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饮食疗法

 养生与益寿 2024-04-14 发布于上海

     中医历来认为食物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等“五味”。前者依据食物被吃入人体内所发生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的滋味而划。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则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所以,熟练地驾驶饮食疗法,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便可祛病健身,并达到延年的目的,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充分说明了食疗的作用及实用价值。

     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牡蛎、蟹、鳗鱼、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薤菜、萝卜、番茄、菠菜、荸荠、西洋菜、紫菜、赤·菜等等。

     温性、热性食物,大多能温中散寒和助阳,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冬令进食。如面粉、糕饼、糯米、豆油、酒、醋、大枣、荔枝、红糖、羊肉、牛肉、猪肉、雀肉、虾、鸡、鲫鱼、鲢鱼、葱、姜、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等。

     此外,后代的中医药家又把食性平和的食物列为平性,常人可终年食用。如黄豆、黑豆、番薯、马铃薯、莲子、葡萄、苹果、菠萝、椰子、香菇、蘑菇、白糖、鸡蛋、鲤鱼、墨鱼、山药、南瓜等等。

     食物之五味,即辛、甘、酸、苦、咸,既能满足各人的不同嗜好,又常带有迥异的功效。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等。大多含有挥发油,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甘味食物,如白糖、大米等,多富含糖类、滋补、缓和之力,但过食则壅寒瘀气。酸味食物,如青梅、柠檬等,含有机酸多,有收敛,固涩之利,但过食则筋挛。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多含有生物碱、甙类、苦味质等物,有燥湿、泻下之益,但多食则骨重。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等,含钠盐较多,有软坚、润下之功,但多食则血凝。

     从实际生活看,许多食物往往不限于一味,而有两种以上的味道,食物的性与味又关系密切,且烹饪方法的不同,又可使食物之性味改变。然而,日常饮食坚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气五味的合理搭配、荤素兼吃,不偏食偏嗜、不过食暴食,患病时讲究“热症寒治”、“寒症热治”地进食,这些都是古而不老的中医食疗学观点,也是现代饮食科学所大力提倡的平衡饮食。只要我们在日常饮食生活中注意平衡饮食,对促进人体健康和长寿,是大有裨益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