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有光编 西安交通大学 二零二一年八月 前 言 “从辛酉到丁酉,凤凰飞走了。”在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平台,有网友留下这样一条让人内心充满感伤和悲恸的留言。这只凤凰,就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霍松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1日12时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7岁。 家父仙逝,陕西师范大学迅即成立了霍松林先生治丧委员会,即时在学校官网发布《讣告》。在短短的几天里,关于家父仙逝的消息与报道,通过报刊、网络媒体、微信、博客等平台,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学校治丧委员会,陆续收到国内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高等院校或下属文学院及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社会各界团体等逾百封唁电。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在新闻节目中播放了家父追悼会的实况影像。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国内普通民众以及家父的生前好友与弟子,以个人自发的方式,纷纷撰写挽诗、挽联、挽词、挽曲等,对家父仙逝表示深切缅怀与悼念。受人滴水之情,应当永世不忘。借编纂《纪念霍松林先生诗词联曲雅集》(简称《诗词联曲雅集》)之机,再次向缅怀与悼念家父的所有官方机构与个人,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要实现埋藏心中许久的承诺,即收集、整理、出版《诗词联曲雅集》,落实三个心愿,告慰升列仙班的家父。 荟萃一个时代个人或官方为家父谱写的饱含深情的诗联词曲,就是要寄托哀思,永久铭记作者的姓名,铭记他们真挚的感情与辛劳的劳动,永志不忘。《诗词联曲雅集》的来源是,一是来自社会鹘缛耸糠⑺蜕挛魇Ψ洞笱Щ羲闪窒壬紊ノ被岬淖髌�;二是来自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及刊物发表的作品,这些团体如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对联天地、中华楹联、甘肃楹联学会、咸阳市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河南楹联、河东楹联网、丹水诗社等;三是来自普通民众或诗联词曲爱好者,作品散见于网络博客或微博。由于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瀚海遗珠在所难免,在此仅表歉意。 荟萃一个时代个人或官方为家父谱写的饱含深情的诗联词曲,就是想供后人(包括家人)追思与缅怀家父的业绩与成就,提高文化自信。家父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一生只做三件事,他把每一件都做到了极致。《诗词联曲雅集》中每一件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家父如何为践行教育事业,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好“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2017年2月4日下午,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专程来到陕西师范大学吊唁家父,娄勤俭书记说:“霍松林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泰斗,他一生潜心学术、精勤育人,以新的视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正是因为有像霍老这样的学术宗师、文化大家,陕西的文化自信才有了底气、有了筋骨。我们要弘扬霍老的崇高精神,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继承创新,即文化自信深深扎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血脉。”(参见《三秦都市报》2017年2月5日)显然,《诗联词曲选》对后人提高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缅怀、学习与教育作用。 众所周知,由于某些原因,中国传统的优秀诗联词曲文化,当今的影响力已不能与小说相比。