力,大家不会满足于已掌握的能力。

在金城老师这里我认为体现的是“外部影响”,如果没有“动漫”这个词出现,金老师可能也就画连环画。但是他比较能跟随时代,所以找到连环画和漫画之间的相似性,尽管我们可以和他讨论说不相似,但确实也有很相似的东西。这样发展下来,詹老师和金老师,两个人发生了的变化就是一个画粗线,一个画细线。从现在的角度来讲,詹老师的线越来越细,甚至有人怀疑这是钢笔画的,“詹衣描”的特点也是把十八描的变化拿掉,但是注重了衣纹组织本身。细线和粗线就说明了这两位艺术家不是基于自己的能力,一个是基于内部需要,一个是基于外部影响,构建了今天这样的当代气息。

其实两位艺术家都可以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事情。既然一个是受内部需要的影响,一个是受外部环境影响,两个人可以继续讲故事,让线描这件事情变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语言部分,如何提高语言自身;一个是语言的功用问题。在中国传统绘画里面,真正的白描作品是不多的,真正以白描传世的也不多。

从现在的角度来讲,两位艺术家一方面可以感应这个时代,一方面可以继续做接近叙事的,带有连环画性质的白描,而不是将线描从叙事中抽离。我现在感觉到两位艺术家是有点想告别连环画的意思,看得出来他们都想离开这个叙事的舞台,因为连环画也没有市场了。是不是真的没有市场呢?也不一定。讲故事的方式是老一套还是新方式,像金城老师已经打好了用很新的方式讲故事的基础,但要不要继续讲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从50到80年代是叙事时代,1990到2023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就是形式占了主导,工具材料占了主导,而在叙事时代里是内容占主导。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面是需要内容的,年轻人需要内容,但是不好意思说,也不知道要不要,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给我,如果真给,他们是需要的,但是我们得用一种他们乐意的方式。所以金老师可以把他的画风转到带有卡通性质的,我觉得是有很大勇气的。首先看自己整个文化积累,所受的教育,还有年龄等等,我好像做不来,但是他勇敢做,我觉得非常好。进两步退一步,又回到叙事就会很有意思。所以我还是把连环画作为很重要的方向,当然我使用连环画的方式会和过去不一样,也可以展览,也可以编成集子,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些画线条的人从小都是讲故事长大的,我们永远不会成为画抽象水墨的人,那我们就退回去继续讲故事。在这个时代讲好这个时代,乃至在这个时代讲前一个时代的故事。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


詹忠效老师在线描上结合了西洋素描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所以和传统的线描技法比较,已不只是传承,更是创新,他的白描是写实的具象的,所以我们在他的连环画《弧光闪闪》里面看到的就是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写实,象姑娘们站在高压电线上工作的场景,绝对是深入生活画出来的,这一点在詹老师上世纪70年代以《弧光闪闪》为代表的一系列连环画中表现得特别淋漓尽致。

记得金城老师的《明姑娘》当时上了《连环画报》的封面,这本期刊是我们美术少年尤其在考学前反复临摹学习的。金城老师的新作现代感更强烈,象《极简少女》系列融入了新艺术、新时尚气息,为我们更年青一代喜爱。金城老师的艺术实践也鼓励着我们,不断突破自己艺术创作的舒适区,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让自己艺术技术常优常青,这才是勇敢的艺术家,才是成为一名成熟而好的艺术家的不断进阶。

“笔墨当随时代”,詹忠效老师与金城老师将这一句话落到自身实处,他们的美学追求传承中国线描的传统,并将之运用到表达主观意向和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现实呈现里面,现实是他们最关注的。因此,他们的线描创作展现的是丰富的当下世界,展现了我们当代人的情感,因而其所积累的线描探索,实际上是和当代前沿的审美是相衔接的。内涵是东方美学意味,更吸纳西方审美意识,所以两位老师的现代线描的创作语言是跨越地域和时代的,而且充满着鲜明的个性,有很强烈的个人辨识度。

回到传统,之前自己曾沿着黄河一线去考察,当时是从敦煌到龙门,从石窟雕塑到壁画,看到了无数的“线”。如果对色的审美考察是在旧石器已经形成,对线的审美感受则是要到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时期,色与线是造型艺术的两大因素,比起来,线条的领会实际上比色需要更多观念、想象、理解的成分,所以作为造型手段,我自己觉得线比色是更纯粹的语言。

