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河姆渡还早1000年,8000年前的惊鸿一瞥——跨湖桥遗址

 先秦考古杂谈 2024-04-12 发布于江苏
#国际古遗址日


这是我认为最“潮”的古遗址——跨湖桥遗址。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独木舟,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独木舟之一。8000年前,跨湖桥的先民们,勇立潮头,征服了长江下游的这片水域。这里也留下了他们认真生活过的种种遗迹。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南约4公里的古湘湖地区,遗址的中心区约3万平方米。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内复原的干栏建筑

独木梯遗存

跨湖桥先民在古湘湖地区营造了一个依山傍水的河谷村落,他们住在架空的干栏式的木构房屋里,会借助独木梯上下。

他们会在村路的小径铺上美丽的鹅卵石。

碳化的稻米

釜甑、陶支子

他们会使用带眼的陶甑,用蒸汽来熟食。在跨湖桥遗址陶釜的内壁、口沿外侧还留有“锅巴”。跨湖桥遗址还发现了一小捆收整整齐的稻穗稻禾,以及碳化的稻米,种种迹象表明,跨湖桥的先民们不仅吃上了米饭,烹饪的方法也很科学。

他们会用窖藏的方法来储存食物,橡子窖的制作相当考究,口部、窖壁用木料搭成井字形的护框。

黑光陶罐残件

他们制作出了彩陶,还有比较便于清洗、干净卫生的黑光陶。


跨湖桥遗址内发现了一件神秘的陶釜,釜内有一捆被煮过的植物茎枝,结合陶釜外侧的烟熏痕迹,有学者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最早的“草药罐”。遗址内还发现了一些头部尖而不锐,尾部平整的钉形骨(木)器,有可能是原始针灸的工具,可惜,目前没有更确凿的证据去说明,否则两相结合,会是多么大的进步。


跨湖桥遗址的漆弓,也是中国最早的漆器。由于长期浸泡在水里,弓身呈挺直状态,但是弓的特征明显,弓柎完整,遗址内也发现了石、骨、木质矢镞,可配合使用。

跨湖桥遗址内的种种发现,无不体现了他们生活的智慧,但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存,这也是跨湖桥先民们的生活美学。

不过,跨湖桥遗址内还有更伟大的发明——独木舟。

跨湖桥“中华第一舟”,陈列在跨湖桥遗址原址保护展示厅内

在2002年10-12月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独木舟的实物遗存。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出土的最早的独木舟实物,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批。


跨湖桥独木舟舟体保存基本完整,残长5.6米,最宽处约为0.52米,由整根马尾松制作。内外光洁,舟头上翘,比舟身窄,船头留有约10厘米的“挡水墙”,舟身内与大片大片的黑焦面,这是因为跨湖桥先民不仅仅刳木成舟,技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火焦法”,先用火烧,然后再用石锛来刳炭,制作方法更加高效。


在跨湖桥遗址原址保护展示厅内,距离这艘8000年前的独木舟仅几米处,还有墓遗址内出土的木桨与席状编织物,可是,独木舟的光环太过耀眼,以致于很多人忽略了他们的存在,他们也是跨湖桥先民的发明创造。尤其是席状编织物,就发现于独木舟旁。一件编织物的中间还编进了有支撑作用的木骨,这些编织物会不会是“帆”?或许,跨湖桥遗址先民们已经编织出了一个伟大的航海梦。

舟桨也为跨湖桥的先民们创造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潮起潮落间,跨湖桥先民们轻舟远渡,谁也不知道跨湖桥的先民们曾经借助舟桨到达的远方有多远,又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少可能。

当在灾难性的海侵来临之时,多数跨湖桥的先民们选择了陆地上的迁徙。或许,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跨上小舟,激流勇进,去征服更远的那片海域了。我不禁想,如果把我放在当时的环境中,我是否能有如此的创作力,是否有这样的勇气。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