然而,仍有这么多学人用诗联词曲形式,表达对家父的追思与认可,说明诗联词曲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荟萃一个时代学人或官方为家父谱写的饱含深情的诗联词曲,就是想为检阅当代挽诗、挽联、挽词、挽曲等方面达到的水平与取得的成就提供一个样板,推动中华文化继承创新。家父生前曾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杜甫研究会、韩愈研究会、陕西省诗词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主要发起人,并担任多个国家级以及省级学会的会长与副会长,为全国性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与鉴赏中国古典文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广泛深入的普及工作;围绕“关于继承”“关于创新”“关于开展诗词评论”等方面,对中国诗词创作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倡导当前的诗词创作必须求变求新,用新观念、新感情、新语言表现新时代、新现实,率先用新声新韵取代旧声旧韵;参与主持“李杜杯”“鹿鸣杯”等全国性的诗词大赛;为推动中华诗词创新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广泛深远影响。2008年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3月13日,由世界汉诗协会和香港诗词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世界汉诗大会在香港九龙国际贸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名家、诗人、学者上千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世界汉诗协会成立十五周年。“在大会上,由世界汉诗协会顾问、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省对联家协会主席余德泉宣读了《关于追认霍松林先生为终身会长的决定》,随后,全体起立,为霍松林先生以及刚去世不久的世界汉诗协会柳州分会会长朱吟华先生默哀。”家父生前一贯提倡与践行题材、形式、风格的多样化,钟情诗联词曲,也曾写过许多楹联,其中包括挽诗挽联,譬如《挽赵朴老》:“法门领袖圣门旗,济世康民力已疲。诗好曾吟除四害,曲工犹记哭三尼。商潮暴涌谁登岸,人欲横流孰指迷俊热獭嗳涣袅阶郑抗劬世嵴匆隆!保ā豆饷魅毡ā�2000年6月22日)又如《挽程千帆先生》:“鸿儒兴汉学,桃李无言,自有遗书传后代;大笔赞唐音,蓬荜有字,每观斋榜忆同门。”诗联词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长久不衰的优秀文学形式,当今时代,佳作无数。编纂这本《诗联词曲选》,是对国内挽诗、挽联、挽词、挽曲成就的一次检阅,对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继承创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书得以付梓,得到□□□出版社的鼎力支持,□□□编审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深深谢意。限于学养,不足和谬误之处自难避免,欢迎不吝赐教与批评。 目 录 一、社会各界发送陕西师范大学的作品选登…………………005 马凯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寇养厚 薛天纬 葛景春 尚永亮 康震 孙明君 张海沙 赵熊 刘炜评 沈文凡 李安纲 郭芹纳 刘生良 胡凤翔 胡安顺 范子烨 郑继猛 聂昕 江峥 汪聚应 张馥艳 郭丽 A-HOUSE 周晓陆 吴映寰 王改正 泽宇 甘晖 贾平凹 方光华 李浩 钟明善 赵逵夫 莫砺锋 王兆鹏 陈尚君 王庆 李震 徐晋如 汪聚应 何宗美 贾学国 杜松奇 胡东泰 成倬 许结 吴振锋 刘飞滨 窦永善 郭洪森 姚明亮 宽旭法师 吴言生 李卫东 石朴、张涛 张红春 汪祚民 张忠纲 西安大慈恩寺 增勤法师 梁义定 薛国喜 李炳武 陕西书法家协会 孟根 中国常德诗墙管理处 王锋 孙丽娟 毛选选 周学敏 唐世政 二、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作品选登…………………023 郑欣淼 刘征 郑伯农 李文朝 欧阳鹤 周笃文 李树喜 范诗银 赵永生 贾学义 杨逸明 星汉 王改正 李一信 王玉明 尹贤 沈华维 黄小甜 何云春 何鹤 李奎封 杨文才 杨文才 萧宜美 王小凤 侯雷龙 潘泓 胡彭 三、对联天地、中华楹联编辑部作品选登……………………028 中华楹联报 对联天地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吴世鑫 郁犁 张项学 张楠 戴光宗 妫海霞 曹玉亲 周菊敏 