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此穴畅通,心脏血脉也随之流畅自如!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乃少典之子,公孙轩辕乃其尊名。古人以帝王之姓命名公孙穴,足显其尊贵与重要。 公孙穴,乃经穴之名,出自《灵枢·本输》,归属于足太阴脾经,亦属足太阴之络穴,更乃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冲脉相通。 【取穴之道】于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之关节(第1跖趾关节)内侧,用手往后轻推,可见一足弓形骨。于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处,轻按之,有酸胀之感。 1. 胸腹之疾,公孙来治 公孙穴,既属足太阴脾经,又与冲脉相通,乃脾经与冲脉能量之汇集与调控中心。冲脉,誉为“十二经脉之海”,能调节十二正经之气血。因此,刺激公孙穴,犹如对十二正经之气血进行全面疏导,具有行瘀止痛之奇效。此穴对于胸腹部之诸症,如腹胀、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等,皆有良效,更能止呕,缓解晕车之苦。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公孙穴可抑制胃酸分泌,调节小肠运动及分泌功能,使小肠蠕动增强,小肠液分泌增加,从而提高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率。 2. 调节全身,公孙为尊 公孙穴以黄帝之姓命名,寓意其如帝王般居中央,统御四方。此穴如同黄帝,能指挥全身,刺激之可调和五脏。 心脏不适者,常按揉或艾灸公孙穴,可缓解心脏之不适。因公孙穴能健脾生血,调节气血盛衰,增强益气活血之功,使心脏气血充盈,心神得养,则心脏之不适可大为减轻。 3. 妇科之患,公孙解忧 公孙穴通冲脉,而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紧密相连。因此,公孙穴犹如一输送枢纽,可调理气血瘀滞所致之诸症,具有通气、活血、化瘀之功。 建议女性每日刺激公孙穴,可缓解妇科诸问题,如生理性疼痛、月经不调、颜面浮肿等,实为女性之福音。 刺激公孙穴的三种方法
公孙穴,作为重要的穴位,其刺激方式主要有按摩、刮痧和艾灸三种。 按摩法:力度要适中,稍用力按压效果更佳。通常采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置于该穴位,每次按摩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每天可重复2-3次。 刮痧法:建议晚上泡脚后操作,先在足弓处涂抹适量刮痧油,然后用刮痧板顺着足弓方向刮拭。若感觉酸痛,需多次按摩以缓解。 艾灸法:被视为最佳方法。艾灸公孙穴能温补脾阳,左右两穴各用艾条熏灸约10分钟即可。 手掌中的“救心丸” 大鱼际,位于手掌正面拇指根部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日常保健与急救均有效。 观大鱼际,知五脏健康 大鱼际内通五脏六腑,通过观察其状态可了解身体状况。 1. 连通五脏六腑:大鱼际与肝、胃、肺、肾、心等脏腑均有联系,其表面皮肤、纹理等变化可反映相应脏腑的功能状态。 
2. 观察大鱼际知健康:例如,肺寒可见青筋,肺郁火可见红斑,脾胃功能可从肌肉丰厚程度判断,血压高低可观察肌肉隆起状态,胞宫状况可通过青暗程度了解,慢性痹症则可能表现为常年暗黑色。 因此,大鱼际不仅是手掌的一部分,更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值得我们时常关注与保养。 艾灸乃刺激大鱼际之首选方法,因大鱼际可视为温阳之要穴。无论上焦、中焦或下焦之病症,只要体内有寒邪滞留,均可施以艾灸于大鱼际,有助于宣通三焦之阳气。
此外,对于心脏功能欠佳者,如遇心悸、心绞痛、胸口憋闷等突发状况,应立即掐揉大鱼际以缓解不适。 具体操作为:用大拇指指尖紧实掐揉大鱼际,施以重力掐压九下。最佳方式是将大拇指倒立,利用此强力刺激以舒缓心脏压力。日常生活中,心脏功能较弱者亦应时常按压大鱼际,最好每日对搓大鱼际穴至发热,随时进行,以保心脏健康。 口中之“防病门”
日常饮食稍加节制,心脏即可年轻十岁。影响心脑血管健康的因素中,“吃”占据了重要地位。医生们常言:“每日接触众多心血管病人,教训深刻!” 守好口中这个“防病门”,心脏自然年轻,血管少堵塞。 减少盐分摄入:过多的钠只会加速心脏和血管的衰老与硬化。 减少肉类摄入:研究显示,每日增加一份肉类摄入,心血管死亡风险上升16%,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0%。 减少糖分摄入:糖分过多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如胰岛素激增、体重增加、胆固醇含量上升等。成年人每日糖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左右。 减少油炸食物摄入:油炸食物虽美味,但健康角度应少吃。高温下的油和脂肪易形成自由基,增加致癌风险,同时反式脂肪酸还会导致身体炎症,堵塞动脉,引发动脉硬化。 减少饮料和酒精摄入:适量饮用葡萄酒(每晚最多一杯)对心血管有益,但过量则适得其反,可能引发房颤,增加中风风险。饮料则主要存在糖分摄入过多的问题。 减少吸烟:吸烟不仅是嗜好,更是一种疾病。烟草中的尼古丁成瘾性与可卡因相似,吸烟对心脏、肺脏、胃、血管、呼吸道等均有害,百害而无一利。
心血管最怕堵塞,因此经常按摩脚上能够通开心脏血管的“皇帝”穴至关重要。心脏血管畅通,舌头颜色恢复,疾病自然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