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是如何从天真好奇的孩童变为守旧无趣的大人的

 敏而好奇 2024-04-12 发布于浙江

与我一起探索世界运转的规律个人幸福的方法


昨天跟朋友们聊起,说我在教小孩汉字这件事上,一直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小孩子在小时候接触汉字的时候,不需要教拼读,直接多读、多写、多用就可以了。

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完全可以像教她认兔子认猫一样教她认汉字,拼音也是同样的教法,至于两者的关联,慢慢水到渠成就好,不需要在一开始就规定绝对的顺序。

仔细想了想我这种边玩边学,立足兴趣的思路,可能与我之前了解过的儿童学龄前后的学习方式变化有关,来分享一下。

在心理学上,学龄前后是以上学年龄的6岁划分的,但这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个上学与否的经历阶段上的划分。早在学校发明之前的历史时期,在其他学校教育不那么普遍的人类文化中,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有些东西在孩子六七岁时就会发生变化。

在历史上,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成为非正式的学徒,学习成为猎人、骑士或厨师,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有了成年人般的牙齿,就要承担起新的成年人般的责任”。

6岁之前的孩子的学习方式叫做“探索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进化任务是尽可能广泛地探索各种可能性,这种探索让孩子发现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将在他们成年后支撑起他们做事情的能力。

而孩子到了6岁之后,会习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掌握式学习”(mastery learning)。他们的进化目标是实践和掌握自身文化中的特殊技能,尤其是社交技能。虽然他们仍在成人看护的安全范围内,但目标开始变为成为真正有能力的成年人。

当然,要明确的是,我们在幼儿身上看到的那些学习方式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仍然存在。大一点的孩子和小一点的孩子一样,都能创造和修正有关世界运作的直觉理论,热衷于我们在婴儿和学龄前孩子那里看到的那种探索和发现,擅长聪明的模仿和观察学习,能理解从他人那里听到的各种证言,从周围的成年人那里听到各种各样经常相互冲突的信息,变化、混乱和玩耍会继续帮助孩子以强健、灵活和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这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学龄后的掌握式学习是关于运用已知的,学龄前的探索式学习则是关于探索新知的。在掌握式学习中,孩子学到的不是新东西,而是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变成习以为常的习惯,毫不费力且快速、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技能。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孩子大脑的神经连接会被广泛地修剪消失,剩下的神经连接,尤其是经常使用的那些会越来越多地被一种叫作髓磷脂的物质覆盖,这种物质能使它们成为更高效的导体。

小一点的孩子在完成任务时,通常会比大一点的孩子或成年人使用更多的大脑区域。他们的大脑非常灵活,容易改变,但也很嘈杂。

学龄孩子的大脑效率更高,变得更加专业化,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动甚至是无意识的程序,解放了他们的专注力以及对新发现的思考。但伴随而来的,思维也将变得更加僵化。

或许,这正是从天真好奇的孩童变为守旧无趣的大人的过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