冯水利 雷泰国 张明军 魏艳鸣 罗建平 吉荟芸 刘敏 克丰 曾小云 王云 吕淳民 井水余 刘方桥 杨怀胜 吕可夫 龚乃相 代建华 赵殿文 耿士锋 王即之 王宗伯 李瑞利 刘志坚 来广飞 刘宏松 张兴贵 范伟胜 袁晓平 白定稳 张儒刚 张维社 方留聚 三门峡市楹联学会 福建晋江市诗词学会 韦化彪 丁晖 王凤茹 何战军 张承训 庄锐钦 卫茂轩 肖甲文 吴明哲 赵惠斌 李周宣 李少楠 赵中原 崔万禄 何沁学 房家维 彭土生 刘杰 石含斌 曾正社 罗伏秋 桂维民 陈双田 林国斌 吴贞柳 吴立新 麦朝辉 魏红伟 麦红光 冯宝哲 侯艳 刘洪敏 吴岱宝 石光明 王西川 张万鹏 张识 钟世亮 洪祖东 王国仲 丁梦 倪少坤 徐荣前 李进才 蒋冰亭 张士英 中华楹联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甘肃省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 山西省柳林县诗联会 蒋继辉 曹俊梅 董永峡 温本理 华芳 赵克红 鱼树雄 马昆华 康斯馨 张志强 江海 韩鹏飞 刘丽 毛民海 张秀和 林旭彬 漠水 乔绪涛 曾柏青 张永选 郭健 姚玉辉 高凤瑞 何强 王嘉民 温继鹏 鞠良泉 杨学军 范荣 焦万利 张建芳 王拴庆 李党红 于广生 解连德 林奇敏 羊志强 陈坚 肖友权 臧向东 党彩婵 姚一鹏 梁璞 杨民升 梁文清 张树路 赵克恭 万全琳 柳成栋 邢曼丽 张贺选 黄健雄 边爱英 林看云 陕西省宝鸡市楹联学会 颜资芳 任县锋 宋伟萍 吴北如 赵英 蒙卫军 梁萍 李桂强 李永清 刁江波 乔德红 汤建农 井春生 王绍伟 杭后发 刘宏颀 杨利民 阙东明 姜诚 谢石华 乔徳红 刘海阳 薛新尚 宋柳根 郭业大 黄丽君 王红敏 王亮 马啸 古源信 萧凤菊 王长城 翟功印 康永恒 金发明 胡迎建 王振杰 朱革强 王建 马啸 林鑫 杜正阳 杨跃进 胡启山 李福荣 四、甘肃省楹联学会作品选登………………………………051 甘肃省楹联学会 天水市楹联学会 平凉市楹联家协会 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 蒋有泉 薛渊 陈琳 陈乐道 刘志刚 高财庭 王家安 廖海洋 李青松 秋子 尚墨 李涛 杜玉明 樊泽民 徐维强 刘玉璞 杨学震 艾叶 李来子 陶琦 郭廷瑜 雒翼 王岗 匡晖 韩吉祥 尚丕礼 高振茂 韩玉兰 赵骏 黄英进 雷泰国 巩晓荣 王娜娜 石含斌 蒋冰婷 王成尧 魏全立 赵玉明 苏官金 何忠平 书舟 张津梁 五、咸阳市诗词学会与丹水诗社作品选登…………………057 咸阳市诗词学会 孟彦伯 黄云峰 刘月文 惠风 丁文玲 郑克强 易培贤 吴俊发 姚宪民 唐淑梅 程忍 耿娟 王若林 刘雅萍 江凯 刘向东 耿军 武杰 焦德斌 肖连成 鸿鼎夫人 卢曙辉 钱固本 高峰 陈彦龙 冯玉庆 卫红星 王世宏 毕春生 清水素荷 梅雪儿 管小勇 松间明月 周俊红 侯鹄翔 裴志兴 孔长河 六、中华诗词研究院作品选登………………………………66 施议对 马骏祥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赵安民 王国钦 褚宝增 韩邦亭 江合友 郑虹霓 嬿郅 吴震启 于新澎 周逢俊 顾修俊 刘璐昌 廖国华 周爱霞 宋常之 紫韵 七、天下诗友作品选登…………………………………………071 陆炳文 董峰 严行慈 梅振才 刘宝安 叶恒青 胡贵平 刘冠琦 张世民 张福有 黄玉春 赵书成 剑气轩主 花邻 天之缘 哈岭孤藤 老马头 潘书文 赶山人 孟立群 丁香树 青山剑客 李玉平 踏浪吟歌 杨振生 华山孟岩 知言 荣西安 万古云霄 阿童木的高中同学 阿童木 成全民 张斌礼 郭明祥 马治国 高澍 郑和平 郑春发 和谈 刘鹏飞 姚玲 王彦龙 韩轩 岳芳珍 雪飞花 肖云儒 段维 落红无意 金水 楊逸明 杨敏 邓晋运 韩轩 徐鹏 刘双龙 东柳轩主 廖国华 王秦香 魏义友 韩景明 娘惹 钟少白 许铭 万德敬 孙民随 黄河倦客 金刀郎 陈家林 安儿 Zhouliu 冦养厚 熊盛元 八卦掌付 易水长虹 乡望 高天佑 程良宝 刘泽宇 龚平 华山孟岩 明轻 邓晋运 李浩 杜维民 杨启宇 王秦香 方永利 刘梦芙 秋扇 熊东遨 王志成 芳华 回宗义 龚平 郭鸿森 徐晋如 凌朝栋 村人 佚名 长安一叶 老庄孙子 孟鑫 潘润初 王雪源 张继虎 叶传德 张彩琴 易生 皋亭望片雪 杨毅宏 王小波 解维汉 齐应凯 李君 听花榭 听花榭编辑组 听花榭审核组 听花榭平台组 听花榭联谊组 林丫頭 杏坛归客 柯英武 莫尔登·阿根 冰雪晶莹 李世瑜 张杰才 蔡圣波 扁舟 碎梦阁主 于村白丁 锦天 高杰伟 集梧 郭翔臣 龚发林 葛彩锭 霍庆来 雷达 藏晖轩主 李金坤 半山草堂 叶兆辉 木樨 雨田仁荣 田玉川 梁晗曦 抱犊散仙 刘菊艳 成高海 贺琪 李书俊 卫忠典 许张钰 贾忠安 张海锋 姚杰 木兰云丛 蒯高毅 jiyilove2006 佚名 毛瑞花 艾叶 樵窗梦影 张景春 踏雪飞歌 乔树宗 柳下雪 李双霞 秦风 李静 锺山谷主 学写新闻诗 终南隐士 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 乌苏枫火 阿杰阿天 李三祥 天山田丁 被窝里抽烟 俞益民 吴雁程 李景宁 苍山牧云 刘红亮 魏俊梅 