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宣公祠庙史迹(苏沪鄂)

 鹿渌 2024-04-12 发布于江苏

▲陆宣公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德宗立,遣黜陟使行天下。贽说使者,请以五术省风俗,八计听吏治,三科登雋乂,四赋经财实,六德保罢瘵,五要简官术。时皆韪其言。迁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数言窦参罪,罢学士。以兵部侍郎知贡举参黜,乃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初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至解衣衣之。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论议数十百篇,讥陈时病,皆本仁义,可为后世法。(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二十一)

陆宣公   士不知义,以国为外。媚悦取容,自为身计。嗟吾先生,慨然哀之。君非尧舜,愧见色辞。谏书如云,指讦遗阙。忠邪义利,不少挠折。事虽多违,言则长存。用诸天下,可安黎元。岂若俗儒,以文嬉戏。先生见之,当为流涕!(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苏)

一,无锡陆宣公祠

祠在无锡惠山绣嶂街,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四月至绍兴十八年(1148)闰八月之间,提举京畿常平、右朝散大夫陆宲建。明季毁。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陆慧玉、陆镳等奉檄复建,四楹三进,占地一亩四分九厘五毫。嘉庆、光绪、民国修建。同治年塑宣公像。乾隆二十七年(1762)御赐“内相经纶”匾。1994年1月公布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惠山镇祠堂”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陆宣公祠”为核心保护的十处重点祠堂之一。2009年2月开始全面修复,2011年10月正式开放。

▲无锡惠山陆宣公祠

▲仰贤堂陆宣公像
▲乾隆御赐“内相经纶”匾​
▲汤恩伯题“学为帝师”匾
▲陆宣公祠戏台
▲陆宣公祠旧貌

▲陆宣公祠旧图

嘉庆《无锡金匮县志》卷十一祠墓:陆宣公祠在惠山绣嶂街,祀唐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贽。裔孙提举京畿常平宲迁居无锡陶墅,建祠惠麓。明季毁。康熙四十七年裔孙慧玉等修复之。有司春秋致祭。(陆镳参修)

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建后,初堂号疑为“三听堂”。乾隆十年(1745)陆镳(字高千)编纂无锡陆氏世谱统谱,谱号“三听堂”,现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

后同治年塑宣公像供于飨堂,额“仰贤堂”。“仰贤堂”号出自嘉靖十二年(1533)苏州陆宣公墓仰贤书院“仰贤堂”。同治十二年(1873)无锡陆氏世谱统谱,谱号“仰贤堂”,现有存。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二十九:陆宲(1088——1148),字元珍,山阴人。尚书左丞佃之子,任台州、宁海县丞,摄令事,遇事立决,以治政称。靖康间金人薄都城,宲方提举京畿常平等事,以便宜招集戍卒数千,日夜部勒,扼据要害,敌稍引欲。未几,罢归徙居无锡陶墅,读书赋诗,优游而终。(嘉庆志云,乾隆庚午志,穼旧志皆作宲,宲系古实字。而宋与宝通,今其字为元珍,当从宲。又陶墅亦作桃墅,见薛提学应旂陆子明墓志。子明,宲六世孙也。宲,本籍山阴,罢官始居锡,列流寓,为允前志载入宦望误。)

▲陆宲

陆慧玉,字子慧,又字尹冲,号佩斋,陆龟蒙后裔,无锡陆氏旌孝支70世。邑廪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岁贡,候选训导。校阅通族世谱,汇集性理,标题注解,倡建宣公祖祠,由凤光桥孝子坊迁居学前。

陆镳(1678—1756),字高千,号复斋,陆贽后裔,无锡陆氏鸿山支72世。雍正十三年(1735)经魁,候选知县,诰封奉直大夫。乾隆十年(1745)主修无锡陆氏世谱统谱(即高千谱,现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

▲乾隆高千谱

二,苏州陆宣公祠墓书院

(一)、苏州陆宣公墓

▲陆宣公墓旧图​
▲陆宣公墓古柏
▲陆宣公墓平面图​(顾颖供图)
▲陆宣公墓元和塘段示意图(顾颖供图)
▲陆宣公墓旧址现图(陆建军供图)

