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宝典』味有所藏,气和而生一方和谦论“四气五味”

 zd山笑 2012-05-10

味有所藏,气和而生一方和谦论“四气五味”

养生馆
    方和谦教授的案头总有一本《黄帝内经》,他闲时便顺手拿来翻一翻,而且每读必有心得。有一次,他读到《素问*六节脏象论))中“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一句,立即联想到药物的药性与气味,写成一篇名为((论四气五味》的小文,其中不乏闪光之处。
    方老指出,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平),五味包括辛,甘(淡),酸,苦,咸,天地生长离不开气味,人体生命的运转也离不开气味,中药就是利用药物不同气味的作用,来调节人体各个器官功能 的平衡,产生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  每一种药物都有气、味两方面,一般气味相同的药物作用相近,但它们又各有特性;气味不同者,作用功能则不同。  “辛甘淡者为阳,酸苦成为阴,而温热者治寒,寒凉者治热。”日常临证处方用药,都是以药性的一性之偏,以补人体的一气一味之不足。
    俗话说“药食同源”,既然药物有四气五味之分,那么食物也同样有四气五味之别。方老认为,饮食的四气五味不能太偏,否则就会生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因不懂四气五味而偏食致病者。如过食生冷,导致脾阳损伤,使寒湿内生,发生腹泻腹痛等;过食肥甘辛辣厚味,致温热痰浊、气滞血壅,症见痔疮、痈疽;过食酸的东西,会使肝气太旺、脾胃虚弱,症见胃脘胀满、两肋隐痛等;过食成的东西,会伤肾气,症见肌肉萎缩、腰膝酸软。事实上,不论是平时的饮食,还是体弱进行食补,都要用四气五味理论来指导。如体质偏热,病属热证者,宜吃凉性食物;若体质偏寒,病属寒证者,宜吃温热性食物,如吃寒性食物,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使病情加重.
    在治病时,根据四气五味配合食疗,则疗效显著。例如老人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致头昏目眩者,宜多食贝类海产品;肺热咳嗽、吐痰黄稠、口千思饮、便干者,宜多食雪百合豆腐等清热化痰之品;肝火上亢而致目赤眩晕等,宜吃荸荠、海蜇皮等清热泻火;心脾血虚而致心慌心悸、面色萎黄、失眠者,宜多吃桂圆、红等温补气血。
    方老还指出,人体五味的需要,不是恒定不变的,要根据身体内的五味盛衰来调整。如成味的食盐,乃五味中不可缺少之物,尤其夏天或运动后出汗多、有病时用利尿药小便多等,都会使体内的盐消耗过多。如不及时补充,则人体感到无力,如及时补充,无力感即可消失,故有“咸能壮力”之说。然而,饮食过成,又会促使身体贮存大量分,易发高血压或加重肝肾疾病之病情,因此有此类病患者当少吃成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