佟光 伍乘森 周拥军 王英军 龙翔环宇 杜晓霞 柯卓英 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辞赋杂志社 洮里大耳朵 顾亭月 清墨淡茶 爱秋郑桂华 当世太白 非子若云 潘定武 王建军 武汉崔鲲 武汉崔鲲 武汉皇甫国 小草 高溪 知守 蛟龙 张福勋 洪文旭 竹山顽主 陈鹏举 崔宝新 潇湘妃子 静观沧海 刘宏伟 蒿河山 赵晖锋 陌上寒冰 林岫 徐明祥 马羿良 陈永祥 王贵才 清风驼 沙鸥庐 王养龄 灯火阑珊 水若寒 火石 唐世政 八、附录………………………………………………111 附录1:霍松林先生生平简介(陕师大学官方微博平台)……111 附录2:我校举行霍松林先生遗体告别仪式…………………115 附录3:霍松林先生部分唁电唁函选登………………………124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 清华大学出版社马庆洲 西北师大文学院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汉唐文学研究院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 武汉大学文学院 青岛大学国学研究院 西北大学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研究机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书录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 西南民族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希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山西大学文学院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延安大学文学院 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徐正考,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沈文凡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学院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文学院暨古代文学学科 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杰文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运城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及院长过常宝 南京大學文學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暨南大学文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霍松林艺术馆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方锡球敬悼 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敬挽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大学文学院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西南民族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希平 四川省杜甫学会、《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欧明俊泣叩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史哲》编辑部 凤凰出版社 江海学刊杂志社 陕西师范大学重庆校友会敬悼 汉中诗词学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 运城学院学报编辑部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克金布 高林广 黄山书社 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张忠纲于旧金山驰唁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敬悼 清华大学院士王玉明 中山大学吴承学 北京大学晚辈钱志熙敬挽 吉林大学 张福贵 