1、唐葬真墓说

明·王鏊《姑苏志》卷十八记:“陆墓  去县北二十里,因宣公墓在焉。”卷三十八记:“陆宣公贽墓在齐门外六里。(虚舟客话云,在官河之西,地名陆墓,水名陆塘。淳祐中尝于墓傍得遗刻与所传合,郡人周虎、张震发订其事。或谓宣公卒于忠州,其丧不曾还吴,而忠州图经云墓在玉虚观南三十步槀葬。或云公已归葬吴中,忠州特虚冢尔。)”吴一鹏据此解读为,唐陆宣公墓原葬忠州,后即复还葬苏州齐门外(陆墓)。即为唐时墓。

清乾隆江苏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师《敕修唐宰相陆宣公神道碑记》:公……贬忠州,遂卒于贬所,始焉槀葬其地,御复遗葬吴中齐门外云和里,地名因是曰陆墓。

 ▲《姑苏志》陆宣公贽墓

2、不确定说

元·陆友仁《吴中旧事》:“吴郡城北五六里有一大冢,在官塘之西,相传为唐陆宣公墓,故其地名陆墓,水名陆塘。淳熙间有于墓傍得遗刻与所传合,郡人周虎、张震发皆纪其事。或者谓公虽郡人,生于嘉兴,自贬忠州别驾,薨于忠州,其丧不曾还吴。嘉兴宝华寺乃公故宅。按忠州图经,陆宣公墓在玉虚观南三十步,岂尝藁葬于此。又谓公已归葬,而忠州特设虚冢尔。”陆友仁确定宋代(南宋初前)苏州陆墓有陆宣公墓,但不确定陆墓陆宣公墓是为真墓还是衣冠冢,也不确定是否为唐时墓。

▲《吴中旧事》

陆友仁(1290—1338),名仁,字友仁,一字辅之,号研北生。吴郡常熟人。元书法家、藏书家。陆友仁记陆墓官塘(元和塘)西有陆宣公墓以及周虎、张震发所记墓傍得遗刻应为实。

《常熟县志》:周虎,字叔子,常熟人。庆元二年(1196)武举第一名。世家临淮,靖康南徙寓于常熟。以右科除殿司步军正将閤舍人,充金国贺生辰接伴副使。知光州、楚州,改知和州。虎誓众曰,吾国家守臣,一朝去此则为奔亡之人。失节败名,生不如死。获死弗去,虽死犹生。合战凡三十有四,杀虏骁将以十数,射死右帅石矻跶,虏气沮甚大创引去,于是和议始坚决,而江淮奠枕矣。特转武大夫正。任文州刺史,成州团谏使。坚请奉祠,家居十有二载。绍定二年转和州防御使。致仕,卒年六十九,谥忠惠。功在江淮,忠节罕比。母何氏,和州城守舆有功,封永国大夫人,母子俱庙祀于和。

张震发,字元龙,吴郡人。嘉定七年(1214)袁甫榜进士。《咸淳毗陵志》:张震发,端平二年(1235)十月至嘉熙三年(1239)正月常州州学教授。《广东通志》:张震发,吴人。嘉定间谪南雄,寓光孝寺,见三松苍翠偃蹇,遂作台登眺,以舒愤郁,未几以宽恩内徙去。

至于周虎、张震发所记淳熙间(1174—1189)于墓傍得到遗刻的记载已无从稽考。

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编》、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均无苏州陆墓陆宣公墓记载。

3、明嘉靖十二年(1533)工部郎中张问之重建陆宣公墓及塔院。(见吴一鹏《唐陆宣公仰贤书院碑记》)

