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心为道——《遥远的救世主》之浅见拙识【26】

 新用户97560OBk 2024-04-12 发布于江西

无心为道,心空是觉。

道之本质为隐,看不见,说不明。可是,道却无处不在,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有僧问灵佑禅师,如何是道?答曰,“无心为道”纯正的赤子之心,无染无污,是真正的道心;人长大之后,受到环境之污染,是世俗之心。

大自然对人之最佳馈赠是“心空”。心空,指的是内心之宁静空明,心空则万法皆空。心空之人,可以洞察生命之真相,不执过往,不惧将来,可以找到真正之自我。

在成功地审讯王明阳之后,小丹对元英之佩服,可谓是五体投地。说,“元英,你是魔,是极品混混。”“你不止是会扒拉铜板,还会扒拉灵魂,现在我才知道你离我有多远。”

元英却摇摇头,给予了否定,道出了一句令人难以琢磨的鬼话,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这个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之属性和人之认知的重要问题。 

其一,众生往往不了解自己,正是这种不了解,所以在生活中才有各种情绪,各种问题,而这种生活恰恰是众生真实活着的自己。一般而言,思维不及之处,恰恰是自性之表现。

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三个概念。“本我”就是追求快乐的,无意识、无计划的,最原始,像婴儿那般;“自我”就是“我”的觉醒,人类特有探寻自己的开始;“超我”就是追求完美,也就是高维度的唤醒。

元英之言,揭示的是一个本我到超我之演变过程。

其二,俗人之世界里,没有真相,只有立场。而人们所谓的“知道”,其实往往是一种局部认知,不可能真正的通盘明白。真法不可说,一说便错。我们通常所言之“知道”,往往局限于文字之概念,不是真知,亦非真我。

其三,认识真正的自己,靠的是生命之觉悟。生命的觉悟,其实就是改变自己对于宇宙自然之认知方式;大道至简,真正的生命觉者,往往活得很通透,亦很简单。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此老子关乎修道之“调理身心,性命双修,内圣外王”之道。

身体承载之魂魄能合为一体而不分离吗?这是老子强调的修道须达到之境界。人有魂魄就会有思虑、妄想之心。魂主动,魄主静,如果魂与魄不能相合为一,则意念动的时候心就会杂乱,意念静的时候心就会昏沉。如果魂魄能相合为一,则意念无论是动时,还是静时,皆能一心不乱,安住当下,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婴儿之心,纯净得如同水晶,没有欲望,没有机心,此谓无心无欲。没有分别,心地柔软柔顺,肢体亦是柔软。修道人若能达到此境界,则表示修道之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