新疆师大薛天纬敬挽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欧明俊泣叩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陳子善、復旦大學中文系陳思和、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解志熙、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朱國華、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邵寧寧、華東師範大學中系王賀 (中国作家协会)雷达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白描 后学程国赋 后学王兆鹏顿首 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郝潤華 日本亚细亚文化国际交流会会长日本日中友好汉诗协会理事长棚桥篁峰 一、社会各界发送陕西师范大学的作品选登 2017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霍松林先生病逝,享年97岁。兹将社会各界送达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先生治丧委员会的部分挽联、挽诗、唁电整理汇录如下,并在此对各级政府、各大专院校、出版机构、各社会团体对霍松林先生表达的深切缅怀与悼念,表示深深的感谢! 马凯:悼霍松林先生(新韵) 春来诗苑正芳菲,霍老何由驾鹤归。 非是人间无所恋,皆缘天上总相催。 传承国粹扬名气,培育新人留口碑。 但愿此行偿夙志,仙班不枉走一回。 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先生千古! 培育桃李尽平生,为国储材霍家军。 为时为事诗万卷,高典鸿文遗后昆。 绣虎雕龙百代苾,扬葩振藻千载芬。 继往开来吾曹事,建功立业慰忠魂。 西北大学文学院:沉痛哀悼霍松林先生 承孔孟教,怀千岁忧,继往开来,绛帐桃李振木铎,杏坛立楷模; 与李杜友,享期颐年,发扬蹈厉,陇上天籁盛唐音,河岳有英灵。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霍松林先生千古! 文坛宗师,传圣承贤,育万千英才,四海之内皆桃李; 学界泰斗,作诗论道,通古今文脉,六合之间尽学问。 寇养厚(《文史哲》原副主编):悼霍松林先生 山河惨淡雨飘零,不忍长天殁巨星。 万卷辞章传后世,八方弟子悼先生; 当年幸立程门雪,此日空怀马帐风。 夜梦骚坛重聚首,依然掌舵主权衡。 薛天纬(新疆师范大学):悼霍松林先生 歌诗文论两宗师,正望春还百岁期; 忽报唐音成绝响,秦山渭水尽含悲! 葛景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惊闻霍先生逝世,无限悲哀,敬輓绝句 一代宗师驾鹤归,漫天风雨不胜悲。 三千弟子齐垂泪,万哭千呼难喚回。 诗坛学界两辉煌,松韵林风远播扬。 莫道先生已归去,长留天地姓名香。 尚永亮(武汉大学文学院):哭松林师 无端噩耗破空来,匝地阴霾惨未开。 弦断唐音虽可续,胸罗云锦复谁裁。 当年拜别怅千里,此日西归銜百哀。 长忆终南亲绛帐,临风不忍上高台。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挽霍师松林先生 其一 秦川云暗意难平,渭水低回泣幽明; 切莫长歌哭长夜,扬葩振藻续唐音! 其二 八龙是日去秦川,万柳烟浓泣未央。 千里未期悲白马,两楹已梦落梁椽。 终南皓月垂学海,渭水唐音颂尧天。 莫将长歌哭长夜,且扬薪火照杏坛。 孙明君(清华大学文学院):哭霍师松林先生 冬雷震震日无晴,星陨终南大地惊。 陇上仰望黉宇客,堂前侧立霍家兵。 长安数载秦川树,弟子三千四海鲸。 自此关西无孔父,悲云低压泣三更。 张海沙(暨南大学文学院):惊闻霍老师仙逝,赴西安途中作 秦川霹雳岭南闻,海水波翻白日曛。 驾鹤遥知仙境远,牵衣难舍世间分。 文章彪炳千秋业,桃李芳菲百代勋。 太乙峰高回望首,人间遍布霍家军。 赵熊(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惊闻霍翁升列仙班 金鸡竟唱天上声,长撼人间玉界惊。 陇上乡寒星暗淡,靑门教失泪零丁。 领军吟客慈怀厚,传世文心素抱清。 学苑唐音今绝响,仙班乐奏五云迎。 刘炜评:沉痛悼念霍松林教授 心同四海崇高阁,歌哭先生已不闻; 薪尽火传谁可也?哀军岂只霍家军! 沈文凡(吉林大学文学):悲悼恩师霍松林先生 痛割心怀泪沾巾,寒云日色俱伤心。 百龄俄景一朝逝,悲缠胸臆忆师恩。 卅年洛阳聆宏论,不惑长安初立门。 四海驰声气局壮,九州垂范弘道深。 经史著述皆独步,延绪分柯更树人。 英灵雅望播无穷,哀情遽展忆唐音。 年来岁去天地迥,松郊陇树风长吟。 李安纲:挽霍公松林老师 自古诗才叹谪仙,霍公笔意扫华筵。 春风岂肯违乡土,化雨只应润杏田; 汉塞秦关鲲九万,芝田阆苑凤三千。 唐音阁里钟声远,惊起犹龙上梵天! 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悼松林先生 诗赋才情兼论文,唐音阁里看乾坤; 独坐寒风说俚语,老来率性有天真。 刘生良:悼霍师松林先生 年五晴空响惊雷,九七霍师驾鹤归。 巨星骤陨唐音断,桃李杨柳不胜悲。 胡凤翔:雨霖铃悼霍公仙逝 春前骤冷,满天寒风,铅云摧城。