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道《黄帝内经》(64)| 阳气活动规律~《生气通天论》(中)

 香行万里 2024-04-12 发布于浙江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原文】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阳气可以养神,使得精气充足;又可以养筋,使诸筋柔韧。如果腠理开合失调,寒气侵入体内,损伤阳气,就会导致身体屈伸不利。寒气深陷脉中,就成瘘;停留在肌肉腠理,导致气血不通,伤到脏腑,情志上就出现问题。过喜、过怒、过忧、过悲、过恐这些都与五脏相关。
在营气调和、气血平衡的状态下,脉外是气,脉内是血。你号脉时就能感觉到阳气的动能、强度和弹性,柔和为佳,柔和代表阳气很顺,阴阳调和。号脉好比摸一根葱,你摸到的是实心的葱白还是空心的葱叶,虚实辩证就出来了。
所有身上长的痈肿疮类,源头上都是因为阳气不足。阴阳应该是平行的,当阳气不足行不了气的时候,阴就会滞留在那边,滞留久了碰到湿,就生病变。

【原文】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疾。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肺里的汗该流没有流尽的时候,形和气都受到一定的削弱,如果风邪入侵,背俞穴(膀胱经上的俞穴,阳气走的地方)闭阻,邪气出不来,就发生风疟(阳本身要发散出来,但毛孔闭塞住了阳气不能行,风性是动,比如身体是静的为什么会抖?因为风在动)。
风为百病之始,所有的病来自风。如果一开始就治好风邪,就不会生后面的病;反过来,当脏病腑病治到一定时候,出现风的表症,表面的脉出现很浅表的时候,预示这个病就要痊愈了。因为风是病之始,也是病之终。
“人若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顺应天地,肌肉腠理闭合自如,足以抵挡外邪,就算外界出现大风病邪,都伤害不到你。因为你顺应天地变化而调节有序。

【原文】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病邪在体内待久了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再好的医生也没有办法了。所以阳气蓄积不通时会致死,这种情况当用泻法,如不迅速用正确的方法施治,这人就完了。

脏主收藏,腑主宣泄。收藏和宣泄都要靠阳气行,当阳气行得很正,该收的收,该藏的藏,该吸收的吸收,该排掉的排掉。当阳不行的时候,不管是好的坏的它都累积起来,没有阳气的推动身体上会累积很多东西。中医认为24小时是一个周期循环,无论你吃的什么24小时都应该离开我们的身体如果阳气受阻,这些食物(包括药物)没有离开,变成36小时、48小时、72小时甚至1周,本来24小时之内这些食物是营养是好东西,但在身体里面呆太久了以后就变成浊毒了。所以五脏六腑要宣泄,能够泄出来,每天有正常的大便都是因为阳气在走;营养的食物的精华被内脏收藏,也是因为有阳气在走,所以能够收藏。但如果阳气不行不通,东西累积在里面,那些肿瘤等病变就产生了。

行阳很重要,让阳气畅行,就不会有累积(阴积)。阳是无形的,阳不行,阴才会累积,所以让阳气行走,阴就不会累积。当阳气受阻隔,要赶快把它疏泄出来,否则就会出问题。

【原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阳气的24小时一天的变化,白天主外,平旦(清晨)阳气开始升,日中(正午)阳气最旺(这时阴开始生,阳极生阴),太阳开始西下的时候,阳气衰了,毛孔开始闭合(到了子夜阴极阳生)。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早上做运动,不要晚上做运动。)如果违反这三个时段的阳气活动规律,身体就会受到损伤。

(AI作画:六月无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