清乾隆江苏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师《敕修唐宰相陆宣公神道碑记》:公吴人也,为唐名相。忠义满朝廷,勋名满天下。昭然史册间千百载,下莫不知公贤者。师向读公之文,钦公之行,虽未获拜公于墓下,而高山仰止固已有年。今适奉命抚吴,恭逢圣驾南巡临幸苏郡,制诏有司修理唐代名臣陆贽宣公祠墓。其裔孙赐书锦等呈请撰碑,遂不辞而为之文。曰:窃惟有唐一代,不乏名臣,而惟公为尤著。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时值艰难,矢精忠以为国。久参密勿根,道德以立言。竭擎天捧日之诚,抱旋乾转坤之略。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岂特一朝之柱石,而直百代之臣模也。按公立乾垂二十年,始为御史,已自知名。德宗御极,职居禁近,卢杞误国,天步艰难,帝切倚毗如左右手,言听计从,随试辄效。故克复大勋成于李晟,而朝夕纠绳,维持庙社,实由公一人之力也。惜乎,其为学士,则谏无不入。及为宰相,则事与志违。流离播迁之秋,帝固信公而不疑。承平无事之日,帝乃疑公而不信。是以公之生平不可谓不遇,然遇焉而不获尽其长,则其志诚未伸其功,功未半耳。向使公之得君如房杜姚宋之专,德宗之任公如太宗明百之重,上下一德终始不衰,凡苛刻为能者易为忠厚,猜忌为术者转而推诚,消兵而不用,散财而不聚,以及听言、用人、治边、御将,无不取公之奏议以为法,累朝弊政渐次廓清,强藩跋扈悉皆翦除,则治平功烈不更出贞观开元而上哉。无如德宗信任邪佞,摈斥忠良,公列上裴延龄奸状婴帝怒,祸且不测,谏议大夫阳城毅然具奏守延英门并营救,公不得免贬忠州,遂卒于贬所,始焉槀葬其地,后复还葬吴中齐门外云和里,地名因是曰陆墓。前明部郎张君名问之构建仰贤堂,其志详载甚悉。呜呼!公之才德若此,不克大用于当时,而乃投身荒徼,远卒异域,天道有如是耶。然志虽未伸,功虽未半,而公之忠诚堪与日月争光并垂不朽。今蒙盛世隆恩宠光贤墓,以公生前未竟之相业,忽遇圣主之知于异代,有不快心于冥漠中者欤!

巡抚江苏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级王师撰

清乾隆十六年七月 日立

4、清康熙四十年(1701)到四十一年(1702)虞山(常熟)陆辂(字载商)与族僧广成上人重修陆宣公墓、塔院,嘉庆八年(1803)复修。

康熙四十二年陆辂《族僧广成上人传》:陆墓去郡城六里,为唐相陆宣公葬处。旧传墓旁有塔院,岁久倾圮,所存祠舍一楹,风雨每过而为唏嘘叹息焉。岁在丙午,余赴都应试,遂潦倒春明饥驱四方者,阅十有余载。丙辰秋甫衔一命以赴王事,由晋阳东鲁而至豫章,前后历二十年而始息肩。故园庐墓久违省视,而宣公抔土尤在荒烟蔓草中,不可复问矣。庚辰秋,有族僧广成携杖自云间来,知余于水源木本,少为留心,因将垦墓田、修塔院、修家乘三事就商焉,其缠绵侧怛之意诚中形外。余为之感动,遂次第经营。辛巳秋先诣陆墓,辟草莱,寻废碑,而清其源流,继而整其颓垣,葺其旧宇,新其佛像,而钟鼓鱼磬之属亦为粗备,更名曰广华庵,即延广成为之主焉。自是杖笠有托,遂殚其奔走之劳,广集宗谱,于壬午清和之月汇集苏常子姓于嘉荫堂,祀宣公而经始其事,嗣后家乘得需期告成,则三事之功也。师尝自言系元侯公六十九世孙,又曰江湖散人讳龟蒙公后,祖籍吴门,寄居如皋。幼好禅,年十六遂投灵隐寺为僧,法名圆智,守戒律极严,然颇通儒家理。天性戆直,与人正言不讳,意有所不可者辄义形于色。虽豪贵无少避以故,与俗寡谐而其中,实不设城府,其禅僧而侠士欤。今年过六十,精力强健,能日行百里,夜复乘航。远行习以为常,由苏而松而常镇而嘉湖,往来倏忽无停迹焉。余劳之强其稍,师不顾而去。有赠以镪者必怒却之,曰:吾为尔祖若宗事耳,岂将以利己耶,其高致如此。嗟乎!家可弃而念念不忘祖先,身可劳而一念不及财利,天下有是僧乎哉!余故为族僧广成传!论曰,僧有族乎,僧则奚取乎族也。族可以远僧乎,族则未始不有赖乎僧也。保先世之丘墓,新后人之谱牒,异哉广成,真吾陆氏子矣。或云,广成父为前朝武科进士,官总兵殉难,盖忠臣也。忠臣之后宜其为义士、为高僧、为孝子慈孙,以贻令名于不朽,是说也!广成自有稽焉!