新年节庆正浓,忽传信,痛失先生。著作等身无憾,唐音永存。煌煌乎,百年文宗,世界华冑唱同声。 驰骋文场开疆土,久深耕,硕果繁稔。英才得育君乐。桑梓情,凤山入云。撰联赋诗,金匾美文点化龙城。耤渭声声唤懋青,魂归沿河城。 盘龙出琥珀一代诗仙为中华劲松; 文曲落西北门迎清渭写世界碑林。 胡安顺(陕西师范大学):悼霍松林先生 新变代雄书等身,文章平地起风云。 扬葩华夏称盟主,振藻东瀛朝外臣: 龙马精神忧国梦,建安风骨铸诗魂。 先生驾鹤成仙去,从此宗师少一人。 范子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别霍师 终南之巅月华升,松江之滨慕大庭。 秦天砺羽仰泽辉,远公庐阜遐照明。 荏苒三秋锥刺苦,礼乐未东叹海溟。 斑骓萧萧自兹去,倚剑横空铭师情。 自信人生八百岁,浩荡乾坤任我行。 先生介眉归来日,更喜灞柳万条青。 郑继猛(安康师范学院):悼念霍师松林先生 微信传谥讯,初疑不愿真。 招我恩师魂,上天胡不仁? 题字犹然温,音容难再亲。 往事历历在,真个痛杀人! 聂昕:悼霍松林先生 破五迎春空日暖,终南雪冷老神仙。 唐音远绍追李杜,圣学重光安后贤。 一世高标百家范,平生浩气九重天。 从今陇上思明月,四海长歌未许圆。 江峥:恸悼师公松林先生 渭水寒风传噩耗,楚江烟雨黯悲声; 学坛雾隐长青木,诗苑雪覆茂松林。 汪聚应(天水师范学院):沉痛哀悼松林恩师 渭水呜咽终南哀,神州痛失巨擘辉。 身骨朗朗期百寿,风采奕奕立千载。 凌云书笔著百卷,成蹊桃李有三才。 唐音雄风豪气在,诗言花雨入梦来。 张馥艳:悼师公霍老夫子 巍巍雁塔入晴空,西望长安哭霍公。 盛代诗风谁解得?唐音阁里失松风。 郭丽:敬悼霍松林先生 哀哀冬云向暮垂,唐音勒驾道山回。 尧天弦诵失钟吕,稷下薪传殒斗魁。 陇右竹悲千障雪,终南鹤泣万枝梅。 涓涓一脉渭流水,从此逢春珠泪随。 A-HOUSE:挽霍松林先生 终南大木懋青诗,自笑少陵叹古稀。 建业先登紫金岭,长安早树学人旗。 题名雁塔融春雨,赠字唐音醉碧漪。 从此墨缘无所续,松风鹤影两依依。 ≈芟剑夯〉弥羲闪质滔扇ィ蠼股亓胄强眨景е� 巨星沦殁曲江寒,绛帐骚坛带泪观。白下遗文江月隐,终南建树角风抟。 大髯小石寻诗际,汉赋唐音寄陇端。六子一丛成往忆,随鲲浮海见波澜。 注:2011年,霍诗翁带后辈玩,成《六人诗丛》,小鹿立雪于是。丁酉初五夜焚香长安。 吴映寰:悼霍松林先生 天下无松林,阁中存唐音。先生驾鹤去,道德文章存; 毕生三件事,文坛一美名。承志步尘者,大有后来人。 王改正:敬挽霍松林教授 唐音阁奏大悲音,痛悼云中驾鹤人。关陇天何招俊秀?燕京我亦沐德馨。 一生风雅长河韵,千古文章华岳尊。天下诗家三百万,人人仰慕霍松林。 泽宇:寿楼春·悼霍翁松林宗师 还凄然沾襟。感山崩石裂,西北昆仑。一代宗师仙去,有疑谁陳?仍忆起,慈颜温。廿载前,那藤椅书墙,唐音阁匾,都注精神。心锥痛,非无因。更传书细嘱,恩泽犹存。座上春风频沐,砺予殷殷。辜负也,仍无闻。仰止时,愁添寒云。正无限伤心,神州此辰悲凤麟。 甘晖(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霍松林先生千古 吟诗作诗书诗唐音妙音传天下; 为学劝学游学先生毕生系国家。 贾平凹(陕西省作家协会):松林先生千古 杏壇育桃李; 唐音播千秋。 方光华(西北大学):挽霍松林先生 勋业示人真善美; 河山怀我精气神。 李浩(西北大学):悼松林师 承孔孟教,怀千岁忧,继往开来,河汾续命振木铎; 与李杜友,享期颐寿,超凡入圣,华夏谁来弘唐音。 钟明善(西安交通大学):挽霍松林先生 巨星陨落文坛痛失泰斗; 渭水鸣瘖学子悲泣寒风。 赵逵夫(西北师范学院):挽霍松林先生 甘陇骄子,太学才俊,学界名家,回首自古无多士: 文章祭酒,书坛掌旗,诗苑耆宿,屈指当今有几人? 莫砺锋(南京大学):松林先生千古 西北望长安塞上烟云迎鹤驾; 东南泣后学江头风雨伴鹃声。 王兆鹏:挽霍先生 治学和创作俱臻绝诣; 教书与育人并冠群伦。 陈尚君(复旦大学):悼松林先生 久仰门墙,心存敬畏。常读遗著,时获启发; 老成凋零,请益无路。仪型垂世,功存千秋。 王庆:冠贤松林先师千古 霍然驾鹤归去; 诗国再无松林。 李震:挽霍松林先生 文坛宗师传圣承贤育万千英才四海之内尽桃李; 学界泰斗作诗论道通古今文脉六合之间皆学问。 徐晋如(深圳大学):挽霍松林教授 灯前不制羊昙泪; 沂上曾聆凤鸟鸣。 汪聚应(天水师范学院):挽霍师 著书立说文精思深仰学界泰斗; 传道解惑学高身正尊教坛名师。 何宗美(西南大学文学院):挽霍松林先生 盖开一代宗风学界称名流乃此高山仰止; 更树九州兰蕙杏坛谓巨擘从今气韵难追。 贾学国(紫阳县诗词楹联协会):挽文坛将星霍松林先生 霍老博发,执教七十年,弟子百千万,得以文明醒世; 松林积厚,成书五十部,经伦春夏秋,终将国粹裹身。 杜松奇(天水):挽霍松林先生 巨笔赞唐音,新声新韵,自有鸿著传四海; 风范遗故里,亦师亦友,独挥涕泪望三秦。 胡东泰:挽霍松林先生 读书教书著书学富五车堪为一代宗师; 德高智高寿高才高八斗乃是百年人杰。 注:“读书、教书、著书”是霍先生总结一生做的三件事。“四高”是其前年中秋节后拜望先生时说的,先生听后笑了。 成倬(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挽霍先生 学府传薪,诗坛举鼎,一生博得风雅颂; 文章载道,翰墨迎春,千古犹闻赋比兴。 