回到中国的线的艺术,鲁迅先生也认为中国美术里面最可取的三部分:汉刻、唐画、宋画,线在其中都是主角。在谢赫的“六法”里面,气韵生动之后,就是骨法用笔,第一次把中国线的艺术在里面明确建立出来,指出用线是表达对象最具体、最明确的手段。整个中国美术史所有的画面都是由线条组织整个造型的复杂任务的,所以我们说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立足点,甚至可以说画不好线描的人就画不好中国画。所以线描现在重提,我觉得有特殊的意义。

传统的中国线描有三点特征,第一个从线和形的关系来说,西方的线比较塑造形体的轮廓、表现特征。东方美术的线实际上是装饰的线,是事物结构内在的节奏,比如汉代马头的雕塑塑造,概括的呈现使之比真实的更真更强,这种装饰性的线条即是我们东方艺术的最重要特点。同时,中国艺术的线不只是具有装饰性,其中更是蕴含作者的情感、气质、学养,还有对象的质感力度,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如中国传统书法。象我们看到詹老师和金老师的画里的线条变化,不仅在线造型,更在线本身,一笔过去,已经保有独立审美价值。

在千年美术史看线的构成,装饰性、独立性和程式化逐步组成中国美术中线的特点。今天我们广东老中青三代艺术大家因了“线”相聚到这里,其中象郭莽园老师,他就是大写意的线,他的饱含情感的线里孕育着他对对象的造型感觉与个人意绪等等,这何尝不是一种中国美术中传统的线的体现,既有独立价值又有造型意义。

过去代代“线”的经典已在,今天现场我们能看到在詹忠效老师与金城老师的作品中呈现的新的时代经典探索,这将给予我们在座的年青艺术家们最大的激励,真正的经典何尝不是一代代的探索、一代代的力作积淀而成呢?相信本次研讨会就“线条的传统和当代”展开的学术交流一定有它的深意在!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


詹忠效、金城老师这两位都是我非常尊敬和欣赏的艺术家,其实很早就知道他们两位的大名,但真正和他们接触交流也是近十年。我入广州美术学院的时候在中国画系学习,一开始学习中国画就涉及到白描,只有画过白描的人就知道线描的难度,所以我会非常关注当时的一些线描画,待我看到詹老师连环画的时候,惊叹线描也可以画成这样——有现代的韵味。

我觉得他们两个有共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他们两个人都有追求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并注重刻画时代的内涵,使各自的作品都可以呈现当代的一些特征,在吸收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时候,一位更多的发挥了中国画的元素,使白描线条的表达在人物塑造上更加丰富,并追求一种线条的细微组合以及人物造型上的微妙、唯美的画面效果。另一位则是比较多的吸收了西画装饰意味中的简约表现,对线条做了大胆且高度概括的减法,来强化自己线条符号化的特点。

刚刚胡斌院长提出来的,传统已经有十八描了,为什么还会有“詹衣描”?因为语境不同了,对此,我很认同也有同感。比如:我们在传统十八描中,虽有线条上的多种变化,但所表现的人物,大多是农耕时期的人物,而那时的着装多为宽松的长袍类衣服或长裙,衣纹所呈服装里的人物体型特征并不明显,这为程式化的归纳线条的组合提供了便利。但如果当代人的服装仍按照那些描去表现,似乎就没那么吻合,线条的组合与处理难度明显增大。我觉得詹忠效老师是把西画中强化体型特征以及人物结构的提炼与线条的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正是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努力,让他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线条不是孤立的,以线造型是它的一个本质,线是艺术语言的一个载体,掌握这种语汇表述的能力越强,画面就会越丰富。詹忠效老师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画线描,真是让人佩服。

另一位是金城老师,他是一个懂得留白的人。他的画很注重大量舍弃繁杂的东西,而注重留白与简化。这几年,他的画风又有了新的面貌。我感觉金城老师似乎有些神秘莫测,总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会突然转身。这些年他仍不断在调整自己艺术创作的面貌,这不仅需要勇气的,更需要有认知上的视野。这也和做人一样,天道忌满,人道忌全。留有余而不尽之巧,不要做得太满,是一种境界。这是我对金城老师这十多年的印象,到了这个年龄段还有这样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一、二届理事、湖南省工笔画学会顾问海天