时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未仲秋前二日虞山可闲老人辂撰

金匮(无锡)浦敬敷(字官虞,号芋香,诸生)《陆宣公墓》:宣公古墓齐门东,墓门古柏形如龙。何年摧朽生意空,一枝向北重郁苍。忆首朱泚作元凶,乘舆播越尘埃蒙。罪己诏下人效忠,神京克复谁之功。德宗黩货蟊贼讧,延英不哭几杀公。解衣恩眷鲜始终,忠州竄死宁无洞。前岁翠华幸吴中,修祠葺墓尊礼崇。天心照临地脉通,依然车盖青童童。当年谗焰如飘风,公名不朽与柏同。后凋劲节人宜宗,无徒慨慕公幽宫。

二)、苏州陆宣公祠书院

1、苏州陆墓仰贤书院宣公祠

苏州陆宣公墓傍,明嘉靖十二年(1533)张问之建仰贤书院宣公祠。

嘉靖十二年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吴一鹏《唐陆宣公仰贤书院碑记》:谨按长洲陆墓塔院为陆宣公葬地,其来已久。往年常窃为文祭公,并系以诗用,致高山仰止之意。其诗辱太宰玉峰朱公、少宰崦西徐公相继属和。未几,双江郡侯以御史至,谓此有关风化,亦属和焉。其词各发公心事明,切非苟作者。考之唐书列传,称公为苏之嘉兴人也。举嘉兴而冠以苏州,盖在唐时嘉兴为苏之所属,浙省各为郡不同,然则公为苏产明矣。前此阁老王文恪公纂修郡志,特标公墓在齐门外六里十五都东二图地方欣字圩四十八亩。旁注公初葬忠州,后复还葬吴中,则所葬即其地也。而南濠都少卿尝序嘉兴郡志,亦谓公为苏产,嘉兴固苏地也。夫公既系苏人,而谓塔院非其塚墓故址可乎?顾今其地为僧盗卖,俗里人愤然不平,适工部郎张君奉命督理公务,于此下车之初,父老持里中永乐初鱼鳞图册来谒,内载有陆宣公坟堂免办粮一条。君曰是可信也,遂命长洲县官追复其地,以归于官。既又以栋宇湫隘,不足妥公灵也,乃斥公帑之余,稍为增拓,撒而新之,而祠宇高爽靓深,所以妥公灵也。甚虔且构仰贤堂三楹,旁及廊庑以为公寓,门额曰“陆宣公书院”。仍择方外有戒,行一人俾岁守之。于是故址以复而广,栋宇又新而严,过者改观,居者称庆,而实足以慰公之在天。所关风化甚大,此张君表彰先哲之功,垂之百世而不可泯者也。故传载始末以告来者。君名问之,为政勤慎有声,直隶庆云人。

嘉靖十有二年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吴一鹏谨

2、苏州府治五龙堂巷陆宣公祠。

同治《苏州府志》卷三十七·坛庙祠宇二:陆宣公祠,在五龙堂巷,祀唐宰相陆贽。旧在齐门外六里,相传公卒于忠州,归葬其地。墓旁有塔院,明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尝塑公像于中,岁久为僧所鬻。嘉靖十一年工部郎中张问之来吴,檄县追复之,并增拓祠宇,题其堂曰“仰贤”,朱希周记。其后圮,移建今所。国朝嘉庆二年、八年迭次重修。咸丰十年圮,同治中重建。

