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 引气闭息功(治肾病)

 微信号1830429 2024-04-13 发布于广东

炁气功 内气道生一·内力丹田出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引气闭息功”是一种传统的吐纳派医家功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并在魏晋隋唐时期尤为盛行。本功的原理源于《内经》,并被用于治疗肾病等久病。该功法从调气入手,通过御气调神,练习者逐步达到气住神住的状态。


引气闭息功的要点是闭息,即练习停闭呼吸。通过特定的呼吸形式结合存想,以推动内气周行全身,达到修身养性、防病治病的作用。

【具体功法】

一、准备阶段

建议在子时至寅时这段时间仰卧,床铺要厚软,枕头的高低要适中以保证身体平躺。伸展手臂和脚,手握紧,放在距离身体13厘米的地方,双脚分开与肩膀同宽。放松颈部、肩部、肘部、腕部、腰部、胯部、膝部和踝部的所有关节。让整个身体的重量自然下沉,重心降至腰部命门位置,排除所有杂念,做到身体放松、气息沉稳。

二、引气阶段

呼吸要缓慢、细腻、均匀且深长,引导气息从鼻子进入腹部,一直向下到达足部停止,如果感觉有力气,可以反复进行这个过程。闭上嘴,默默地数100到200下,让耳朵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或者同时用手指进行计算,逐渐增加计数的次数,可以达到500到1000次。在这个过程中,气息沉积在肚脐下的丹田位置,一直渗透到脚底,全身气息通畅,原始能量充沛,从而达到忘记身体形态、专注于养气的效果。

三、闭气阶段

吸气到胸部和腹部都充满气息,但不要过度,可以稍微停一下,然后慢慢通过鼻子呼气,引导气息上升到头顶,呼气时不要让气全部呼出,随自己的意愿停止,然后稍微休息一下。再继续练习吸气,引导气息从头顶降到丹田和脚底,气息进入身体被看作是生命力的注入,通常要让进入的气息多于呼出的气息;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是,放一根羽毛在鼻子上,如果羽毛能够纹丝不动,那就说明练习得正确。

四、胎息阶段

当练习呼吸一段时间后,你可以逐渐做到不用鼻子和嘴进行呼吸,气息可以从肚脐进出,就像是在母体中一样,这是以闭气为主的微弱呼吸法。更进一步,你可能会感觉到气息从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关元穴、手心、足心以及全身的毛孔和头顶等地方出入。身体会感觉虚无,只有游走的气息,如果气息调理得当,就不会生病。胎息守住五脏,各个脏器得到守护,精神自然就会安定。耳朵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眼睛看不到外界的事物,心里没有任何杂念,这样就达到了忘记气息、专注养神的阶段。

五、无息阶段

这是指呼吸完全停止的状态,气息自然而然地定住,不呼出也不吸入,就像没有来去一样。当气息稳定时,精神也随之稳定。内心变得澄明而静谧,精神安定而没有杂念,坚守在一种虚无的状态。心境平静如同静止的水面,虽然看似空洞,但实际上却蕴含着灵动的生命力。这种状态下,精神和气息相互交融,保持在一种常态,仿佛回到了最初的虚无,达到了修行的境界。这种境界可以改变人的气质,甚至改变容貌和体态,增强身体的骨髓和精髓,从而实现长寿和健康。

【说 明】

呼吸是生命的源头,而心脏则是掌控脉搏的主宰。脉搏中蕴藏着精神,而气息则能够推动血液的循环和脉搏的跳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来调控精神和心态。掌握呼吸的调节方法,就能够驾驭气息并调整精神状态。气息和脉搏就像人体的生物钟一样,有规律地摆动着。通过调整呼吸,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节奏,进而把握自己的生命周期。引导气息并闭息是进入静心状态的关键,就像一把锁和钥匙的关系。有形的气息可以调控无形的精神,从有意识的行为逐渐过渡到无意识的状态,这是修行的一种途径。

在修炼胎息功法之后,全身的经络、血脉和关节都会变得通畅,毛发也会变得舒展。鼻子中似乎有微微的气息流动,感觉像是从四肢的毛孔中散发出来,慢慢地扩散到全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让体内的气息散失,当后续的气息到来时,我们引导它但不让它完全呼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阳气会逐渐充盈,而阴气则会自然消退。精神是气息的灵感和觉知,所以当气息充盈时,精神也会变得旺盛,身体也会感到安适。精神引领气息,气息跟随精神,精神移动则气息移动,精神静止则气息静止。精神和气息应该相互滋养,不可分割。通过调控精神来驾驭气息,当精神和谐时,气息也会变得调和。当心神深邃而寂静时,呼吸自然会减少。精神的和谐与气息的引导是相辅相成的,其中以精神的和谐为主。心境恬淡而虚无,精神不离开身体,气息也不会散失。没有来去,没有出入,只有一团纯阳的气息和精神相互融合。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恢复到先天的纯真状态,实现长生不老,与道同在。

或者通过和谐精神来引导气息,使精神静谧、气息调和;或者通过驾驭气息来调整精神,使呼吸微弱、杂念减少。当呼吸停止时,杂念也会消失。或者同时调整精神和气息,这样效果会更加显著。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有形和有意识的方法入手,通过调整、驾驭和引导气息来实现闭息,往往是最容易入门的途径。只要坚持不懈地修炼,就可以逐渐达到真正的无念、无息的状态。这是修炼精神、回归虚无并修成真道的上乘功夫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