线条是人类绘画最主要的造型手段之一,也是最能彰显民族审美特质与艺术家审美个性的语言元素之一。

“一条线,两个人”这一别具文化创意的画展所呈现出的意义,在于向世人展示两位著名画家代表性艺术精品的同时,还推出了一个“传统与当代”这一值得深思与探究的跨世纪学术话题。

詹忠效先生在白描艺术领域最大的成功就是以坚实的造型功底、独特的审美感知与独创的“詹式线描”在自己的生活敏感区“创造了从自己开始的历史”。

对于一个数十年一直以滤去了色彩与明暗的线型语言作为自己创作手段的画家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不重复同样的语言”这一语言难关。詹忠效先生在艺术探索的每一个阶段都非常注重寻求和创造那种能使作品焕然一新的最佳“形式情绪”,坚持从生活中去捕捉鲜活的视觉信息与心灵信息,以疏离常态的艺术意象表现独特的生活感悟与反常合道的诗性思维,从而构筑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符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十八描研究》一书,将独创一格的詹式线描命名为“詹衣描”置于“新编十八描”部分的第二描,从而廓清了詹忠效先生艺术符号的个性特征,詹忠效先生的一系列艺术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白描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他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印证了巴尔扎克的一个观点:“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

同样是以线条来构建艺术单间的金城先生则是以线条的另一种生命迹象来诠释自己的艺术思想与人文关怀,他以开放的人类视野广纳东西方艺术家在“线”艺术领域中所创造出的各类线意、线情与线趣,并以“动漫”为切入点,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诉绪极简的线性语言中,以极简的“金式线语”讲述人间的“别情”“别象”“别趣”,从而在线艺术世界创造出一个意趣横生的当代极简境界。

詹忠效先生与金城先生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观念与艺术建树生动地诠释了一个跨世纪争论的学术话题——传统与当代。

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当代?这既是两个常识性的词语概念,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术概念。从上个世纪开始便成了美术理论界最具兴奋点、最具争论空间的学朮话题。对于“传统”这个概念,王朝闻先生曾提出了他的观点,“认识传统也就是在认识我们现在和我们自己”。

传统的状态在每一个研究者的心中只能是一种审美接受心理投射机制调控下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心灵“追光”下的状态。不同的认知心理会选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角会感知出不同的传统层面,这便是传统多元成像的原理。因此,传统的继承方式有着明显的选择性。

守住传统的一隅进行探究拓展是继承传统;克隆传统的阶段性元素,照搬传统的图式型范,复制前人的理念与意境,同样是继承传统;而深挖传统遗存,阐究传统精神,远接传统文脉,创造新的传统,还是继承传统,而且是创造性的继承传统。

可见,对传统的选择取向与继承形态是丈量继承者综合素养与审美智慧高低的最佳标尺。

从传统的时空结构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是由无数个不同时空的“当代”组成的,沒有一个个不同时空的“当代”便沒有传统。历史是人为的,传统亦是人为的,人可以创造传统,也可以凝固传统,还可以颠覆传统。“当代”中的“我们”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属于传统“潜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詹忠效先生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白描艺术领域取得的任何一项成果,金城先生在动漫艺术领域对线的极简境界的拓展都是对传统的创造与贡献,他们对线艺术所作的一系列“当代性”推进都是在创造一种新的传统。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孙戈


刚才张弘说到金城,几位老师都回忆了和詹老师多少年前认识,可能我是认识金城最早的。1981年在沈阳军区的创作班搞创作,军队的文化干事领来一个年轻的新兵,感觉人特别谦虚,当他拿出速写本,让大家都震惊了,如此功力的速写竟然出自这么年轻人之手,大家都记住了一个叫邵迟的名字。1983年他的《明姑娘》出版在连环画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成就非同一般,那时他已经退伍了,大家都觉得很可惜,后来沈阳军区画画的人在一块聚会的时候就说当年那个速写很厉害的小子怎么不见了,要是现在还画画一定是个很厉害的主,可是谁也没有他的消息。

