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学研究 | 唐君毅:孟子言道与孔墨之不同,及孟子之人禽之辨

 大连北溟子 2024-04-13 发布于辽宁

吾人前论孔子之言仁,本在言为仁由己。仁者之修己、以安人、安百姓,而己之生命与他人生命相感通,乃一“次第由内以及于外,而未尝离其一己之仁之流行”之一历程。吾人前论墨子以义说仁,其言义或仁义,则重在其表现为对他人之实际上的爱利,而见于事功,以建立普遍客观的“人与人以爱利相施报”之义道,在此普遍客观的义道中,能行此义道之我,亦客观化为人之一,以与其他人平等的兼相爱、交相利,并客观化为一国家中之居下位之人民之一,或居上位之为政者之一,或众贤之一。其所知所行之义,则又为当与天下人之义,求“一同”,以成天下之公义,可更上同于天与鬼神之义者。由此而成之墨子之重客观化之义道之思想系统,便与孔子之重人之一己主观生命之为仁,以感通于人与天及鬼神者,成为异流。又墨家之言仁义,重在爱之必有利,事功之必可加利于民者,故以礼乐为无用。墨子更不见礼乐之足以表现人之情意,以畅通人我之生命,养人仁义之心,使人行仁义之道等价值。此尤与孔子之重礼乐之旨相对反。于是孟子起,重发明孔子之道,乃不得不一方辟墨学之言义之只重归于客观化之实利之思想,亦重发挥孔子以仁言义之旨,乃说仁义皆内在于人心,并重申儒者言丧祭之礼与乐之价值。孟子之言,自大不同于墨子。然墨子之学既为新出,孟子之重申孔子之学,亦自必当有其新立之义,而其言亦不得皆全同于孔子。孟子固亦自有其学,自有其道,皆可与孔墨之言相较而见者也。

展开剩余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