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玩具被抢了也不生气,会是「讨好型人格」吗?

 医生妈妈欧茜 2024-04-13 发布于广东

孩子礼貌谦让当然很好,但一部分孩子好像过分乖巧懂事了,也难免让家长忧心……


比如“玩具被抢了也不生气”、“处处顺从爸妈,很少听见Ta说「不」”、“在人群中好像很会察言观色,努力表现得很乖”“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不太有自己的主见,同伴说啥是啥”。

家长不免担心:孩子会是「讨好型人格」吗?


担心是讨好型人格?
先别给孩子贴标签

讨好型人格在严格意义上虽然不属于临床上的人格障碍,但如果孩子养成了处处讨好的行为模式,延续到长大成人后的工作、生活、社交中,确实是一件很令人很困扰的事情,这类人群通常内耗严重,还很容易吃亏。

我很理解家长们的担忧,但还是先请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贴上「讨好型人格」的标签。

首先,孩子的做法不一定是讨好行为。

就拿“玩具被抢了也不生气”来说,这不一定是讨好行为,也许孩子本身就不是事事较真的性格,不生气是因为无所谓,也有可能是孩子还没有建立起较强的物权意识。在孩子眼里这可能就只是正常友善的社交分享行为,并非出于讨好同伴的目的。


其次,就算出现讨好行为,也不一定是讨好型人格。

人作为社会动物,讨好行为再常见不过,毕竟谁不想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呢?比如在职场社交时,讨好就是一种典型的印象管理策略,用更招人喜欢的方式行事有助于融入集体。

大人们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讨好行为,但不能说人人都是讨好型人格。而且,孩子的性格、人格、行为模式的形成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孩子都还没“定型”呢就贴标签,未免有些太草率了,尤其是经常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还有可能起到反向暗示的作用。

合理范围内的讨好、示好、利他行为其实可以看作一种社交技巧,但当讨好行为频繁出现,尤其是每次讨好他人都是建立在自我利益和需求被损害且孩子私下里感到委屈、不快(孩子也有可能不表现出来)的基础上时,家长就需要敲响警钟了。

建议家长多多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看看除了“玩具被抢了但不生气”以外,孩子在其他地方是否也表现出了可能是讨好的行为。另外,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主动沟通,问问孩子自己的想法。


「讨好型人格」
有哪些典型特征?

通常来讲,「讨好型人格」的一些典型特征包括:

  • 不懂得如何拒绝他人,对于说“不”很有压力;

  • 在社交关系中处于被动/卑微的一方,总是担心被孤立、被不认可;

  • 对自我的认可总是来源于他人的评价;

  • 不喜欢让别人失望,总是勉强自己去迎合他人的想法,没有主见;

  • 如果他人不满不开心,总是自我怀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经常因试图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而感到不知所措;

  • 总是莫名其妙被人利用;

  • 先考虑他人的需求,其次是自己;

  • 为了避免冲突,即使你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也会主动承担过错或道歉;

    ...

有「讨好型人格」行为倾向的小孩,通常表现得过度乖巧懂事,孩子太乖,有时并不是一件好事。

孩子可能是试图通过表现得乖巧来换取父母的关爱和照护,“演一个好孩子”的背后,是对关注、爱和认可的渴望和安全感的缺失。


孩子过度讨好
可能是缺乏爱和安全感

在行为心理学上,讨好型人格总是和【高敏感、低自尊、低自我价值感、安全感缺失】相挂钩。通常来说,孩子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讨好型人格的行为模式倾向,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家长的养育模式和家长自身的行为模式。

举些例子:

①家长动不动就用打、骂等方式来管教孩子,孩子在打压式家庭环境下成长,很容易出现“如果让父母不满意,我会受到精神或身体上的攻击,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值得被爱,才不会被惩罚”之类的想法,于是便努力装作乖巧懂事来讨父母的欢心。这类家长经常把“你不乖,我不要你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

孩子从小在家看父母脸色生活,进了学校出了社会后,慢慢变成看别人脸色生活,权威的主体变了,但讨好的本质没变。

②经常鼓励或强迫孩子在牺牲自我利益、否定内心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他人需求,比如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强迫孩子分享。这类家长经常把“你让让他怎么了”“吃亏是福”挂在嘴边。

除了养育模式有问题以外,孩子的讨好行为也可能是在模仿家长。如果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孩子可能也会潜移默化“继承”到这种行为模式,建议家长们先自省。

值得一提的是,受讨好型人格所困扰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讨好行为过于敏感,总是在怀疑孩子的种种行为是不是在讨好他人。


避免孩子出现过度讨好行为
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多表扬、少指责。父母的爱和关注是没有前提的,无论孩子表现如何,爱都不会消失。这就需要家长们学会“适当躺平”,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自然也不会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故意讨好。

其次,教孩子利他之前先学会“自私”。这里的自私不是贬义词,而是指正面内心的合理需求且敢于表达,永远不要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学会爱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已经有讨好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说“不”,鼓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