二十多年后的一次在广州同乡的聚会上,主持人金城的形象一直让我觉得仿佛在哪见过,可记忆中又没有这个名字,直到晚上回到家,打开一摞子画册中的连环画《明姑娘》,一下子就对上了号,啊!是他!立刻拨通了电话,“我们找了你好久啊!”了解了他后来的经历,对他近乎传奇的成就倍觉感慨,成功转型并首次提出“动漫”,这是在中国美术史上都能留下一页的大成就,而事业的成功并没有磨灭他画画的初心。刚才我看了几张当年的资料图片,我觉得你是否应该把速写展出来,如果没有当年画速写的本事,就没有后来的连环画。那个年代能用照相机拍照片用来画连环画特别不简单,在那样物质匮乏条件下还有照片参考,说明他那时就很有财力了,但如果他没有画速写的本事和造型的功底,光是那些照片资料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金老师能继续支持我们一起推动提倡画速写。

金城的画是有洋东西在里面的,和詹老师又拉开一定距离,有现代最基本的东西,又有自己的创新,近年来的这些线描作品,足以说明他曾经的功力和新的追求与探索,尤其最近的几幅画,感觉又有了不一样。“极简”的追求,体现了他新的目标,有了自己的艺术语言,难能可贵。动漫有了那么大的成就和奉献,是时候回来画画了,祝他艺途再上新高。


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书画院秘书长朱光荣


我对詹老师线描的理解,觉得他的作品是隽永、耐品,把复杂的衣纹更加复杂化,充满了矛盾对比和变化,赋予线条情感与爱恨。画面上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加上线条的独创,可以称之为在传统十八描的基础上创造性形成“詹衣描”(十九描)。因为人物画家谁能创造出一种新的线描方式,谁就有可能进入美术史。詹老师的成就早就应该在国家级的平台上发挥作用,现在中国国家画院已经开创了他的线描工作室并办班,虽然晚了些,但还是有不少青年学子可以从中学到中国画线描的精髓,善莫大焉。

金城老师的作品是清新、悦目,他把复杂的衣纹简单化,化繁就简,凝练概括,充满现代构成的意味,虚处充满了想象,恰到好处,让人佩服。



博士,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教授谭秀江


当今时代,AI系统能够生成出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它可以模仿各种绘画风格,从印象派的妩媚色彩到立体主义的几何形状,再到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景象。这些AI生成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创意,挑战了传统绘画的界限。

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感叹不已,但令人遗憾的是,AI无法复制出艺术作品中的那股独特生命力,那种只有人类才能创造的情感流露。中国书画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无论是墨色烘托的水墨效果还是书法作品中酣畅淋漓的的笔触,都是无法被AI技术所模仿的。这使我们进而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AI竟连一条线都无法复制呢?

不言而喻,AI无法模仿的东西,在当下和未来将更加彰显其价值,那就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以詹忠效和金城为代表的这“两个人”和那“一条线”,传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及其中最精粹的元素,这是技术上的线,也是风格上的线,还是的生命力及其创造力的线。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了一种变动不居、随时生发的状态,清晰地呈现出从构思到表现、从情感到精神的升华及其动态轨迹。从技术到形式再到风格,两位艺术家作品展现了各自的独特的追求。例如,在作品《弧光闪闪》中,忠效先生将主题悬置在特殊的时空之中,挑战空间和时间之常态的人物和场景唤起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原始焦虑,但这种焦虑通过主题的展开得以升华,画面里的各种工业元素代表了被象征性驯服的野兽和怪物的现代化身,他将存在的恐惧转化为对抗性的极简形式,让读者和观众在图像意识中掌控无边无际的未知。

《明姑娘》则通过迷人的内心体验揭示了生命力的冲动。金诚先生透过“黑暗与光明”这一象征性的主题,将残缺、悲伤与重生等强烈情绪进行了美学升化。在他的叙事中,一个女人在痛苦的极度体验中与命运抗争,于是,残缺的生命能量瞬间转化为丰盈的艺术形式。在金诚的笔端,表现性极强的视觉效果激发的是一种由生理而至精神的生命冲量与动程,通过象征性的表达与我们人类的脆弱、希望乃至尊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两位艺术家的沉浸式展示环境也体现出了集体生命力的冲动。在展览的作品组合中,他们似乎创造了一个彩虹般的通道,利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的多模态来激活人们的思考, 这种共同体验唤起了我们孩童般的惊奇,让观众瞬间回到意识的新鲜状态。在如此这般的体验中,艺术作品能够揭示超越日常现实限制的富有想象力的感知模式。