《江南通志》卷三十八:(苏州府)陆宣公祠,在府治五龙堂巷,祀唐陆贽。

五龙堂巷,在苏州十全街带城桥南端西侧,南到羊王庙,北出十全街。弄内有一口大井,上分四个井圈。

▲《苏州府志》五龙堂巷陆宣公祠

3、苏州娄门陆宣公祠

同治《苏州府志》卷三十七·坛庙祠宇二:陆宣公祠,在娄门新桥巷,祀唐宰相陆贽。国朝嘉庆十五年建,同治中重修。

▲《苏州府志》娄门陆宣公祠

4、苏州文庙大成殿五贤堂,祀陆贽。绍兴十一年(1141)建。

明·王鏊《姑苏志》卷二十四:绍兴十一年直学士梁汝嘉建大成殿,郑仲熊记十五年。直学士王焕绘两庑像,复建讲堂,辟斋舍。洪迈记,堂左建五贤堂,祀陆贽、范仲淹、(范)纯礼、胡瑗、朱长文。

5、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祀有陆贽

同治《苏州府志》卷三十七·坛庙祠宇二:五百名贤祠,在沧浪亭西。国朝道光八年巡抚陶澍剙建。(自周至国朝凡五百七十人,皆求遗像刻石祀之)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建。

▲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陆贽遗像刻石(姚红兰供图)

三,太仓陆宣公庙

镇洋县志》卷二营建:陆宣公庙,祀唐陆贽,在九都六图。又: 陆宣公庙,庙房六间。

《太仓州志》卷三:“蚕豆,俗称寒豆。出双凤镇法轮寺前者佳,近九都陆宣公庙前后出者尤胜,因号宣公豆。”

陆宣公庙原址位于板桥境内的宣公大队,后改为常胜大队,香花桥老街以南约1公里。

 ▲《镇洋县志》陆宣公庙

四、昆山锦溪镇三贤祠,祀陆烈、陆贽、陆龟蒙。

昆山锦溪镇(原名陈墓镇)原有三贤祠,祀汉吴令陆烈、唐宣公陆贽、唐甫里先生陆龟蒙,始建于唐朝,清顺治十三年(1656)重葺,乾隆七年(1742)入祀。解放后改做粮库。三贤街位于锦溪古镇区北,长约270米,曾名交通街,与天水街隔河相对。后因其旧有陆氏三贤祠而更名为三贤街。

同治《苏州府志》卷三十八·坛庙祠宇三:陆氏三贤祠,在陈墓镇,祀汉吴令烈,唐宣公贽,甫里先生龟蒙。国朝顺治十三年重葺,乾隆七年请入祀典。

▲《苏州府志》陈墓(锦溪)陆氏三贤祠
▲锦溪三贤街


(沪)

