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官帽上,为什么有两根长翅子?谁发明的?真防交头接耳?别闹了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4-13 发布于河南


----------------------------------------


说来您可能想不到,宋朝的官帽两根长长的翅子竟然是赵匡胤发明的,您信吗?

Image

相传,赵匡胤虽然黄袍加身,但他的皇位却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最怕朝堂之上官员们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所以他就发明了这么一种帽子,这样就可以有效杜绝私谈。

但你觉得这就是真的吗?哈哈,当然不是喽!这是民间的谣传,当不得真。

Image

宋朝官帽,又称“幞头”,其造型独特,与之前的朝代有着显著的区别。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两根长翅子。

Image

幞头,最早起源于汉代的幅巾,是古代汉族男子为了方便劳作而创造的一种头饰。

幅巾最初只是一块方形的布帛,用以从前向后裹住头发,并在脑后打结固定。这一简洁实用的设计很快在平民阶层中流行开来,随后逐渐成为各阶层通用的服饰品。

Image


随着历史的推进,幞头在形制上发生了显著变化。隋初的幞头多为软裹软脚,形象较为矮平。

而到了隋大业年间,幞头内增加了桐木骨架,使其顶部高起,外形更加挺拔。这种变化不仅增强了幞头的装饰性,也体现了当时工艺水平的提升。

Image

唐代是幞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初唐时期,幞头种类多样且形态各异,幞头顶部和两脚的变化丰富。

中唐时期,随着裹在硬质巾子上的布帛没有固定,每次穿戴时需重新裹系,幞头呈现出更加灵活多变的样式。

Image

而到了晚唐时期,硬裹硬脚幞头的出现,更是使幞头的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两脚开始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向装饰功能转变。

Image

宋代幞头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礼仪和装饰性。幞头的两脚平直向两侧伸展,并用铁丝衬在幞头脚内将之撑开并加长,以防止百官上朝时交头接耳谈私事。

此外,宋代幞头色彩不再局限于黑色,产生了色彩鲜艳的幞头,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


Image

由此可见,长翅子的设计初衷并非为了防止官员交头接耳,而是为了更好地固定帽子和方便佩戴。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长翅子的确起到了一定的隔离作用。


由于长翅子的存在,官员们在朝堂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私下交流的机会。

但要说长翅子完全是为了防止交头接耳而设计,则显得有些牵强。毕竟,在正式场合下,官员们的行为举止本身就受到严格的规范和约束。

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不轻易剪头。但现在不同,现在的男人大多都是平头,所以在头饰这方面,我们与古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小禾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