艺术创作的冲动源于人类在内心暗涌和外部秩序之间寻找共鸣的基本需求。正如巴赫拉(Bachelard) 所说:“创造性的遐想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世界。唯有遐想给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即我们对自身深度的意识”。在艺术中,创造性思维超越了瞬间的痛苦,赋予象征以原型的永恒性,为集体经验指明方向。

人类的创造性冲动还代表着一种亘古流传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冲动推动着人类对意义的永恒追求,催化着跨越百年的文化创新。通过时代的艺术作品及其集体记忆,人们涤荡悲怆,将短暂的混沌转化为在意识中产生共鸣的永恒标志。

就此而言,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的礼赞。


广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会长、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叶凤华


在我有幸拜詹忠效先生为师之后,参加了詹老师在中国国家画院的访问学者班。我不但看到了詹忠效老师很多的令人惊叹与感动的珍贵原稿,还系统地学习了詹忠效老师的艺术理论与技法,詹老师的天赋和勤奋令我十分敬佩。我们班的学习情况、论文和作品都收录在中国国家画院的教学文献里,有兴趣想了解的朋友可以查阅。在这段时间里我陪着詹老师出访画家展览,接触了很多知名艺术家,我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詹老师,我当年临摹过您的画”。可以说,50多年来詹老师的作品一直是美术创作者和各大美术师生学习的白描范本。

詹老师的作品感染了这么多不同层次、这么多年龄的人临摹,这是值得思考的现象。作为白描艺术的研究者和詹老师的学生,我们要不断通过作品研究、文献研究、访谈记录去梳理和总结詹老师的作品蕴含的魅力和境界。相信这种理论结果会对中国当代白描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想詹老师的作品受到那么多美术创作者的喜爱,我认为詹老师的作品具有当代白描艺术的三层境界,解决了白描创作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造型、想象力以及意境等问题。

我觉得詹老师是具有当代白描艺术的第一层境界,中西结合、用线造型的试点。第二层境界具有物我为一,虚实相生的想象。第三层境界达到了心艺道和,笔墨生花的意境。总的来说,詹老师是以自然为师,视自然为己任,并把形与义的潜移默化融为一体。这是对白描艺术三个境界的最高要求。詹老师的白描具有生命的诗意,呈现了当代白描艺术的精神气质,与笔墨艺术完美融合,显露了白描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新的审美境界,自然而然成为广大美术创作者学习的范本。

金老师的前半生已经是一位成功人士。如今,金老师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举办了很多有极有社会影响力和集聚成功的艺术展览。我觉得金老师还在不断创造他的传奇故事。在我有幸成为金老师的同门师妹之后,我有了很多和金老师交流的机会。据我的近距离观察,我发现金老师的成功经历是基于他对人生哲学的感悟,像丰子恺、蔡志忠、佩德罗·阿梅里科等大师一样,这些感悟会自然而然投射到创作思路和充满诗意的作品中。金老师在创作的时候一丝不苟,而且坚持大艺术家必须是大人格者,他意趣盎然的白描中处处透露着以人为本,善巧兼备的人生哲学。他的白描风格深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但又绝不是照搬西方流派。他用自己在中国大地上体会到的生活吃透西方现代绘画的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和艺术道路,他的作品带来的是中国白描与漫画表达的新时代的精神,我个人认为金老师的艺术精神在某种层次上已经达到了哲学的境界。看金老师的作品,没有一定的哲学感悟力是读不懂的,一旦读懂了就会进入精神感悟更加深的层次。在金老师的《极简少女》系列中,随处可见平凡的人与物,像读书的少女、等待的人,画飞鸟、鱼、猫这些事物似乎都常见,但是他描绘得非常细腻入微,少女们的点滴的生活在金老师的笔下愈发惬意与珍贵。简单的心境、留白也可以看透复杂的人生。

金老师的成功和艺术的构思是在于他看透了生活因极简而自美,人生因留白而自在,也印了丰子恺先生的那句“简单是心境的纯净,是精神的丰盈。简单是真正回归自我的一种极致下的满足。