松江陆宣公祠、唐宋忠良祠、景贤书院

1、元元贞初教授马允中以宣公配祀二俊(机云)祠。

2、明正德十五年(1520)毁灵顺行祠,推官周佐、知府王衡建唐陆宣公祠,建景贤、崇德二坊。

周佐《陆宣公庙记》:松江古华亭地,东南际海,群川会注,孕毓灵秀,而陆氏世钟其美。爰及宣公,实生于唐,时县隶嘉兴,故公为嘉兴人,而庙祀在焉。元至元间县始别升为府,且易今名。而公之庙在故郡者,因而弗徙。元贞初教授马允中以公配食二俊祠,盖公至是始得祀于华亭矣。夫公之文章在翰苑,德泽在生民,勋庸在社稷。崇名重望,流布宇宙,师表百世。先正谓其功业赫然存心,行不戾于圣贤之道。其视士衡伯仲自负才华而晚节不终者远矣。桑梓故墟尚缺专祀,舆情未惬非所以致褒崇之道。正德丁丑冬,佐承乏是邦,按图考籍遍谒群祀,见公之名位偃然二俊之下,心窃病之,欲事改图,岁歉民疲,力且弗逮。越明年戊寅秋,奉表北上,孽鬼为妖,肆为民厉,比归为文遣告,彼昏罔悛,影迹如故,乃令徒属取其像设投诸水火,毁其坛宇,殆以千数,击其巫觋,悉置于理,示民好恶,民用不迷。府治西南有曰灵顺行祠,乃其故宫之最隆赫者。佐因一造焉,顾瞻堂阶尊严,廊庑整饰,喟然叹曰,吾志酬矣。天其或者以是贻公而相,吾祠于成耶。遂以其事上白于巡抚都御史西蜀李公、巡按御史关西东公,议已克合。乃即故宇腐者易之,损者葺之,缺者增之,沙者剔之。绘其轩楹,甃其阶墀。堂阶门庑,涂塈丹艧,既除既饰,悉就矩度。乃肖公像于其中,榜其颜曰“唐陆宣公祠”。又于巷之东西建景贤、崇德二坊,以侈大盛,美示崇极之义。工既讫功,有事祠下,牲肥酒清,黍稷惟馨,笾豆静嘉,降登有仪,公神洋洋,既格既飨,灵光烛天。祥庆集郡之文武吏士与邦人之聚观者,莫不祗肃歆慕,人思奋励。是岁郡无震风凌雨,百谷用成,民用大和,乃叙其事而系之。以诗用告来者,诗曰:于维宣公,海岳攸钟。式昭令德,聿相唐宗。嘉谟日賛,荡彼群凶。四方克靖,维公之功。华亭之墟,维公所降。公殁千岁,祠尚未崇。彼昏孽鬼,为厉我邦。淫祠僣宇,拟于公宫。我蒞兹郡,如恫在躬。乃按国典,用念于众。妖祲既扫,公祀斯隆。

明·杨枢《陆宣公祠记》:唐陆宣公贽,松故无专祀。正德庚辰推官周公佐,始毁灵顺宫为之祠请祀予朝。曰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陆宣公贽,世传嘉兴人,稽之载籍。钱起《送陆贽擢第还乡》诗,有曰“乡路归何早,云间独擅名。华亭养仙鹤,指日再飞鸣”,则贽之生于华亭无疑矣。由唐以来殆且千岁,桑梓故墟独未有为之祠者。稽之郡典,陆逊父子华亭产也,翊戴孙吴而三贤有祠,春秋致祭。贽之在唐,学究天人。志存经世,遭遇德宗。属时多艰,谋谟惟幄。剪除群凶,功在社稷。文章节气,师表百世。先正谓其功业赫然,心行不戾于圣贤之道。其视陆逊父子以知谋翊戴偏方,不啻碔砆之与美玉。一祀一否舆情未惬,非所以示褒崇之道,昭劝戒之方。府治西南有曰灵顺行宫,乃郡人以奉五显灵官者。臣尝因其为厉,毁其像设而庙固存,遂上白巡抚改立贽祠,肖象其中,第祀典。未昭有司,无所承命,以供祀事,乞赐详定。牺牲笾豆,祝帛品数,致祭永为遵守。疏奏下礼部议,乃令翰林撰文,官府于春秋次丁致祭。按松嘉二郡之士,各以为宣公生于其乡而不能决,周公此疏诚断案矣。


