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属于补益剂,用于气虚证的治疗。 方解如下: 本方重用黄芪为君,其性甘温,入脾、肺经,而补中气,固表气,且升阳举陷。 臣以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补脾和中。 佐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其气既虚,营血易亏,故佐用当归以补养营血,且“血为气之宅”,可使所补之气有所依附;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更加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助益气之品升提下陷之中气。 诸药合用,既补益中焦脾胃之气,又升提下陷之气,且全方皆为甘温之药而能治气虚发热证,即所谓“甘温除大热”之法也。主以甘温,补中寓升,共成虚则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之剂。  补中益气汤可以用来治疗哪些疾病? 补中益气汤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 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 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补中益气汤可以用来缓解哪些症状? 本方体现“甘温除热”法,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 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薄,脉虚软; 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补中益气汤还有什么其他用途?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 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 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 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 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古籍记载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调经论》云∶“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 《古今名医方论》:“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汤头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来源于百度健康医典 服药期间忌食寒凉、生冷、粘滑、肉面、辛辣、油腻、酒酪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戒烟戒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哪些人严禁使用补中益气汤?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畏寒发热者,均当忌服。 阴虚热盛、水亏火旺诸证者;阴虚热盛、水亏火旺诸证者;伤食积滞发热、腹部胀满者;上焦邪实,停痰留饮、肺气上逆之咳喘证者;上焦痰湿阻滞,中焦湿热证者;久病之后,元气既虚,胃中多寒而肠鸣胀痛证者禁用。
——来源于百度健康医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