岭南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刘向上


这一根“线”连接着两位艺术家。两位老师都是出版界前辈,在出版传媒领域都曾做出过卓越成就,同时早年都在连环画、插画创作上先后取得极大声誉,虽然早年他们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不同的生活阅历,也造就了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后来,还是因“线”结缘使,他们基于对这根线条的热爱而走在一起。

这一根“线”也连接传统和当代。詹老师的经典连环画作品《弧光闪闪》、金城老师的《明姑娘》,都是用中国绘画最传统的白描手法,去表达当时的现实生活,线描(白描)在技法上、形式上又有新的审美意趣。特别是在传统白描技法层面,詹老师用繁式线描(或称“詹衣描”),技法上又找到新的样式;受国外动漫或是当代艺术的影响,金城老师的线描风格做了更大的转变,在现代的呈现形式上,以极简、现代的方式做到极致,如金城老师最近的作品《极简少女》。而詹老师近年创作的“人物肖像”等白描作品,虽然保持了细腻、精准造型,体现了他原有白描传统的功力,但线条也已经变得更简练、现代了。从两位老师早期成名之作到近期作品,依然离不开“线”,不同时期两位老师都是在对线条表现力上都做了非常大的尝试,同时也激活了线的生命与活力。

这一根“线”也是连接艺术与生活。从作品可看出,两位老师都是对生活有极大热爱,同时在作品中又能很好地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两位对“线”的创作都做到了极致。这两位老师也是开启了中国线描艺术从传统向当代转型的个案范例,也是我们美术界、媒体出版界未来应该关注的点。

另外个人也谈谈对两位老师创作的线描作品的感受和认识:金城老师的线是粗,但却简约柔软的,是感性的,放松、温暖,治愈的,作品更有现代韵味的构成,所以金城老师的作品更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而詹老师的线是细,繁密的,但是有刚性,是有质感的、理性的,是丰满而有生命力的。当然,两位老师的线描作品虽各有风格、各有韵味,但我品味起来都是同样唯美、隽永的。

两位老师创作出的这些线描经典作品,就是两位艺术家对线条的坚守和不断探索的成果,这也对“线条的传统与当代”这个课题最好的案例及阐释内容。詹老师、金老师及他们的作品都是值得我们美术界、出版界好好深入地去关注和研究的。



策展人、制片人尹大玮


第一,展览软性的内容主题。“一条线,两个人”把两个作者和两位作者创造的所有作品联系在一起,特别精准概括了展览理念。从策展人的角度来讲一个展览领域常用的伪命题叫“双个展”。今天看了本次展览理念呈现,我以后不会用“双个展”这个概念了,面对两位艺术家的展览形式,应该深入挖掘出两位作品中的共性语言,来做好一个有深度的展览。

第二,是展览具体的呈现方式上:我第一次来到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的展厅,没想到在这么小的空间内可以呈现出这么多信息量的展览,包含有两位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艺术家创作年谱,还有很贴心地给观众做了导读牌。介绍什么是线条,特别细致。从小的实际案例上、细节上就可以看到两位老师已经做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引《礼记·中庸》)。



策展人、艺术维C主理人陈晓勤


两位老师的展览我这次是第三次参加,每次都见证了两位老师不同的展览陈列方式和传播方式。我的观展感受是,“一条线,两个人”描绘的是一部当代女性生活的浮世绘。《弧光闪闪》的故事是一位女工想成为带电女工,但是当时不被男同事所喜欢,发生很多阻拦,但是她不忘初心,勇敢争取了岗位,还做得很好。哪怕作品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詹老师捕捉了女性力量身上的闪光点,描绘得非常好。影响了一批又一批读者,尤其是女性奋发自强。

金老师的作品,是用马克笔画出现当代女性的语言,把女性生活中生命美丽绽放的时刻画出来了。比如少女阅读、休憩嬉戏,有着活力健康曼妙身材,让人羡慕不已。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线条,那里那么包含巨大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东方线条的魅力,简约而不简单,用我们非常简约的线条把女子最大的闪光点表达出来了。

