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舍所长强所短

 江北大汉 2024-04-12 发布于江苏

“不能舍所长强所短”的意思非常明了,那就是一个人不能舍弃自己所长的而就自己所短的,与“扬长避短”的意思相似,但说法不同。这话是谁说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说的。这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当年他“权知开封府”(代掌开封府)之时,针对某些人的批评说的。清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记载了这件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以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开封府。修承包拯威严之后,一切循理,不事风采。或以为言,修曰:“人各有短长,不能舍所长强所短也。”

就像今天的我们都知道欧阳修的大名一样,更多的人肯定也知道包拯的大名。因为欧阳修作为文学大家,他的《醉翁亭记》可谓家喻户晓;而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北宋名臣包拯——俗称包青天,他的廉洁公正、铁面无私、决断英明同样路人皆知。并且,如果我们客观评价这两人,那么,单单就地方治理方面显示出的个人才能来说,恐怕包拯还要略胜前者一筹。为什么?因为欧阳修当官,尤其是其晚年当官,更多的情况下是守成或者说是无为而治,很少别出心裁。

嘉佑三年,当欧阳修“权知(暂代)开封府”的时候,已经是51岁的人了。相对于早年的锐意进取,对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予以强烈声援不同,他此时在政治上趋向沉稳——自然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的保守。另一方面,当他“权知开封府”的时候,面对的情况也有些特别,那就是他的前任恰恰就是具有非凡政治才能的包拯——包拯同样以“权知开封府”的身份,在这里做了三年一把手。而在包青天的治下,这里的一切井井有条,所以,欧阳修选择了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此前定下的规矩,而不追求个人声威名望的做法。

对于欧阳修的做法,有人无法理解。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太多的官员喜欢另搞一套以获得不凡的政绩与个人声望——这样的做法与这样的官员,自古而今似乎都不在少数。对于怀疑者的议论,欧阳修的回答是什么?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与长,一个人不能舍其所长而就其所短。那么,欧阳修最为擅长的什么?文学之外,就政治而言,大概是“谏议”——向上级提出某些建议——他为官数十年,也以在皇帝身边担任谏官之时,所提的某些谏议更加有名。至于担任地方官,说实在的,可能“无为而治”,亦即延续前任所做的,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少些干扰,更符合他的个人特点。

欧阳修的这种地方治理理念,在他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里,有所体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的是老百姓的“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太守则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一副官与民“各自为政”、“各有所乐”的景象。有评论者认为,这其中就蕴含了欧阳修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不过,在我看来,这应该是在欧阳修参与庆历新政失败以后,思维转型的开始。至于他“权知开封府”,因为时间又过去了10多年,所以,无为而治的政治风格在他这里更加成熟。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不该忘记的是,欧阳修之所以这样做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治理是包拯所长的,是他欧阳修所短,所以,他“不能舍所长强所短”。并且,对欧阳修来说是这样,对其他任何人来说也是这样。也可以说,假如为了个人的名声、政绩之类而将前任的做法简单推倒一切重来,那叫折腾,而且最后你所得到的未必是你想得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