▲杨枢《陆宣公祠记》

3、明嘉靖十三年(1534),知府黄润始建唐宋忠良祠,祀唐相陆贽、宋相李纲。

崇祯《松江府志》卷二十:唐宋忠良祠,即灵顺行宫,在府南,成化间毁,知府王衡重建。今祀唐平章侍郎陆宣公贽,宋丞相李忠定公纲。

4、清嘉庆七年(1802),知府张敦仁重修唐宋忠良祠,立景贤书院。

康基田《重修唐宋忠良祠立景贤书院记》:尝读史至唐德宗、宋高宗之世而慨然曰:天之所以生才岂偶然哉。才之用舍系于社稷生民之安危,岂不重哉。唐得一人于兴元之朝曰陆忠宣,宋得一人于靖康之时曰李忠定。二公皆生于松,有功德于民,没而祭于其乡,礼也。而自唐迄宋元未有专祀。忠宣生于华亭,庙记郡故阙如。至明正德中,周佐请于朝,因灵顺故宇改而设之,始得立庙。忠定本闽人,生于松。父夔为华亭尉,元丰初生公于尉厅右之折桂阁,今称为“相公阁”。嘉靖间,知府黄润上其事,请立庙奉祀配忠宣,颜其额曰“唐宋忠良祠”,师表人伦岂不伟欤。夫以环海绣壤江流海涵之贯、输九峰三泖之灵秀钟而为两朝硕辅,又值多故需才之时,其才皆足以宏济艰难,其议论皆以扶衰起困。其才有用有不用,用而不尽其用,所用之次第久暂详略不同,顾其不能忘君之心,则一也。忠宣以精白入参机务草奉天之诏而回骄士悍卒之心,忠定以一言止南狩而壮六军擐甲之气,忠诚之感动有同然者。议者谓:兴元勘乱之勋忠宣有力焉。视忠定七十日之相知遇故殊矣。而忠定不以用舍为语默懇懇款款冀君心之一悟,若赤子之慕其母虽至怒诃犹挽衣裾而从之。一如忠宣之不负其君、不负所学,盖皆天所笃生。以一身之进退为一世之安危,其道同所生之地,又同合祠而并祀之,宜矣。嘉庆壬戌夏杪至庙瞻仰遗迹,祠宇湫隘,观瞻不肃,乃廓而新之。南汇令张君昌运赞成其事,增筑祠后地址,树堂九楹,高其垣门,爽垲视昔有加。自昔名贤生长游息之处,皆立书院,以敬其德业,嘉惠后人。巷故有坊曰“景贤”,因复旧制仿其义立书院,仍“景贤”之名。延宿学生讲于斯,俾景前哲后先济美合于广励人才之意云。

▲《重修唐宋忠良祠立景贤书院记》

宋·杨潛《云间志》上·封域:唐天宝十年以华亭为县。属苏州治。按新史《寰宇记》,以为本嘉兴县地。《舆地广志》以为本昆山县地(昆山即汉娄县,梁大同初易今名)。《元和郡国志》云,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割昆山、嘉兴、海盐三县为之,今邑之四境与三县接。晋天福五年以嘉兴县为秀州,而割华亭隶焉。

即,唐天宝十年(751),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县治在松江城。陆贽时期其家乡属华亭县。所以唐进士湖州人钱起《送陆贽擢第还苏州》称陆贽为华亭人。明正德年松江府以陆贽为华亭(松江)人建陆宣公祠。后又以陆贽为华亭(松江)人、李纲出生于华亭尉折桂阁,设唐宋忠良祠、景贤书院。钱起全诗为:乡路归何早,云间喜擅名。思亲庐橘熟,带雨客帆轻。夜火临津驿,晨钟隔浦城。华亭养仙羽,计日再飞鸣。

鄂)

湖北阳新陆宣公祠

湖北阳新县,古兴国州治,南四十里古刘婆市,唐时民苦于课征高额酒赋,陆贽经过体察民情,上奏朝廷免除酒税,百姓感恩,唐时民立宣公祠祭祀。《陆宣公文集》卷第十二有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一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二论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计钱数,等……。提出“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的税赋思想。

光绪《兴国州志》卷十坛庙:陆宣公祠,在州南四十里刘婆市,陆贽使外郡过此,奏免本邑酒税,民立祠祀之。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五十九(武昌府二):陆宣公祠,在兴国州南四十里,祀唐陆贽。刘婆市向苦酒税,贽奏除得免,民立祠祀之。

《湖广通志》卷二十五:(兴国州)陆宣公庙,在州南四十里,陆贽使外郡过此,奏免本邑酒税,民立祠祀。

▲《兴国州志》陆宣公祠

               二0二四年四月于锡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