观众看到以后,会觉得如果我们可以成为画中的美女多好,或者男性也会觉得我能娶里面的女子多好。

这就是一幅好的画可以呈现出的力量感。



参展作者之一、中国美协理事、动漫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


1978年,我高中毕业便开始连环画创作,那时候岭南美术界的几位大家对我影响巨大,包括林墉、詹忠效、卢延光等等,我经常跑去省城哈尔滨报刊门市部去买广东杂志,《周末画报》、《花城》等,我会剪下插图做成剪报,贴了一本又一本,就算是后来去当兵,我也把这些剪报带在身边。

1985年的时候第一次出来工作,在《珠海特区报》当美编,有一次我出差广州,跑到环市东路的华侨新村和友谊商店一带,拜访一位连环画大家,他当时以《弧光闪闪》《吉鸿昌就义前后》誉满天下,还创办了在当时非常新锐、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现代画报》,8开那么大,我每期必买——这个人便是詹忠效。当一个陌生且不修边幅的年轻人出现在詹先生眼前,他露出善意的微笑,轻轻把我让到办公室,我解开身背的草绿色画夹子,由于激动手抖,“明姑娘”手稿还有一沓一沓的速写散了一地,他急忙俯身和我一起一张张拣起来。詹先生当时40岁左右的样子,他热情地帮我指点,完全没有陌生人的距离感。

到了2000年之后,詹先生应广州大学之邀回国任教,我们重新相见,开始深交直到现在。今天的会议之前我拿到了国家画院访问学者证书,此前一年报读了国家画院詹忠效导师工作室的白描课程,与今天在场的叶正华、叶凤华是同门师弟师妹。

詹老师是我艺术生命的引领者,他的线条有阳刚又有阴柔,人物造型既有装饰味,又十分饱满,有一种滋润感、温润感,对我影响极大,追逐岭南艺术家的足迹,我至今痴心不改,非常执着,走火入魔。詹老师的人物造型与透视,不仅利用散点透视,还会运用焦点透视,自打初次临摹时我便觉得,这是一座令我仰望的不可逾越的高峰,他把西画中严谨、科学的精神融入了传统的线描之中,是线描艺术的开拓者与引领者。

刚才大家有提到詹先生的艺术审美,我认为他的艺术境界很高,在教学中,他不要求你照他的去画,他希望每个人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主张,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不赞赏学生都像老师,这一点非常令人敬佩。今天在坐的还有二位国家画院本年度的访问学者列席,我感觉到詹老师身上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时时被这种精神感染,也希望能像马达一样自我驱动。

我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在身边有詹忠效、郭莽园、汤集祥、张绍城等这些艺术大家,真的令人动力无穷,干劲倍增。

参展作者之一、中国国家画院“詹忠效白描工作室”导师、广州大学美院“詹忠效白描艺术研究所”所长詹忠效


今天研讨会,在各位老中青专家同行的支持下,集聚一堂,经大家的点评、鼓励和指教,金城和我深感受益和荣幸。几位美术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汤集祥、郭莽园、张绍城也来到现场,他们的到来给我们这次研讨增光添彩,如今这个年龄已不太愿意出来应酬,能请出来真是非常难得。

探讨线条的传统和当代关系的主题是我们两个办展的初衷,我们俩为线条打工已经超过了大半辈子了。就我而言,学习摸索线条已经有整整60年了。虽然一开始我接触的是素描、油画、水彩甚至版画,中间一度沉迷国画水墨,但最终还是围绕线描学习打转。我对线条的认识骨子里是来自中国传统绘画,由于学了一点素描,懂得一点素描关系,因此在传统线条已不足以反映时代要求的局限下,便产生了调整和更新传统与当代观念的思考。随着在传统基础上应如何解决向当代发展和转型的强烈思维,于是就有了这次讨论“线条的传统与当代”的命题。

金城最早也是从连环画创作的白描入手,结合自己的创业和工作,历经多年对连环画、动画、漫画一体化的摸爬滚打,逐步形成而创立了这种整合新概念——动漫。金城在对我国动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实践过程中,传统和当代线条的发展思路和创作手法也就应运而生。各位通过展览可以发现,金城40年从学习线条、认识线条的过程,恰恰也是呈现他跨越传统,迈向当代意识的过程。