许结:挽霍先生 前贤典范唐音阁; 后学宗心大匠风。 吴振锋:挽霍松林先生 一代诗宗大名垂宇宙; 百世楷模精神贯日月。 刘飞滨:挽霍松林先生 一代文章昭日月; 三千桃李忆宗师。 窦永善(陕西西安):挽霍松林先生 得育英才君子之乐桃李满天下; 著书立说圣人之德威名扬中华。 郭洪森:挽霍松林先生 松鹤暇龄,生涯焕采,广育英才惊艺苑; 诗词翘楚,翰墨飘香,永抛大笔泣儒林。 姚明亮(山西灵石):悼霍松林先生 松风润物,艺坛勤培贤子弟; 林鸟惊心,学界痛挽老诗人。 宽旭法师(大兴善寺方丈):霍公千古 松梵清音远; 林风觉路长。 吴言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师恩永难忘 德望重四海,滋兰树蕙,杏坛弦歌育隽彦,音容宛在; 唐音泽八方,绣虎雕龙,砚田耕耘矗丰碑,乘愿再来! 李卫东(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沉痛悼念吾师霍松林先生 去病后人,霍氏门墙;如松茂矣,云林苍茫。德懋艺青,大家气象;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大雅云亡,国之有殇;过从弥久,愈加景仰。哲人其萎,九泉慈航;撒手人寰,西天鹤翔。耿耿难眠,以联治丧;呜乎衰哉,伏惟尚飨。 星陨国殇,文坛幽径缘何扫,无奈花落风入松;仙升极乐,天堂黉门为君开,相识燕归雨化林。 石朴、张涛:松林先生千古 劲松傲骨凌霄汉; 诗林同悼悲友朋。 张红春:霍松林先生千古 遽归道山静听松林唐音邈; 别了尘世哀輓杏坛老幹催。 汪祚民(安庆师范大学):霍松林先生千古 仰望高山,道德文章扬四海; 惊闻噩耗,春风桃李哭恩师。 张忠纲(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痛悼霍松林先生 天倾西北巨星坠,古都春寒花溅泪。 老杜诗情结深契,恸哭我辈失大帅。 注:王庭珪诗:“湖东大帅天下贤,词源如海笔如椽。” 西安大慈恩寺敬挽 桃李满天下; 德音播四方。 增勤法师(西安大慈恩寺方丈):霍松林先生千古 音容宛在; 盛德流芳。 梁义定(陕西户县):悼霍老 华夏文坛陨巨星,人品学识贯长虹。 鸿儒从教七十载,弟子三千尽精英。 诗联歌赋传后世,校苑伟绩留汗青。 音容犹在思教悔,夜半难眠泪满胸。 薛国喜(山西太原):哭霍老 巍巍雁塔入晴空,西望长安哭霍公: 盛代诗风谁解得?唐音阁里失松风。 李炳武(陕西省文史馆):唐音阁主老前辈千古 工部传神笔妙为长安赋雅集; 文坛悼硕儒敬瞻高阁步唐音。 陕西书法家协会:霍松林先生千古 唐音传诗苑; 松影暎山林。 孟根:悼霍松林先生 惜别长安离霍门,远行驾鹤上昆仑。 德高望重仍勤学,剑胆琴心弥足珍。 白雪飘飞逾九秩,红尘繁闹济三秦。 华清池畔开桃李,遥祭先生造诣深。 中国常德诗墙管理处:沉痛哀悼霍松林先生逝世 松凋二竖,芝兰九畹哀遮护; 林立千秋。诗壁三湘赖运筹。 王锋:痛悼霍老忆节前探视何胜惆怅 冻云弥望总茫然,尊者从兹已作仙。 榻上哀驱常欲睡,杯中义齿久成捐。 惟声浩大相始终,斯世从容对地天。 无限松风今过也,秦州慢慢接秦川。 孙丽娟:江城子·悼霍松林老先生 先生辞世太匆忙。咏坛殇,月无光。漫天大雪,化作泪千行。幸有清词传后世,魂永在,韵流芳。 追苏步李赴仙乡。谱瑶章,亮诗坊。生花妙笔,再度写辉煌。古调新声扬国粹,酬壮志,见衷肠。 毛选选(北京) 南山垂首,八水含愁,天地同哀陨泰斗; 文苑敷英,杏坛挺秀,阁斋流誉仰唐音。 周学敏(西安):哭霍松林师长 平生忘年交,撒泪寝门前。 孔圣不言命,屈子空问天。 月沉天水底,星陨终南山。 霍老高气节,松林参青天。 唐世政(新疆石河子):怀念霍松林老师 (一) 绵绵哀绪似春潮,泪涨长安水半篙。 折却擎天架海柱,神州从此少风骚。 (二) 苍天无眼亦无情,遗稿重吟不忍听。 从此人天成永隔,几回梦里哭先生。 (三) 轮虱谈诗至半宵,释疑解惑不辞劳。 有缘忝作门墙李,沐惠沾恩雨露娇。 (四) 一部红羊诞世间,骚坛顿起倒春寒。 执言怒斥沉渣起,护我从容渡险滩。 (五) 一门三代俱沾恩,泼墨题诗勒墓门。 千载春风作遗响,读来句句帶余温。 注:余叔祖唐绍宾,辛亥革命牺牲,2011年新建碑亭,霍师撰,书联曰:孤塚丛生荆蒺草;百年始建祖碑亭。铭刻亭廊。2014年川东游击队烈士园扩建,霍师为余父,叔等烈士撰书七绝二首:岂容残贼肆淫威,游击挥刀破铁围。争掷头颅迎解放,川东百卉竞芳菲。弹指流光六五年,国强民富换新天。陵园扩建丰碑立,烈士英名四海传。刻立园中,增辉添彩。 (六) 诗家大爱普天同,笔底春秋立论公。 八首宏篇彰硕德,巴山蜀水仰高风。 注:2001年余受故乡广安市委之托,为小平百年主编《总设计师之歌》,霍师允作顧问并赐七律八首,亲书墨宝置于卷首。昨日广安市友人复电接受余建议将霍师墨宝在小平故里建一碑廊永存,嘱余清明节回乡协同实施。 二、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作品选登 沉痛悼念霍松林名誉会长 著名诗人、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霍松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1日12时5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7岁。