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呕吐、腹泻不是吃坏肚子;发热不感冒那么简单,因为这种病她的生命定格在1岁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24-04-14 发布于福建

你是否听说有的宝宝出生后因低血糖、酸中毒或心肌病送到医院抢救?又或者听说有的青少年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肌肉无力、肌痛、尿液异常或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呢?也许你不知道,他们有可能是患了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

欣然今年只有1岁,1个月前突然呕吐、腹泻不止,同时伴有发热,开始小欣然的父母以为孩子吃坏肚子,感冒,直到这些症状持续了4天,欣然竟然安静状态下出现间断双眼上翻,共发作4~5次,家里人觉得不对劲,带着欣然来到医院就诊。

医生查体时发现,欣然的体温37.5℃,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85/50 mmHg,虽然欣然神志清醒,但是精神反应弱。同时欣然的心脏也有问题,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心音低钝,心率120次/分,心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接诊医生觉得欣然的病不简单。

欣然妈妈回忆,孩子出生2天曾因“低血糖”就诊。

随后的检查结果并不乐观,血常规:血红蛋白106 g/L,白细胞计数9.65×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17,单核细胞0.03,血小板计数311×109/L,C反应蛋白6.5 mg/L。血生化肌酐60.08 nmol/L,尿素14.98 nmol/L,球蛋白15.5 g/L,谷丙转氨酶153.8 U/L,谷草转氨酶485.4 U/L,肌酸激酶13 004.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43.9 U/L,乳酸脱氢酶834.9 U/L,α-羟丁酸脱氨酶683.5 U/L。

超声心动检查示卵圆孔未闭,左心室后壁、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各心腔内径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非特异性T波异常。B超示肝脏增大,双肾实质性回声增强。静脉血气pH7.28,剩余碱-7.8 mmol/L。

就在住院第3天,欣然的病情突然加重,突然出现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继而出现呼吸骤停和心跳骤停,经静脉推注肾上腺素、胸外按压和气囊加压给氧等抢救后仍无自主呼吸和心跳,年仅1岁的欣然,生命定格在这个春天。

是什么病夺走了欣然的生命

回顾欣然的病例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起病年龄小,

2、有心源性休克,左心室肥厚,

3、肌酶明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高,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表现

4、因室性心动过速而死亡

结合她曾经低血糖治疗史和因室性心动过速而死亡的情况,临床症状符合严重的心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基因检测也证实了这一诊断,基因检测发现患儿ACADVL基因存在第8外显子c.664G>A杂合变异及第10外显子c.1056_1057del杂合变异。

多脏器损害的原因

医生介绍,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 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是一种脂肪酸氧化障碍疾病。正常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进食摄取脂肪或自身合成脂肪,将其储存在体内,作为能源储备,在空腹或长时间运动时为机体提供能量。当人体需要脂肪酸供能时,可将其活化并转移至细胞内的氧化代谢场所——线粒体进行β氧化,释放能量。如果体内参与脂肪酸氧化供能的转运蛋白或酶无法正常工作,就会导致脂肪酸正常的氧化代谢受阻,进而导致疾病。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是线粒体内催化长链脂肪酸(指碳链上碳原子数为14~20的脂肪酸)进行β氧化的关键酶之一,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导致长链脂肪酸β氧化受阻,一方面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代谢受阻的长链酰基辅酶A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异常蓄积,可造成多脏器损害。

三个分型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包括低血糖、横纹肌溶解、骨骼肌无力和心肌病等,并可因长时间禁食或疾病诱发,

可导致患儿早期死亡,危害严重的疾病。本病可在婴儿期至成年期各年龄段发病,临床表现差异大且缺乏特异性,通过常规检查难以做出早期诊断,极易漏诊误诊。

根据发病时间及临床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 新生儿早发型(又称心肌病型):此型为最常见的类型,患儿于新生儿期发病,心肌损害为主,病情凶险,可导致新生儿猝死,死亡率高。

② 婴儿型(又称肝型):婴幼儿期发病,多因感染、饥饿等诱因诱发急性代谢危象,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低酮性低血糖和肝功能异常,少数伴有心肌损害,未经及时诊断和治疗也有生命危险。

③ 晚发型(又称肌病型):主要在青少年或成人期发病,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间歇性横纹肌溶解(明显的肌肉疼痛伴尿色加深——酱油色尿)及发作性肌肉病(肌无力、肌肉痛性痉挛等),多因运动、感染或饥饿诱发,可因急性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怀疑VLCADD,应做这些检查

1. 一般实验室检查 患者常有低酮性低血糖,急性期可有代谢性酸中毒,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肌病型患者可有肌红蛋白尿,尿常规异常或伴有肾功能异常。

2. 串联质谱血酯酰肉碱谱分析 VLCAD缺陷最主要的代谢产物包括C14:1、C14:2、C14和C12:1,其中以肉豆蔻烯酰基肉碱(C14:1)升高最为明显,因此将此项指标作为诊断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最重要的代谢指标。在代谢应激期间(如禁食),C14:1>1 μmol/L强烈提示VLCAD缺陷,>0.8 μmol/L也可见于携带者及部分未携带ACADVL致病突变的健康人中。在非应激期间或已经进食、静脉葡萄糖输注的患者及临床表现较轻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假阴性。

3. 尿气相质谱有机酸分析 可发现二羧酸尿症,可有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水平升高,但轻症患者或伴有横纹肌溶解患者可无二羧酸尿症。

4. 病理检查 可见肝脏脂肪变性,心肌、骨骼肌脂质沉积。

5. 酶学分析 可对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心肌和骨骼肌细胞或组织进行VLCAD活性测定明确诊断。

6. 基因分析 ACADVL基因分析检出纯合或复合杂合致病突变是确诊VLCADD的金标准。

诊断标准

该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生化检测和基因检测。

1、对于有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应怀疑VLCADD。

2、新生儿筛查(NBS):所有异常结果均应行血酰肉碱谱分析和ACADVL基因检测以确诊。

3、对于临床怀疑VLCADD的患者,均应行血酰肉碱谱分析,发现C14:1>1mmol/L强烈提示VLCAD缺陷,进一步行ACADVL基因分析检出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可确诊。

4、特殊生化检测:对于只检出1个ACADVL基因致病突变的患者可行培养成纤维细胞脂肪酸β-氧化分析、VLCAD酶活性分析、VLCAD蛋白表达的免疫反应抗原分析等特殊生化检查以确诊。

治疗

VLCADD总的治疗原则是避免空腹,给予高糖类和低脂饮食,尤其是限制长链脂肪酸的摄入,补充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MCT),对症处理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于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患者可以静脉注射葡萄糖以纠正低血糖症状。左卡尼汀配合饮食治疗可以明显缓解VLCADD患者的心功能异常,短期应用可以促进酮体生成和减少空腹低血糖的发生,但过多则促进长链酰基肉碱的生成和蓄积,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参考资料:

1. 张言, 强荣, 张瑞雪, 等.  一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儿串联质谱及基因诊断结果分析 [J]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0,27 (04): 306-308.

2. 吕拥芬,韩连书.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1):25-29.

3.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来源 | 梅斯医学
编辑 | 素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