他运用简洁、简约手法创作的《极简少女》系列,诠释了他籍形态各异的少女所表现的传神和写意。他的马克笔概括的线条既区别于传统的面面俱到,又开辟了独有简化视角下的风格和审美情操。他线条的走向显而易见是从现代艺术出发,从造型以及设计上结合插画的需要,强调了他对线条现代性、当代性的改变,通过对线条的改造,无疑也是他“笔墨当随时代”认识的升华。

由于新生事物的不断诞生和层出不穷,线条的使用必将随着作者的思想不断深化和完善,我们期待金城在对线描的传统与当代融合的研究中,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我俩的联展还有一项主要使命,是唤起社会对线描绘画的关注和重视,显示线描的回归并增加人们对线描的认知和兴趣。同时,呼唤有志于线描的年轻一代,与我们一起携手同行。线描多年来的凋零与低落,不受主流待见以致少人问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幸好有关方面已经留意到这个问题,特别是这两年国家画院首次设了白描导师工作室,开办了高层次的白描学者访问班,使白描有了新的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向。目前首批国家画院访问学者班已经结业,明年访问学者班已经招毕并即将启程。在这里希望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和同仁们,今后多关注这些为传承、振兴、推广、发展白描使命为己任的访问学者们。


参展作者介绍和部分作品欣赏


詹忠效,广州大学教授、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生导师、詹忠效白描艺术研究所所长,广州市詹忠效白描艺术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国家画院詹忠效白描艺术工作室导师、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艺术顾问、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美术总顾问。


《弧光闪闪》连环画选页
毛笔
35cm×26cm
1972


《晋阳秋》文学插图选页
毛笔
42cm×27.3cm
1978


《五指山花》文学插图选页
28cm×41cm
毛笔
1986


尽在不言中
白描·毛笔·生宣
94cm×158cm
2015


春色
白描·毛笔·生宣
70cm×48cm
1987


清泉石上流
白描·毛笔·生宣
84cm×60cm
2010






金城,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当代美术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动漫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副主任。


飞鸟与鱼
纸本马克笔
78.5cm×109.5cm
2023


海上生明月
纸本马克笔
78.5cm×109cm
2023


书中有梦
纸本马克笔
160cm×113cm
2019


雅苑
纸本马克笔
108.4cm×77.5cm
2021


馆花
纸本马克笔
54.35cm×38.47cm
2020


风儿
纸本马克笔
38cm×38cm
2019



相关链接

一条线·两个人——詹忠效 金城线描艺术联展7月23日在黑龙江禹舜美术馆开幕

快讯丨“同学又一回、一条线·两个人”双联展在黑龙江禹舜美术馆开幕
哈尔滨,一座城市,五个人,一种情怀!
一条线·两个人——詹忠效 金城线描艺术联展即将现身广州IFC[M空间]
“灵魂的线条”现身CBD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举办詹忠效、金城线描艺术展

灵魂的艺术线条,走进最热闹的文化地标——广州市文化馆!

近期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梁明诚:我是不折不扣的广美人

郭怡孮:“你的野草是我的花园。”

汪晓曙丨旅人的足迹——詹忠效及他的白描艺术

史国良的速写,堪称速写学习的范本!(140图)

李劲堃:愿随心而为,“完美”成事

史国良的场景速写(100图)

方向:山水画的新“方向”

叶浅予的速写本(116图)

于小冬:我早年的国画

周思聪的人物速写本(60图)

何多苓丨我的早期作品(1973-1999)

蔡拥华丨入古求新

黄国武丨我不在浮华的从众里卷,而在淋漓尽致的自我中内卷

张彦丨物皆有灵魂

100幅温斯洛·霍默的场景速写,美的让人心碎!

黄铁山:我绝不搞“无病呻吟”,不去“玩弄水色”

艺术家检索(点击直接阅读)刘国辉·杭鸣时·黄胄·郑爽·周彦生·费欣·弗洛伊德·李伯安·戴泽·霍默·郭莽园·黎雄才·陈子庄·刘其敏·周思聪·蒋悦·朱光荣·李津·鲍黎健·黄铁山·蔡拥华·林风眠·黄国武·张彦·李金明·郑阿湃·牛翰鼎·孙其峰·何多苓·叶浅予·关山月·于小冬·史国良·方向·郭润文·方楚雄·郭绍纲·杨之光·李劲堃·郭怡孮·詹忠效·靳尚谊·梁明诚·王家训·潘喜良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