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中国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德高望重,蜚声四海。幼承家学,有“神童”之誉。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1951年赴陕执教至今,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同志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是中国极有影响的诗词家,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为中华诗词事业在新时期的复兴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诗词学会 二〇一七年二月二日 郑欣淼(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悼霍松林先生 根基一脉蕴秦陇 诗海百年彰宋唐 刘征:霍松林先生千古 椒兰方盛,诗国当春,不忘耦耕历风雨; 素雪兴悲,大星其隐,长留钟吕振唐音。 郑伯农:挽霍松林会长 一代巨人开伟业; 满腔热血谱新声。 李文朝:沉痛悼念霍松林名誉会长 惊闻西北玉山倾,华夏诗天悼巨星; 高耸丰碑今仰止,松林艺苑万年青。 欧阳鹤:悼霍松林老 洙泗弦歌奏杏坛,凌云一帜仰高山。 家承国学培根壮,笔作投枪刺敌寒; 桃李满园天下誉,诗文双绝世间传。 程门立雪师兼友,鹤驾西归泪泫然。 周笃文:松林先生千古 百卷鸿文光胜业; 千秋庠序恸仪型。 李树喜:关于“属鸡”怀霍松林老 霍老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到,他和我有三同:都属鸡,上学时都爱逃课,共同主张“持正知变”。 霍老属鸡我亦鸡,少时逃课忆调皮。 百年巨木栖黄鹤,一代文宗歌庶黎。 不以守成夸厚重,须凭创意占先机。 天间星灿尘霾少,沉夜听君破晓啼。 范诗银(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悼霍松林先生 诗星忽报坠西北,不夜长天飘冻水; 记得当年雪刃寒,高呼杀贼韵行美。 赵永生:沉痛悼念诗坛耆宿霍松林先生 松栖白鹤,衔来挽帐酬诗匠; 林隐清泉,融汇泪流泣霍翁。 贾学义(内蒙古):【正宫·鹦鹉曲】悼霍松林先生 长安一去天堂住,众弟子哭送师父。伴青松喜待期颐,泪洒儒林如雨。[么篇]霍家军声震神州,莫道大江东去。杏坛前学子菁菁,放眼望红云起处。 杨逸明:悼霍老 栋材人物已难寻,大浪淘沙偶见金; 绿未成阴橐驼去,从今何处有松林。 星汉:哭霍松林先生 闻讯安能泪不潸,天倾西北痛诗坛; 雪飞缟素昆仑外,秦岭祁连接贺兰。 王改正:敬挽霍松林教授 惊悉霍公松林教授遽返道山,悲悼莫名。哲人其萎,哀哉痛载!天何忍哉!先生乃嫖姚华胄,学界大家。有关陇之雄风,蔚家国之名望。清思缜密,知诗赋之三昧。蹈厉发扬,兼古今之众体。雅教博隆,铸终身之成就。吾侪末学,京华喜遇,多聆教诲,恍如昨日。先生金声在耳,慈容在眼。乃薤露歌兴,寄我哀思。诗曰: 唐音阁奏大悲音,鹤驾云中苦怆神。 关陇天何招俊秀,燕京我亦沐德馨。 一生风雅长河韵,千古文章华岳尊。 名士诗家三百万,人人仰慕霍松林。 李一信:深切怀念霍老松林 立雪程门闻楚骚,尔今追忆泪涛涛。 唐音阁上人安在?侧耳凌霄奏玉箫。 此曲三秦曾盖世,遗诗四海口碑高。 满园桃李花千树,寒尽春生争秀翘! 王玉明(清华大学):哭霍师松林先生 阴霾紧锁日难晴,震震冬雷秦岭惊。 黉宇煌煌惊折柱,明堂默默泣哀兵。 大师仙逝追诗圣,太白归天驾巨鲸。 长念提携曾撰序,赤心不失拜三更。 尹贤:悼念霍松林教授 少遇名儒许俊髦,研唐半纪领风骚。 力发古圣培桃李,首践新声引浪潮。 劫历红羊情不减,诗吟白鬓兴犹豪。 师今跨鹤飘然去,班列群仙奏玉箫。 注:霍松林先生上大学时,师从汪辟疆、陈匪石、罗根泽诸文史大家。晚年有《金婚谢妻》七律七首、《八十述怀》七律二十首,皆用新声新韵。 沈华维:悼霍公松林教授 诲人不倦自甘劳,满贯唐音过灞桥; 驾鹤西征天水近,终身成就陇山高。 黄小甜:秦楼月·祭霍公松林先生 天呜咽,凄凄寒雨笼冰月。笼冰月,秦风声瑟,鹤鸣伤别。唐音袅袅飘仙阙,大贤化羽情犹切。情犹切,松林吟啸,绿涛千叠。 何云春:痛悼霍松林国学大师 泪入长天水,星邀陇上人; 书山觅国脉,文脉著精神。 尹彩云:悼送霍老 天宫小草绿油油,霍老仙升漫步游; 敬酒嫦娥春带雨,唐风宋韵满神州。 何鹤:也悼霍老 重吟西北望长安,寒未消时柳未烟。 万丈豪情悲渭水,一帘幽梦落秦天; 不堪久觅繁星里,且拜先生明月前。 幸有案头诗句在,唐音宋韵漫无边。 李奎封:悼念一代宗师霍松林 秦陇幸有好儿男,惊悉仙游揖再三。 心藉唐音绩遥映,情怀翰墨艺深涵; 但凭热血石雕玉,更喜后昆青胜蓝。 淘尽人间酸苦辣,煌煌大爱效春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